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二女張懷英,1907年嫁與蒙古達爾罕王之子為妻。當時張作霖率部駐防洮南,極力巴結有極大影響的清代蒙古王爺而促成的,不想此舉給二女造成極大的苦惱。原來王爺之子系先天呆傻,無力生活。
張作霖家族龐大,僅就張作霖本人而言,有8子6女。然而,這些女兒,全部成為張作霖政治聯姻的犧牲品,大多數一生過得很悲慘。
為政治利益忍痛嫁愛女
張作霖的二女兒張懷英,是其二夫人盧壽萱的大女兒,生于1908年。在張作霖的六個女兒中,張懷英長得最漂亮,性情也最溫和,深得父母和家人的喜歡。1923年,張懷英剛滿15歲。那個年代,15歲的姑娘已到了該出嫁的年齡。春節剛過,說媒的就上了門。可是,說媒的來了一個又一個,張作霖都不同意,急得盧夫人想問又不敢問,不知道張作霖心里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其實,二女兒的夫婿,張作霖早已有了人選。
自滿清崛起后,緊鄰東北的蒙古就與滿清結成了相偎相依的關系。清王朝一代代的君主、大臣中,有很多人的妻妾都是蒙古貴族之女,蒙古的王公也有相當多的人娶了滿族的女人為妻。兩個民族祖地相連,唇齒相依,再加上這種世代姻親關系,在清王朝入主中原并在其后近三百年的執政中,蒙古草原一直是清王朝的強力后盾。1912年,清廷退位,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動亂年月。蒙古一些王公便在外國勢力的鼓動下,策劃分裂活動,叫囂外蒙獨立。
為了遏止這些反動勢力的陰謀活動,北洋政府任命張作霖兼任蒙疆經略使,全權負責蒙疆事務。張作霖早有把蒙古納入自己勢力范圍的野心,但在與蒙古人多年打交道的過程中,他發現蒙古人就像他們草原上的烈馬一樣,很難駕馭。1908年,張作霖去漠北地區剿匪時,曾因為借路和索要藏匿其地區的土匪,與蒙古左翼王旗的達爾罕王爺有過交涉。達爾罕王爺態度極其強硬,告訴張作霖,你要的人就在我這里,想要就放馬過來。
于是,雙方在草原上展開幾場大戰,結果,張作霖的騎兵根本不是兵強馬壯的達爾罕王爺的對手。張作霖執掌東北軍政大權以后,達爾罕王爺麾下之軍仍然不時在東北境內騷擾,成為張作霖的一塊心病。現在,受任負責蒙疆事務,制止分裂活動,張作霖需要跨越的第一個障礙就是達爾罕王爺。多年的經驗告訴他,與達爾罕動硬的很難奏效,于是便想效仿古代很多王朝采用過的懷柔策略,與達爾罕王爺聯姻,化干戈為玉帛。
縱觀歷史上此類聯姻,所謂皇上嫁女,嫁的并不是真的公主,而是宮女或是臨時認的義女。但張作霖準備嫁往蒙古草原的卻是自己的親生女兒。有人勸他,是不是也像古人一樣,認個女兒嫁過去。張作霖不同意,說:“蒙古人講究實在,我們也得實實在在對他們,這樣才能得到他們的信任,騙人的事咱不能干。”
于是,為了順利地制止分裂,為了保證自己的后方安全,張作霖忍痛做出決定,把二女兒張懷英嫁給達爾罕王爺的傻兒子包布。張懷英見事情已沒有挽回的希望,橫下一條心,懸梁自盡。幸虧被下人發現,將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結婚后,據張懷英身邊的人回憶,包布不喝酒時,還算正常,特別愛笑,性情溫順得像只小羔羊。有時,張懷英心情不好,罵他幾句,他也不生氣,只是笑。可一旦喝了酒,包布就變成了另一個人,張懷英稍有不順,包布就拳腳相加,大打出手。有一次下手過重,竟將張懷英打得昏死過去。張懷英從小在帥府里嬌生慣養,父母從沒動手打過她,哪受過這樣的摧殘?婚后兩年,也就是1925年,張懷英不堪忍受包布隔三岔五的折磨,再一次自殺,幸好又被人發現救起。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張學良繼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后,親自出面為張懷英辦理了離婚手續。
張懷英與包布離異后在帥府過了一段獨身的生活。后來由盧夫人做主,嫁給了陳箓的兒子陳友濤。
女兒情境各異
那么,張作霖其它女兒的婚姻狀況又是如何呢?
長女:張首芳又名冠英,被張作霖許配給黑龍江督軍鮑貴卿的兒子鮑英麟。張作霖死后,鮑英麟提出離婚另娶。但張首芳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不同意離婚。但最終鮑英麟還是另娶新人,張首芳為此一生郁郁寡歡。“九·一八”事變后,張首芳跟隨張學良到處顛沛流離,直到西安事變。新中國成立后,張首芳定居北京。由于沒有經濟來源,生活一度非常困難。周總理知道后,特意調撥了一處住房,并給張首芳發放定期補助,使其安度晚年。張首芳生有三女二子,她于1954年病逝于北京。
三女:張懷瞳。嫁給趙爾巽的小兒子趙天賜。婚后夫妻兩人感情和睦,“七七事變”后舉家遷居美國,生活幸福。
四女:張懷卿。1911年生,由張包辦嫁給張勛(民初搞過復辟的督軍)之子張夢潮。張夢潮患精神病,“九·一八”后依法離婚。懷卿居天津,現任天津市政協委員。1990年張學良90歲大壽的時候,張懷卿曾回沈陽大帥府,并題詞“福壽康寧”。1992年,張懷卿在天津去世。
五女:張懷曦。曾被許配給北洋政府總理靳云鵬的兒子,還未成婚,張作霖便被炸身亡,這門婚事不了了之。“九·一八”事變后,張懷曦去了美國,結婚生子,生活安定。
六女:張懷敏。1924年生,畢業于輔仁大學,與翟文選(曾任遼寧省長)之孫翟元坤結婚。1948年隨母去臺灣。在臺灣某大學任教授。
(《半島晨報》、深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