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澤林藪



茶刀的尖頭斜插入茶餅,輕輕向上一撬,發出清脆的撕裂聲,粘連的芽葉脫離。
芽葉,黃綠相間,銀白色的細毫披覆,頎長肥壯,透著大葉種茶特有的健碩。細嗅干茶,清新淡雅,毫不張揚,似乎還有些淡淡的草香。
燒水壺在爐上有節奏地鳴唱,似乎在悄然醞釀著雨意。等待水沸的間隙,我不經意地把眼光投向了窗外。
天,有些陰沉。
一道長長的蒸汽從壺嘴噴出,飄散。水開了。
溜圓的水柱,激蕩著芽葉在白瓷蓋碗中翻滾,浮起些許潔白的茶沫。
醒茶后,揭蓋。水蒸氣帶著絲絲甜香沁入鼻息,頓使人心生愉悅,一掃午后的困倦。
為了保持茶湯的溫度,我們撇開茶濾,直接將茶湯斟入玻璃公杯。杯蓋稍傾,茶湯酣暢淋漓,透明的公道杯中呈現出明快的金黃色。
茶湯瀝盡,公杯也恢復了平靜,湯色如油般剔透明亮。如果這時有一抹陽光灑進,茶湯想必會搖曳出錯落奇幻的光影吧。
收回思緒,把更深刻的體驗交給味蕾。茶湯剛入口,溫熱中掠過一絲微微的苦澀,咽下后,苦澀迅速化開,轉而清甜,喉底有潤感。
將個性表達得最充分的是在第三四道。清澈的茶湯,散發著素雅的香氣,初入口時苦澀大大減弱,取而代之的是醇和甜潤,感覺就像啜飲山澗的清泉,暢快而不凝滯。
至第六道,茶湯依然保持著明凈的金黃。浸潤舌面,似有似無的甜,仿佛是一種洶涌過后的平靜。盞底散發著清香,我們彼此不語,仔細咀嚼它的余韻。
滴嗒,滴嗒……雨滴,兩三點,隨風灑落窗前。
雨來了。
很快,窗上的雨滴越來越密,交織成了雨簾。
欣喜中,我們迫不及待地撬開了第二款茶。
從來佳茗似佳人。把好茶比作美人,蘇軾是始作俑者。 “華色含光”,形容女子光彩照人,語出《登徒子好色賦》:“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茶以美嬌娘喻之,焉能不令人向往?
白瓷襯托下,芽葉修長勻稱,有著鮮潤的黃綠色,確有幾分陰柔和優雅。
漸大的雨聲,與煮水聲交響,喚醒了沉睡的芽葉。濃郁飽滿的甜香,縈繞于杯蓋,未飲心情早巳晴朗。
不像“一真雨林”剛入口時的微微苦澀,它是溫和而甜糯的,有點類似米湯的質感。透亮金黃的湯色,仿佛帶著點含蓄的嬌媚,蕩漾著雨天的閑情。
凝望窗外,雨潤濕了一片新綠。手中的茶盞,還溫熱著,冷香清幽。
一道茶的品賞過程,其實是一次心與茶的對話,無需過多的言語,只要心領神會即可。當茶湯經過舌面觸碰到味蕾時,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明媚的陽光或是柔和的光線,不刺眼,不灼熱,是暖洋洋的。
五道以后,甜香轉成素淡的花蜜香,金黃的茶湯雖有所減淡,但清甘之感不輸前幾道,且每道之間也存在微妙的變化。如同抓拍,不經意間捕捉到的感覺,會帶來莫名的興奮。也許,這正是古樹茶的魅力所在吧。
凈具換茶。“美嬌娘”才下場,“謙謙君子”又出場了,我們平靜的內心又不禁起伏。
雨,越下越大,玻璃掛滿了雨珠。此情此景,會給多愁善感的人平添幾分愁緒,而對于嗜茶者而言,應是不錯的伴奏。更何況,還有好茶作伴,帶來慰藉。
“仰出”,又是一款有“出處”的茶。“……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茶,與千百年前歐陽修筆下的汩汩清泉,跨時空相遇、交融。
它被賦予了清泉的特質,從外形到香氣再到滋味。
從茶餅上剝離,芽葉幾乎保持原有的完整。茁壯的芽頭,滿披細密的銀毫,猶如身著潔白的羽衣,洋溢著活潑潑的生趣。
香氣亦是輕揚的花香,干凈利落,毫不板滯。不過,表現力最強的還是滋味,在味蕾上表達得飽滿而充分。入口時,茶湯先是帶有力度的澀苦,但到喉底時,就很快化開,變成滑甜,仿佛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
如此豐富的味覺層次感,從第二道可以一直持續到第八道。每一道入喉,澀后的甜潤總是如期而至。它,果真“不負眾望”。
第九道以后,澀感漸弱,甘冽如泉的滋味,恰似純凈無邪的淺笑,久久難忘。
雨已經下了近2個小時,我們的茶敘也將接近尾聲。
正如臨曲終時高亢的旋律,這時往往會有壓軸好茶閃亮“登場”,以慰意猶未盡的心情。這不,易武正山,整場茶敘唯一一款山頭茶,千呼萬喚始出來。
易武在普洱江湖的顯赫聲名與地位,自是毋庸贅言。原料系種群較為單純的易武大葉茶,它喬木、大葉的樹形,賦予了肥壯甚至有些粗獷張揚的條索。
散發著甜香的干茶,經沸水的沖淋,香氣愈發明顯,變成濃濃的花蜜香。深吸幾口,如步花叢。這樣的氣息,在百花爭奇斗艷的春日里,尤為熟悉。
芽葉慢慢蘇醒,魅力也開始綻放。茶湯有著軟糯的質感,而滋味卻富有力度:輕啜一口,味蕾與茶湯親密接觸的瞬間,澀味讓舌頭緊了一下,但很快就消失,轉成甘滑甜潤。三四秒后,回甘明顯。
澀感與原料的品種、嫩度密切相關。“易武正山”采摘的標準是一芽二葉,葉質厚,葉色深綠,葉面隆起,嫩芽綠而帶紫,多茸毛。由于茶多酚、兒茶素的含量比較高,增強了它的力度(收斂性),使口感呈現出豐富的層次。
它的力度,讓我聯想到了正巖巖茶的“巖骨”,美麗卻不乏堅強。
較之前三款,它的湯色顯然來得更深,介于金黃與橙黃之間,看起來更深沉,更有“內涵”。
茶過十道,花蜜香轉為輕柔的甜香,澀感幾乎全無.綿甜柔順,軟滑輕盈,如細語呢喃,又如淺吟低唱。
又連續泡了三四道,它已釋放了全部。黃綠的芽葉,完全舒展了身姿,露出了微紅的葉緣,勻潤完整,手捏起來柔韌而不萎頓,一展倔強的品性。
補記
茶敘結束時,窗外,雨還在淅瀝瀝地下著,有點刺骨的陰冷。四款產自西雙版納的古樹茶,讓我們可以在溫熱的茶湯里感受溫暖,并在馨香幽韻中天馬行空地想象:陽光、雨林、山寨、古茶樹、曬場……
那,是一個神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