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雅玲
摘 要:本文從績效審計的概念著手,對比國內外績效審計的區同點,提出創新我國特色績效審計模式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中國物色;績效審計
一、績效審計的概念
績效審計是指由國家審計機關對政府及其各隸屬部門的經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以下簡稱3E)及資金使用效益進行的審計。它有三個主要目標。
1.對審計對象進行經濟活動的3E及資金使用效益情況進行獨立審計檢查。通俗來說,經濟性是指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使用成本。效率性是指一定的投入所能得到的最大產出。效益性是指支出得當、支出有價值。三者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區分。因此,績效審計必須將這幾方面綜合進行審察。
2.對審計對象是否實現既定目標及造成影響的程度進行審計報告,作出相應評價,為決策者提供相關信息。
3.發現并分析審計對象在3E方面存在問題的跡象,以幫助審計對象進行整改。
二、國內外績效審計的區同點
國外績效審計起步時間長,發展較為完善。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審計機關也開始逐漸重視績效審計,國家審計署在《2003-2007年五年審計工作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積極開展績效審計,并把績效審計作為今后五年工作的三大任務之一,充分說明了績效審計已成為我國審計的重要內容。研究國內外績效審計的區同點有助于創新我國有特色的績效審計。
1.績效審計的范圍。國外績效審計的范圍覆蓋了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投資的公共工程和公營企業。而我國的績效審計出發點主要是資金的流出,所以績效審計一般不關注財政收入。我國績效審計的范圍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大類:財政性資金支出和國有及國有資產占控股或主導地位的企業和金融機構。西方國家強調一事一議,滿足議會需要,我國則側重宏觀績效審計,強調滿足政府宏觀調控的需要。
2.審計范圍的拓展性。國外由于審計機關上下級之間相對獨立,很難對某個項目上下聯動審計,績效審計只能局限在本區域范圍內。我國地方各級審計機關是實行同級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雙重領導體制,有利于審計范圍的拓展,既可針對本地區的某具體項目進行,也可整合審計資源上下連動在較大區域,甚至全國統一開展對某方面的績效審計。
3.審計評價的服務性。國外績效審計實行的是“效率審計”與“效果審計”分開,規定了績效審計不對政府政策本身的合理性作出評價。而我國的績效審計有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具體表現,一是可測評實際績效,服務于政府公共管理;二是可監督責任人履職情況,服務于行政問責;三是可驗證績效信息真實可靠性,并通過審計結果公告服務于社會公眾;四是通過發現與分析影響績效的因素,提出提高績效和改進管理的建議。
4.審計基礎與環境的差異。由于經濟、財務信息較真實合法,西方發達國家審計機關現已很少從事財務審計,如美國審計總署甚至已把部門名改為“國家責任署”,目光主要投向政府責任和績效。與之相比,我國當前經濟活動仍不夠規范、財務信息不夠真實,審計基礎和審計環境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較大差異。
三、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服務型績效審計模式
1.審計項目要服務化。一方面,在選擇績效審計項目時,應著重從公共利益入手,另一方面,在選擇審計項目時又必須要考慮審計資源的有限性,因此,在項目的選擇上應該著重選擇與政府公共服務緊密相關的項目,比如當前普遍關心的熱點項目,社會效益明顯的民生項目,以及與政府重大政策執行,專項資金的使用相關的項目。
2.審計策略要務實。績效審計的具體實施策略有獨立型,結合型,滲透型。可以以結合型為切入點,將績效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財政審計等有機結合,以獨立型為方向,全面滲透績效理論,在所有的經濟審計項目里都滲透進績效審計的元素。
3.審計過程中多元化主體參與。(1)通過網上測評,街頭發放問卷,實地走訪等方式,充分了解公眾對相關審計事項的意見,將公眾的評價納入重要的審計證據中,這不僅有利于審計機關發現審計線索提高審計效率,還加強了公眾對政府的監督。(2)適當利用媒體,提高績效審計的社會知曉度。但其中必須把握適度,不要被媒體牽著鼻子走。
4.審計過程和結果的透明化。將審計過程和審計結果向公眾公開,一方面可以促進審計對象與社會各界了解績效審計的服務性,特別是減少審計對象對績效審計的抵觸情緒,從被動配合到積極參與,為績效審計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審計機關接受大眾監督,更加規范自身的審計行為。
5.審計程序的科學性。高效的績效審計與科學制定審計程序并嚴格遵守分不開。(1)確定審計項目后,進行深入的前期調查,初步進行風險識別與評估。(2)對每個項目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從審計方式審計范圍等多個步驟作出詳細安排。(3)依照審計計劃實施審計,收集與評價相關證據。(4)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形成審計意見,并與被審對象溝通,形成審計結論。(5)提交審計報告。(6)跟蹤回訪。
6.運用現代化審計方法。績效審計中十分重視質量分析方法及決策模型研究,在現代化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不僅將計算機運用于審計計劃、管理、計算、審計數據庫等方面,將一些科學理論,如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和概率論、數理統計等運用到績效審計中,增加績效審計的科技含量,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開展審計調查,大大提高審計效率。
7.審計分析與建議的深入。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不僅要探究是產生的直接原因,還要從深層次挖掘本質,全面的從各個層次提出對策建議,保障政策制度的有效落實,對制度本身不科學的地方勇于提出審計意見,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此外,對審計整改情況要跟蹤回訪,保證審計結果的充分運用,促進審計對象績效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家義.以改革創新精神做好新時期審計工作——在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
[2]國外績效審計的挑戰及對策,2012.
[3]南京大學商學院,無錫市審計局.服務型績效審計模式:江蘇省無錫市的探索與實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2.
[4]呂敏榮.國外政府績效審計的發展概況及對我國的啟示[J].環球瞭望,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