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金融也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經濟金融化勢必要成為世界經濟的走勢,經濟的金融化勢必會對我國的金融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金融體系和金融經濟結構無形中發生了變化,而且滲透到每一個地區和國家中,經濟金融化不僅影響著我國的經濟走勢,而且對我國的金融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經濟金融化不僅在實體經濟發揮重大作用,而且在虛擬經濟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間的轉化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其影響因素的研究能為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提供一個很好的借鑒。本文將就經濟金融化產生原因、以及它的影響因素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經濟金融化;虛擬經濟;影響因素;發展
隨著國際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之間的貿易交往進一步加深。很多國家已經將經濟金融化放到了戰略地位,也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經濟金融化對各國經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要想使國民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最根本的就是調整經濟結構,并對經濟金融化影響因素進行系統分析,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控制研究,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
一、經濟金融化含義及原因分析
1.經濟金融化含義
經濟金融化是指在經濟活動進行中作為有效的工具,使依靠該金融工具所產生的經濟總值與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二者的比值逐漸提高的一種趨勢。經濟金融化程度與兩者的關系成正相關。經濟金融化程度越高,二者的比值也就越大,經濟金融化程度越低,兩者的比值也就越低。金融工具的貨幣金融工具和非貨幣性金融工具在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經濟金融化產生的原因分析
(1)經濟的快速增長與發展
二戰以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突飛猛進的增長,并且持續性很好,這樣無形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國民財富,這為經濟金融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濟的增長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社會的進步使得社會分工加劇,儲蓄和投資也隨著社會分工日益分離,兩者的分離也進一步促進了金融資產的供給和需求的分離。
(2)股份制和政府國債的增長
股份制是現代企業主要的企業組織制度,其有獨特的優越性,這就產生一系列結果,產生股票資產的大量供給;政府在經濟發展中也扮演著相應的角色,其作用日益突出,大量發行國債是干預宏觀經濟運行的有效方法。也是推動證券市場發展的又一個強大動力。
(3)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了這個概念。在上世紀80年代達到高潮。一大批新型金融工具或貨幣替代物不斷涌現,如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貨幣市場存單、期貨和期權等,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國民財富增長速度,使得金融相關率直線上升。
(4)非銀行金融機構迅猛發展
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在良好的市場環境下得到迅猛發展,出現了融資非中介化,直接金融在發展速度、金融比例遠超過間接金融,機構投資人的角色也出現了,更加速了儲蓄和投資的分離,促進了社會財富的增長,產生金融資產化和經濟關系的金融關系化兩項關系相對應。
二、經濟金融化現象
1.經濟與金融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兩者在良好的經濟環境影響下逐漸成為一個整體,故得出了人們常將今天的市場經濟稱為金融經濟。
2.經濟關系日益金融關系化。社會上的經濟關系程度越高,通過金融展現的手段越豐富,現在的金融關系有債權、債務關系,股權、股利關系等。隨著經濟關系日益金融關系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表現的關系手段會更加豐富。
3.融資非中介化、證券化與金融傾斜逆轉。金融傾斜的出現主要是由間接金融與直接金融間發展不匹配造成的,兩者間的不平行發展,造成了在經濟發展中造成了不均衡地位,實質上由金融大幅度向間接金融傾斜,社會上的融資方式以間接金融為主。這種金融傾斜的出現基本上沒有人為因素的干預,主要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的一些因素制約,如商品經濟、貨幣信用、銀行制度、金融體制等。
三、經濟金融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經濟金融化的產生和發展不是孤立的事件,它是與金融市場的規范和金融工具的風度是緊密相關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在對經濟金融化進行影響因素分析時,也要考慮金融體系的各個組成因素,把握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全方面的進行分項研究。本文就從利率、儲蓄率、資本貢獻度以及國民生產總值等四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1.利率對經濟金融化的影響分析
利率通過低利率和高利率兩種手段來對經濟金融化產生影響。現階段發展經濟學的相關專家有著自己的觀點,大多數專家認為利率對金融業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方面觀點:第一,高利率的實行有其負面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實體經濟的發展,進而影響資本的使用率。第二,低利率的實行也有其正面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社會對實體經濟的轉移并投資。談到利率必然會想到有效儲蓄,兩者之間呈負相關,當銀行儲蓄增加時,市面上用于消費的流動資金產生影響,進而會導致市場發展動力不足,也就會降低人們對實體經濟的投資。所以,低利率在促進金融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可支配收入和儲蓄率對經濟金融化的影響
金融市場對儲蓄資金與投資資產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兩者之間的轉化,所以與儲蓄相關的指標,如可支配收入、儲蓄量以及儲蓄率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在范圍內波及到金融體系的發展,進而對經濟金融化的形成有促進作用。金融機構在投資者和儲蓄者之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其實就是的中介人,它發揮著的作用能實現兩者的訴求,并且還能運用經濟手段處理二者之間的不協調因素,所以金融機構無形中就成了儲蓄者和投資者之間特殊的經紀人。
可支配收入、儲蓄量和儲蓄率的變化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還受證券的發展、金融儲蓄財產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有價證券的發展和儲蓄金融資產的多樣化與證券儲蓄有著潛在的關系,進而推動貨幣儲蓄實現了巨大變革,蓄的投資化從一定程度上發生了重大變革,儲蓄擴大了,投資增加了,實現了兩全其美的效果。
3.國民生產總值對經濟金融化的影響
國民經濟的增長不是單一的增長,而是在滿足金融及金融市場的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金融與經濟的發展兩者的關系是微妙的,金融的發展在促進經濟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經濟的發展不僅促進了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而且還對金融業和經濟金融化下的虛擬貨幣或非貨幣經濟產生影響。
虛擬經濟的發展是有很多因素制約的,在某一時期它取決于實體經濟的發展規模和發展程度,二者的關系是非常微妙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虛擬經濟能否健康發展是由實體經濟的發展狀況決定的。實體經濟發展良好,企業或社會所獲得的資金總量就多,資金的流轉速度就快,在不擴充實體經濟規模的情況下,企業會將這些資產或儲蓄起來或購買證券或進行投資。在這種情況下,實體經濟受到的任何經濟上的沖擊,都會對虛擬經濟產生影響。第二,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存在的現實基礎。實體經濟在擴大生產和經營規模時,基于對資金的大量需求會進行融資,這就從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銀行信貸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大量的有價證券的交易,進而促進了虛擬的貨幣或非貨幣經濟向實體經濟的滲透。
4.資本貢獻度對經濟金融化的影響
資本貢獻度,是指固定資本在經濟運行過程中形成的生產總值增量占同時期的GDP增量的比重,它主要是用來測量投資的收益率,是資本使用效率的一種計算方法,與金融的發展成正比。
金融市場主要的作用就是對市場上的流動資金進行融資,在融資的過程中,充足的資金是保證金融市場正常運轉的關鍵。對企業而言,只有資本總額充足,才能用這些資金進行相關的有價證券或投資活動,也才能增加貨幣或非貨幣金融經濟的資本貢獻度,并以此來促進實體經濟和經濟金融化的發展。
四、結束語
經濟金融化是經濟和銀行信貸體系迅速發展的產物。經濟金融化是在實體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實現的,反過來它又不斷促進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的滲透。實體經濟因素和貨幣或非貨幣等虛擬經濟因素在交融發展中,會對經濟金融化產生很大影響。通過上文對利率、儲蓄率、資本貢獻度以及國民生產總值這四方面的經濟金融化的影響因素分析,可以為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一個很好的借鑒。
參考文獻:
[1]郭芮寧.基于金融化背景下經濟金融協調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3.
[2]馬翔龍.經濟金融化分析[D].吉林大學,2012.
[3]李江鷹.商品期貨金融化的影響及應對措施探討[D].復旦大學,2010.
作者簡介:滕天鵬(1990- ),男,內蒙古人,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