徐輝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法律也不斷地完善,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的經濟形式和法律規定面前,審計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著越來越高的地位,審計工作也越來越難,伴隨而來的風險也就更加嚴重。在這種情勢下,人們加大了對審計風險的關注程度,并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來降低風險。在此,本文將圍繞審計風險及其防范進行簡單的討論。
關鍵詞:審計風險;影響因素;防范措施
審計工作在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加強審計風險的防范,發現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這些問題,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社會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再加上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審計工作出現風險的可能性逐漸增大,審計風險已經成為每個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在需要進行審計的地方,都伴隨著風險。因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完善審計工作,降低風險已經成為相關工作者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審計風險相關介紹
1.審計風險的定義。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發現財務報表存在重大的錯誤或者漏洞,但是審計人員進行審計之后卻發表了不恰當的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是審計行為不當帶來的不良影響,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隱患,當風險超過一定的范圍,不僅會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2.審計風險的構成。審計風險是由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三個部分構成的,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特定的風險模型來表示,即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固有風險指某些本身的經濟業務和其他一些相關聯賬戶的特征所引起的風險;控制風險是指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未能及時防止或發現其會計報表上某項錯報或漏報的可能性;檢查風險指審計人員通過預定的審計程序未能發現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上存在的某項重大錯報或漏報的可能性。
3.審計風險的特征。審計風險具有客觀性、普遍性、潛在性、偶然性和可控性。審計風險的客觀性,指風險的存在是客觀的,它不能完全消除,只能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少風險出現的頻次。審計風險的普遍性,指的是在有審計工作出現的地方,就會有風險的存在。審計風險的潛在性,即審計風險只是一種可能的風險,如果沒被人們正確認識,那么這種風險還只是一種潛在的風險。審計風險的偶然性,是指一些風險是審計人員在無意之間接受的,具有偶然性。審計風險的可控性,是指風險可以通過人們的努力適當的降低。
二、影響審計風險的因素
1.主體因素。影響審計風險的主體因素有審計人員因素以及審計單位因素。審計人員作為審計工作的行使人,他們的工作素質、人員構成以及工作人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審計風險的程度。在審計單位方面,審計機構的組織管理水平、操作制度、考評制度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審計風險。
2.客體因素??腕w因素是相對于主體因素而言的,影響審計風險的客體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不健全的內部制度會增大審計風險;二是審計對象的特點,審計對象越復雜、越具有廣泛性,出現風險的概率也就越大;三是新興的業務和新技術的產生帶來的影響,與傳統的審計工作相比,它們出現風險的概率更大;四是企業對審計工作的態度,一些企業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對審計工作持有反對的態度。
3.環境因素。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環境對審計風險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首先,法律法規的影響,一方面,關于審計的法律法規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將這些法律法規與實際結合并很好地運用,仍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其次,經濟環境也影響著審計風險,主要表現為國家對經濟的調控帶來的影響以及經濟發展狀況對審計工作的影響兩個層面。此外,審計執法環境因素、市場環境因素也是影響審計風險的主要因素。
三、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了降低審計的風險,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是十分重要的,我國應該加強該方面的重視程度,加快改進的步伐。對法律法規進行完善,要結合我國當前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以及政府政策等,針對審計工作中常出現的問題,制定符合我國的法律法規。在制定的法律法規中,要對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受害者的賠償事宜進行明確的規定。此外,在法律法規制定過程中,還可以相應的參考國外的相關規定。
2.加強審計風險管理。加強審計風險的管理工作,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審計風險。首先,企業要認識到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設置相關的管理部門,對整個審計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其次,審計機構內部加強管理,每個審計人員都要用責任心,認真對待審計工作中的每個環節;最后,制定相關的管理條例,對審計人員進行適當的約束。
3.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審計人員的職業素質直接決定著審計風險的發生,所以要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首先,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企業可以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加強他們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判斷力。其次,作為審計工作者,必須要保持高尚的職業道德,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公正作業,不徇私舞弊。此外,培養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使他們面臨各種風險的時候,能夠靈活地處理問題。
4.優化外部環境。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下,審計工作能夠得到更好的開展,審計風險也相對比較低。良好的外部環境有利于審計人員的生存和發展,審計人員只有秉持著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才能保證審計質量。其次,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合理的調控,推進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審計工作提供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
5.保證審計的獨立性。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即使審計工作在一個公正客觀的條件下進行,不受情感和利益因素的影響。如果不能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那么在追求最大利益化的今天,審計過程會受到多方面的干擾,使審計結果朝著有利于某些企業、組織或個人的方向發展??梢?,獨立性是依法審計的前提,只有剔除了審計過程中的主觀因素,才能徹底消除“網開一面”的現象,使審計的結果更加客觀公正。
四、結語
審計對企業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對其風險采取適當的防范措施勢在必行。本文對什么是審計風險、審計風險的構成以及特征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分析了影響審計風險的因素,最終從法律法規、審計管理、審計人員、審計環境、審計獨立等五個方面給出了防范風險的措施,以便相關工作者進行參考。
參考文獻:
[l]黃飛.論審計風險及其防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21):47-48.
[2]林峰.論審計風險的成因及防范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2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