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初 杜國用
摘 要:筆者通過結合自身多年實踐工作經驗,具體針對企業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調整兩方面進行了研究討論,從而總結出以下相關結論,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企業;金融;資產;會計處理;稅務調整
就我國當前企業會計制度應用現狀來看,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無法對企業資產負債情況進行清楚的反映,很難詳細了解到企業實際的經營成果,這就對企業會計核算工作造成了許多的不便,導致會計信息不準確,嚴重影響了會計報表質量,不能夠幫助企業領導者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極大限制了企業長遠穩定的發展。因此,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要對企業的金融資產進行合理的會計處理,并采取一定的稅務調整措施。
一、企業金融資產的確認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的企業金融資產主要以兩種形式存在的,一種是現金形態,另一種則是金融票據形式。而在企業金融資產方面,重點包括了兩個部分,一方面是債券投資,另一方面則是企業權益。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所謂的投資資產中包括了可出售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等,而加強對資產基金的科學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我國部分企業發展過程中,由于其單位性質的特殊性,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領導者額,紛紛呈現出了一種懶惰的狀態,缺乏相關健全的管理體系,甚至還有部分企業并未意識到資產管理的重要性,最終導致大量資源、資金的白白浪費,造成企業巨大的經濟損失。其次,還有一些企業并未對資產進行定期盤點,使得企業中固定資產以及報廢資產得不到良好的保管與處理,在管理上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不利于金融資產經濟效益的實現。
二、金融資產的計量
通過上文敘述,我們已經大致了解到,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中明確規定了,企業在確定金融資產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公允價值要求進行公平性的交易,同時還要全面掌握交易雙方對資產交換情況,以及具體的債務償還金額。而企業所得稅法條例中也指出,企業中的歷史成本資產將會作為稅收計算之前的投資資產,通過取得方式的不同,對其成本進行確定,如果是利用先進支付方式獲取的金融資產,企業就要將支付的金額作為購買成本,若是采取其他方式獲得的金融資產,就應該將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成本。并且,在這一期間中的資產,無論是增值,還是減值,都不可以隨意對資產計稅基礎進行調整,這也就使得稅法和會計準則之間形成了相互矛盾的關系,而其中產生的差異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金融資產的計稅基礎,從而影響到企業金融資產的納稅額。尤其是對于交易性金融資產來講更是如此。一般來講,若交易性金融資產在某個時期內是屬于企業,則在對其進行后期計算是,需要將資產負債的損益計入到本期利潤收益中,并且,在最后的結果時,只需要將差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中即可。所以,如果交易性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發生了公允價值變化,或是會計和稅務在處理過程中出現了較大的差異,就要及時對應納稅所得稅額進行調整。其次,由于金融性資產具備一定的特殊性,在納稅過程中,需要按照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三、企業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調整措施
1.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調整
在對交易性金融資產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調整時,一般需要從三方面入手:第一是對初始計量的處理,方法是按照公允價值進行計量,所有的交易費用都要在本期會計核算中體現出來,包括當其損益。第二是對后續計量的處理,在此階段中,公允價值的變動不能與納稅所得額聯系在一起,在這是因為稅務處理是按照資產取得時的成本來作為計稅基礎的。第三是對處置時的處理。在此期間,應將其公允價值與初始入賬金額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投資收益,同時調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而稅法規定,處置取得的價款扣除其歷史成本后的差額應計入處置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
2.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調整
企業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所應當進行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調整措施與交易性金融資產有一定的共同點,即都需要對初始計量、后續計量和處置時的處理進行相應的處理。但與其不同的是,還需要增加兩個方面的處理工作,分別為資產減值的處理和重分類的處理。其中進行資產減值的處理時,企業應在資產負債表日對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檢查,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應當計提減值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計稅基礎在其持有期間都是取得該投資時的成本,資產減值在稅務處理上不影響計稅基礎的變動。此處稅務處理與會計處理不同,形成暫時性差異。進行重分類的處理時,企業因持有意圖或能力發生改變,使某項資產不再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且其出售部分或重分類金額較大,應當將其剩余部分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并以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但稅法中并無有關重分類的規定,因此,會計處理的重分類不改變稅法上的計稅基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金融資產在會計處理和稅務調整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金融資產在稅法中被稱之為投資性資產,這也是導致兩種區別不同的主要因素。并且,由于會計準則和稅法內容的差異化,他們在對企業金融資產進行計量和持有期間的處理上都有著明顯的區別,而無論是會計處理,還是食物調整,都存在著自身獨特的優勢特別,作為新時期的企業來說,只有全面掌握會計和稅法基本含義,及時對納稅額進行調整,高度重視納稅申報工作,促使會計和稅法工作的有序開展,才能充分保證企業更加持久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旭琴.企業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調整[J].現代經濟信息,2013,22:280.
[2]馬廣奇,張露.企業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調整[J].商業會計,2012,05:24-26.
[3]石秋麗,劉冬梅.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與納稅調整探析[J].廣西教育,2009,2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