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佳
【摘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稱《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育部,2003:6)這既給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誗合理設置教學目標:絕對不能僅僅以語言知識一個維度為依據,還應綜合考慮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文化意識等維度的要求。
?誗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盡量避免只停留在詞匯本身的平面化的教學方式,而是要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維度的綜合教學方式。
【關鍵詞】詞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078-02
一直以來,詞匯教學的常見環節為:詞匯領讀―詞匯講解―詞匯聽寫。教學內容大都只是停留在詞匯本身層面,屬于單純性語言知識輸入,與語言技能的關系不是很大。從本質上來說,這與上述的教材要求和課標要求是相違背的,還會從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詞匯學習困難,如:詞匯遺忘現象嚴重、詞匯運用能力薄弱、詞匯關聯能力缺乏等。
因此,當理想遭遇現實,有一個問題就值得關注:在新課程的背景下,中學英語詞匯教學該怎么實施才能體現教材的特點、才能符合課標的要求、才能實現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這也正是建構中學英語主題化詞匯綜合教學模式的原動力。
一、中學英語主題化詞匯綜合教學模式闡述
中學英語主題化詞匯綜合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單元主題為載體,以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綜合發展為基礎,構建詞匯音、形、義、用的橫向聯系和縱向延伸,并在各類情境中通過聽說讀寫等的語言技能訓練加以理解、內化、運用,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有效的詞匯知識體系,并最終提高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綜合的詞匯教學過程。
其綜合性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誗其教學過程不是局限于“課時”的概念,而是貫穿于單元教學的整個過程,存在于語言教學的各個課型中。有些時候可能是完整的一個課時,有些時候也可能只是某個課時的一個片段,但卻是彼此關聯和延續的,是一個綜合的過程。
?誗其教學目標不是局限于“語言知識”一個維度,而是要綜合考慮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五個維度。
?誗其教學重點不是局限于教師講解“詞匯”的音、形、義,而是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構建詞匯音、形、義、用的橫向聯系和縱向延伸。
?誗其詞匯檢測方式不是局限于“聽寫”一種方式,而是建立一個綜合的詞匯檢測體系,包括:選詞填空、語篇填空、句子翻譯、短文翻譯、語篇背誦、目標詞匯應用寫作等。
學生的詞匯學習存在兩種發展水平,即現有的詞匯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最鄰近發展區”就存在于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區域。教師應從學生潛在的詞匯發展水平開始,不斷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通過支架作用不停地將學生的詞匯理解及運用能力從一個水平引導和推進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因此,中學英語主題化詞匯綜合教學一般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
1.創設情境,搭建支架
圍繞單元主題,按“最鄰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起舊詞與新詞之間、舊意與新意之間的關聯,初步建立單元詞匯框架。在此環節,教師從學生潛在的詞匯發展水平出發來搭建“支架”,支持學生不斷地建構自己的詞匯網絡,不斷建造新的詞匯能力。常用的方式有:
?誗頭腦風暴、值日報告、時事閱讀、歌曲欣賞、視頻欣賞、圖片啟發等。
?誗引導學生探究各種詞匯的記憶方法和學習規律,如:音形結合、構詞法、同義反義、英漢比較等。
2.獨立探索,嘗試運用
讓學生獨立探索(開始時要先由教師啟發引導),探索內容包括:確定目標詞匯的相關信息,如發音、詞性、詞形、詞義等,并將目標詞匯按各種信息的內在關聯進行排列,進一步完善單元詞匯網絡,并在新的情境中嘗試運用目標詞匯。
3.小組合作,協作學習
進行小組協商、討論。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內容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即最終完成對所學詞匯的意義建構和綜合運用,如合作篇章翻譯、小組專題研究等。
4.總結反思,效果評價
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評價內容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協作學習所做出的貢獻、是否完成對所學詞匯的意義建構和綜合運用等。
二、課例呈現與評析:高一起始階段英語主題化詞匯綜合教學
1.教學內容
本課例的教學材料為人教版英語Module 1 Unit 1 Friendship, 是高一上學期的第一單元,其材料的編排是以友誼為核心主題。本課例是單元的第三課時Learning about language— 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包括詞義配對、篇章填空和句子填空等。考慮到學生處在初高中的銜接期,教師在保持話題、內容等不變的情況下,把書本第4頁的教學材料進行了改編。總體思路是以Kate和Lucy的故事貫穿整個課堂,把一個個本來孤立的內容串成一個有意義的半真實的大語境,激發學生的交際欲望,推動他們自如的輸出語言,幫助他們理解、內化,并進而主動去運用目標語言。
2.教學目標
?誗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upset, ignore, calm, concern, loose, Netherlands, German, series, outdoors, dusk, thunder, entire, entirely, power, curtain, dusty, partner, settle, suffer, highway, recover, add up, calm down, have got to, be concerned about, walk the dog, go through, set down, a series of, on purpose, in order to, at dusk, face to face, no longer, suffer from.
?誗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on the topic.
3.教學過程及說明
Step 1 Lead-in
Greet each other.
【說明】從師生問候直接導入,自然地過渡到教學內容。
Step 2 Revision
Move the paper on the blackboard off to show the vocabulary list to give the Ss help.
【說明】引入兩個具體的人物Kate和Lucy并貫穿整堂課的始末,使課堂活動系統化,也貼近學生實際,而且可以刺激學生使用語言的欲望。復習課文內容是上一個課時的作業,此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回憶舊知,并以句子為單位復述,激活詞匯記憶,為以下的活動做好鋪墊。
Step 3 Word meaning
(1)Tell the students what to do and how to to it.
(2)Give the students ten seconds to get it ready.
(3)Check the answers.
【說明】在初高中銜接階段,訓練學生用英語來解釋英語,使他們在運用中潛移默化地形成一定的英英思維的能力。
Step 4 Listening
(1)Listen to the sound clip.
(2)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it via some questions.
【說明】聽和讀是語言的接受技能,說和寫是語言的生成技能。只有通過聽和讀達到足夠的語言輸入量,學生才有可能通過說和寫輸出一定量的語言信息。
Step 5 Complete the sentences
(1)Tell the students what to do and how to do it.
T: But something happened last night. It rained, making some words lost. So would you please be kind to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some words from the vocabulary list. Do it in pairs.
(2)Give the students several minutes to get it ready.
(3)Check the answers.
【說明】把課堂口頭輸出的故事落實到筆頭,并做好自評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并且預習下一課時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的內容。
三、中學英語主題化詞匯綜合教學模式評析
1.體現中學英語主題化詞匯綜合教學內容整合的綜合性
《英語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我們可以遵循“More input, more output”的原則,堅持話題一致、功能一致和目標一致,重組教學材料中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鏈,構成知識網,有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
本課例的教學對象是剛剛跨入高中校門的初中畢業生,他們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剛剛開始卻面臨著重重困難:
?誗要求學生掌握的詞匯量約是初中階段的2.5倍。
?誗語法結構明顯復雜起來。
?誗教材編寫形式和課堂組織形式相對于初中而言相對“成熟”得多。
?誗授課速度相對較快。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教師應組織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做好初高中的銜接,特別是在高一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內,使用好模塊一的第一單元或者更多單元來完成初高中英語的順利過渡就成為關鍵之所在。因此,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在保持話題、內容等不變的情況下,對教學材料做適當的改編,以確保單元詞匯教學的有效性及教學內容組織的綜合性。
2.體現中學英語主題化詞匯綜合教學課時安排的綜合性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有模塊內容,無課時劃分”。如何合理地劃分課時以及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來實現教學目標就成為了教師在使用本教材時碰到的首要問題。實際上,劃分課時的過程也就是分析教材和重組教材的過程。
本課例是Module 1 Unit 1 Friendship的第三課時Learning about language—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包括詞義配對、篇章填空和句子填空等。整個課時安排可以看出詞匯教學的循序漸進和循環反復:第一課時Warming up構建單元詞匯框架(音、形、義)→第二課時Intensive reading深化詞匯理解→第三課時Learning about language—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初步運用目標詞匯→第四課時Learning about language—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初步運用句型結構→第五課時Using language—Listening and speaking“聽說”途徑運用詞匯、結構→第六課時Using language—Reading and writing“讀寫”途徑運用詞匯、結構。
3.體現中學英語主題化詞匯綜合教學詞匯評價方式的綜合性
本課例中,教師先結合單元主題設計了Advice on friendship,讓學生先以完整的句子形式運用目標詞匯提出自己建議,并寫在紙上與全班共享。緊接著,Story-time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小組為單位以語篇(故事)的形式更大范圍的運用目標詞匯,在運用中深化理解、加深記憶,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建立了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一級的綜合結構。最后,在課后以家庭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先集小組的力量完善語篇(故事)并落實到筆頭。
另外,因學生處于高一起始階段,處于高中階段課堂行為習慣的養成期,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對同伴進行評價,從而讓全體同學明白自己發展的方向。并且在課后階段,設計并使用了一些相關詞匯運用情況的評價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Lewis, M. 1993. The Lexical Approach [M].Hove, 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3]何克抗. 1997. 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 [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5):74-81.
[4]崔義平. 2005. 英語詞匯學習三維途徑理念下的詞匯教學原則 [J].外語與外語教學.(4):28-31.
[5]曾齡香.2008.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幾種可行性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