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項持久性、潛移默化的工作。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獨特優勢,在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繁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事業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從而發揮高校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 ?馬克思主義 ?大眾化 ?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060-02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在要求,也是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使當代大學生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普及對象成長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堅定信仰者、踐行者和傳播者。因此,在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為一種理論的大眾化,內涵豐富,可以從不同層次、多角度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通過宣傳普及,深入群眾中,為群眾所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強調大眾的主體性與能動性,由被少數人理解和掌握轉變為通俗易懂、并為廣大群眾所理解和掌握,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同時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與學習普及黨的基本路線結合起來,當代中國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時代特色,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和本質要求。
二、高職院校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問題
1.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院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高校擴招導致師生配比失衡,阻礙理論課的學習與宣傳;高校教師隊伍欠缺,教師自身素質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頗深,缺乏教學創新,教學拓展能力不足。
2.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形式單一,學生認同感不高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馬克思主義論課傳播的主陣地,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死記大于應用,理論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刻板,與日常生活嚴重脫節,僅憑死記硬背,導致學生對政治理論的學習認同感不高,甚至產生反感情緒。
3.社會轉型期,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危機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當今社會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人們的思想價值和道德觀念加速變化,人們的精神生活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各種錯誤的觀念、意識也不斷涌現,從而導致了人們的信仰、價值觀念的多元化。而大學生由于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待社會中的各類問題認識不足,在思想上容易浮動,容易受外界影響,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腐朽觀念造成部分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產生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消極被動接受,而不是以提高自我價值觀和道德觀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西方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人生觀、價值觀傳入我國,產生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思想的認同,對西方國家的向往、對馬克思主義產生不信任。
三、高職院校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對策
1.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的興趣
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傳統的灌輸式、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而且很容易使學生形成強烈的逆反和對抗心理,我們要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適應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增加實踐教學內容,領著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生活,體驗社會,去感受和體味生活,無意識地感受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傳授理論是必要功課,而實踐教學是將理論內化為自身體驗的必要功課。同時通過舉辦各種主題鮮明、形式活潑的校園文化活動,精心設計和組織各種教學活動,專題講座、課堂講授、課堂討論、課題研討等活動,運用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將教育主題、內容和要求融入特定的網絡情境,情景交融、寓教于樂,努力塑造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校園輿論中的強勢地位。使大學生真正接受、理解和運用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從而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2.建設高素質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師隊伍,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途徑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教育,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保障。要使學生相信馬克思主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教師必須首先對馬克思主義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堅定的信仰,從而有針對性的在大學生中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和普及教育活動,發揮其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的橋梁作用。
3.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抑制青年學生的信仰危機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一種信仰。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我們只有用當代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青年學生的頭腦,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才能避免一些大學生思想迷茫、信仰多元化的傾向。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總結
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時代賦予高校的神圣責任和莊嚴的歷史使命,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教學實現大眾化的發展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王良青,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繼續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2]林佳梅,推動高職院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高高職生哲學素養,《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年25期。
[3]董彥菊、韓建偉,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存在的問題與解析,《學周刊》2014年01期。
作者簡介:
肖國華(1973-),女,漢族,內蒙古烏蘭察布人,大學本科,學士,講師,內蒙古通遼職業學院教師,公共教學部兩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