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芝 畢曉偉

【摘要】專業選修課是目前重基礎、寬口徑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從我國高等教育實行學分制以來,在我國高校各個專業課程體系中,專業選修課的比重逐漸增大。本文針對目前高校專業選修課中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專業選修課的教學實際情況,提出從合理設置課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并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拓展學生專業視野,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專業選修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 ?專業選修課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014-02
1.引言
高校專業選修課是高校根據學生的知識和水平確定的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一類課程[1]。專業選修課是在專業課的基礎上對專業基礎知識的外延和重要補充,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興趣、愛好。它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創新機會;培養個性化人才,激發學生的專業深造動機;提高學生的特色專業技能,拓寬就業途徑[2]。目前專業選修課的開設及其教學質量仍是普通高等院校課程體系的設置和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一個薄弱環節。通過分析各高校專業選修課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專業選修課質量的對策建議,為高校課程改革提供決策參考。
2.目前專業選修課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設置不合理。
由于專業選修課的學習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所以專業選修課一般選擇在大三下學期和大四上學期開設。而在此期間,學生們必須要為自己的前程奮斗,或積極備戰考研,或努力找工作。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培訓班、招聘會等與專業選修課的時間沖突,很多學生會選擇前者。即使來上課的學生也抱著“混學分”的思想,學習積極性不高。
(2)專業選修課的教學內容設置重復、枯燥。
由于教師所研究的領域和背景相近而導致重復,有些內容在必修課上講過,到選修課時又講了一遍。教學內容枯燥,很少涉及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學生學習熱情降低,出勤率相對也較低,很多專業選修課容易出現“兩頭大,中間小”(即開始人多,中間較少,考試前人多)的局面[3]。而且在很多時候,學生就是來到教室也是上課睡覺、說話、玩手機,遲到和早退的現象也較為嚴重。
(3)專業選修課的考核方法不合理。
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專業選修課程現行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平時成績和論文相結合的形式來評定學生的成績。這種考核方式不能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的論文是從網上下載的。
3.提高專業選修課質量的對策及建議
提高專業選修課的質量,不僅關系到高校的教風、學風,還關系到高校的生存與發展,為了使專業選修課真正起到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科研能力,必須加強對專業選修課的教學與管理,提高專業選修課的教學質量。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
(1)學校要合理安排,加強管理。
建立合理的教學體系,課程設置上要有連續性,教學內容上要能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同時合理安排專業選修課上課的時間和地點,為專業選修課的教學創造更好的條件。
(2)教學過程中貫徹實踐教學的理念,并采用討論式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在專業選修課程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鞏固學生理解理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方式[4]。長期以來,專業選修課教學過程偏重知識傳授和積累,不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學生創造力的積極發揮。掌握知識和創造知識的最好的方法是問題為基礎進行教學指導的交互式討論式教學。學生可以通過查閱教師指定的資料,根據掌握的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3)改革考核方式。
為避免專業選修課的考核流于形式,嚴肅學風,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專業選修課的考核形式還是應以考試為主。在考試內容上,既要考核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又要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專業選修課是完善和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課程,是高校教學計劃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整個教育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高校、 教師、學生都必須認識到此點。要提高認識,投入精力,將其規范化、制度化,以保證專業選修課的教學質量,達使學生從中獲益,實現其知識的完善、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田仁海.高師專業選修課中研究式學習探索[J].文學界:理論版,2010(7):138-139.
[2]王福蓮.重視專業選修課培養個性化創新型人才[J].考試周刊,2007(35):5-6.
[3]劉平.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岱宗學刊,2009(6):65-66.
[4]鄭春龍,邵紅艷.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高教研究,2007(4):85-86.
作者簡介:
趙桂芝(1984年-),女,蒙古族,通遼人,碩士,內蒙古民族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