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族式企業在經歷了十幾年的快速發展,不少的企業也由小做大,逐漸成為了一些有實力的地方民營企業,企業再繼續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比以前更多更棘手的問題。如何根據家族式企業自身的特點,處理好企業的財務問題,這已經成為了家族式企業在今后發展中不能回避,而且必須正確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家族式;財務管理;方法
一、樹立科學規范的財務管理及監控制度
根據對國內外一些成功的家族式企業發展經歷來看,往往家族式企業在快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必須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進行相應的調整。在我國的現階段,國家經濟正處于新常態的發展階段,家族式企業應該根據這個經濟形勢的特點,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原有的財務制度進行相關的修補完善。首先,需要正確面對的問題就是盡最大可能的避免家族式企業在企業內進行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家長式管理的這樣負面影響,可以在企業的財務管理過程中,實現家族成員在財務管理過程的職責明確,嚴格控制家族企業成員在財務管理中的混亂情況,不能因為與企業的經營者之間有血緣關系,在財務管理方面就為所欲為,不按財務規定辦事。對于家族式企業中最常遇到的“家長制”的決策機制也必須進行相關的改革,一切按照財務規定的程序執行,不能由企業的經營者完全一個人說了算,要有相應的制約機制。企業需要對外招攬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財務人員,明確企業財務部門中的會計師與企業相關部門人員之間的責任與權力,并且企業的會計師應該全程的參與到企業對外的籌融資,以及企業在對外擴張發展過程中的相關資本問題。充分發揮他們在財政金融專業上的優勢,調動起他們在工作過程當中的積極性和熱情,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更多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為家族式企業今后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動力。
與此同時,家族式企業在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的時候,還應該根據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特建立起一套在企業內部行之有效的財務監督體系,不斷的優化并且完善企業對內的審計制度。首先,根據科學的財務管理部門設置方法,在企業的內部設置專門會計、出納機構,明確會計人員、出納人員各自的職責和義務,使其在家族式企業的內部形成相互之間的一種制約因素。其次,在家族式企業財務部門的內部加強稽查工作。使家族式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凸顯出其透明性,完善企業內部的稽查制度。最后,應該在一些相對有實力的家族式企業中,建立起來相應的財務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為企業今后的上市,鋪平道路,找準方向。
二、財務管理目標的改進
我國的家族式企業,由于在剛開始成立的時候,主要是由家庭成員所組成的,因此,在企業的財務目標的制定上,往往是將企業家族的利潤實現最大化,就是在實現企業股東價值最大化的同時,也讓企業中各個部門的利益實現最大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這樣的財務管理目標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需求了,借鑒一些成功企業的經驗,應該在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中引入價值驅動理論,實現合理的企業代際交替。
我國的家族式企業的經營者們,通過價值驅動因素來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在家族式企業中所設立的“股東價值最大”,也就成為了企業財務管理者歲追求的最終目標。但是,在當今社會中,人力資源已經逐漸成為了企業發展中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與此同時,發生改變的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競爭的日趨白熱化,企業的生產方向也已經由市場決定,改變成為了由市場中的顧客所決定。顧客成為了家族式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也是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處。所以,以前對于企業最終重要的股東,已經轉變為了企業的股東、企業的人力資源和企業的顧客資源,這些都成為了決定企業今后發展的必要性因素,忽略了其中的任何一個因素,都會影響到企業今后的發展。股東為家族式企業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人力資源為家族式企業提供了生產中的各項最新的技術支持保障、家族式企業的顧客則為企業指明了生產產品的方向,并且獲得了企業期望的利潤。家族式企業的股東、企業的員工、企業的消費者都已經成為了企業價值的關鍵性因素。這樣的話,家族式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也隨著發生相應的變化,由以前為企業的股東創造最大價值,轉變為了為企業的股東、員工以及消費者提供最大的價值。
三、基于企業生命周期對財務管理的改進
在我國的歷史中有一句名言:“富不過三代”。來形容我國歷史上經商家族的變化情況。不僅歷史是這樣,在我國現如今的家族式企業當中,也存在著這樣的情況。在對我國一些家族式企業的調查研究中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我國的家族企業在其生存周期中,普遍存在著“富不過三代”的波動。在國外對于家族企業的調查研究也有著類似的相關結論。通過美國一個研究機構對于美國的敬愛組企業研究分析會發現:大概有百分之七十的企業不能傳承給下一代,就不存在了,有百分之八十的企業未能傳給自己的第三代,而只有很少的百分之四左右的企業能傳給自己的第四代,并且還能經營的相對較好,這種情況是很少很少的。有一些國內的學者,對我國數量較多的餐飲家族企業進行了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居然有一些家族式餐飲企業的生命周期,沒有能夠超過四年。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伊查克愛迪斯在其著名的《企業生命周期》一書中指出了自己對于企業的研究成果:一個企業不論其是大是小,這個企業的生命周期往往都會經歷兩個相關的階段和企業發展中的十個時期。我國著名的企業管理研究者陳佳貴教授早在1995年的時候,就率先把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引入到了中國,他提出著這樣一個科學的觀點:一個企業如果要完成正常的生長發育整個全階段,往往就會經歷以下這些階段:企業的孕育期、企業的求生時期、企業的高速發展時期、企業的成熟期、企業的衰退期以及企業發生蛻變這樣六個階段時期。對于我國家族式企業的發展情況,結合企業其自身的一些特點,家族式企業的發展階段往往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幾個相關階段:企業的創業期、企業的成長期、企業的成熟期以及企業的衰退期這樣的四個階段。
參考文獻:
[1]吳少平.中小企業財務管理[M].廣東:經濟出版社,2013.
[2]樓德華,傅黎瑛.中小企業內部控制[M].上海:三聯書店出版,2005.
[3]李鳳鳴.內部控制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魏云良.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問題與對策選擇[J].企業研究,2010(9).
作者簡介:葛鑫(1993.2- ),男,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人,陜西國際商貿學院金融與會計學院財務管理B110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