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難民危機持續發酵之時,西方媒體開始炒作俄羅斯向難民主要來源國之一敘利亞增加軍事援助、甚至直接在敘參加軍事行動。美國及其盟友對俄方舉動紛紛表示“擔憂”。
俄羅斯軍援敘利亞令美不安
俄羅斯在敘增強軍事存在,俄方并不諱言。
在回答俄羅斯是否準備好采取軍事行動打擊“伊斯蘭國”時,普京9月4日表示,美國針對“伊斯蘭國”實施的空襲效率不高。俄羅斯正通過技術、訓練士兵以及武器裝備為敘利亞提供重要支持。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敘利亞官員說,敘政府軍中一直有俄方專家,但俄方專家的人數從去年起大幅增加。
俄《獨立報》7日刊文說,俄羅斯不排除未來參與在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的可能。文章分析認為,俄準備在敘利亞拉塔基亞南部海岸的杰卜萊建一座新的軍事基地,這表明俄羅斯對敘利亞政府軍的進一步支持。
有西方外交官員透露,一支俄羅斯遠征部隊現已抵達敘利亞,正在阿薩德政權控制下的一個空軍基地里安營扎寨。這個軍事基地據稱位于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周邊地區,未來將會用作俄方的前沿作戰據點。而數千名俄羅斯軍事人員,包括飛行員、顧問、教員、后勤人員、技術人員以及航空防護人員等,將在未來數周內赴敘。
敘利亞過去四年半的內戰時間里,俄羅斯多次使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權支持敘利亞阿薩德政府,并長期為敘利亞政府供應武器。
俄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9日表示,恐怖組織已侵占敘利亞境內多地,威脅國際安全,國際社會應團結一致共同打擊活躍在敘境內的恐怖組織,而敘利亞政府軍是打擊這些恐怖組織的主要力量。言下之意,敘政府應當成為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合陣線的伙伴。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9日說,俄羅斯在敘利亞參與打擊恐怖主義,是建立在遵守國際法準則和俄國內法律的基礎之上。
她重申,俄方從不隱瞞同敘利亞的軍事技術合作,很早就開始向敘供應武器裝備,俄方專家在敘幫助敘政府軍操縱俄制武器。這些都是在履行兩國簽訂的條約。“俄羅斯與敘利亞之間的軍事技術合作并無特別之處、一點都不稀奇。外界據此懷疑俄方動機,難以理解。”扎哈羅娃說。
拉夫羅夫10日表示,俄方目前沒有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方面采取額外措施,如有此必要,將依據國際法行動。
作為俄積極參與中東事務的體現,俄多次呼吁構建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俄方認為,美國組建的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并不完整,因為這一聯盟沒有同“伊斯蘭國”活動比較猖獗的有關國家開展有效協作。俄羅斯衛星網援引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夫的話稱,“只有我們的美國同事意識到一些國際問題離開了俄羅斯就無法解決,雙方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的合作才有可能進步。”
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俄方一直積極為緩和危機斡旋。作為阿薩德政府的支持方,俄致力于幫助敘政府和反對派搭建對話平臺。俄羅斯還舉辦了兩次解決敘國內危機的會議。俄方認為,要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首先要解決敘內部分歧,團結敘國內力量。俄羅斯獨聯體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葉夫謝耶夫表示,打擊“伊斯蘭國”的共同目標有助于緩解敘國內不同派別之間的沖突。
然而自9月初媒體曝出俄羅斯正加緊在敘利亞境內部署軍事設施以來,美國方面一直表現出高度緊張。
美俄較勁或惡化敘利亞局勢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表示,俄羅斯訓練并武裝敘政府軍是“一回事”,但如果真正參與打擊“伊斯蘭國”行動,無疑將令事態更加復雜,因為俄羅斯不會像美國那樣有選擇性地采取行動,他們會協助敘政府打擊所有反對派武裝。
分析人士指出,美方目前擔憂的是,俄方可能展開的空中軍事行動會干擾美國及其盟友正在敘境內進行的針對“伊斯蘭國”的空襲。此外,俄羅斯軍機或俄支持下的敘政府軍還可能會打擊美方支持的反政府武裝。
俄媒體評論認為,美國在敘利亞扶植反對派,甚至為“伊斯蘭國”提供裝備和訓練及作戰指導,其目的在于對抗巴沙爾政權。俄羅斯為敘政府軍提供人道主義救援物資,是針對美國采取的反制措施。
分析指出,美俄雙方在打擊“伊斯蘭國”和化解敘利亞危機方式上的分歧不斷加大。而美俄之間的分歧和角力,可能使敘利亞局勢進一步惡化。
美國“調查”網稱,俄直接介入敘利亞沖突,可能會給敘局勢增加更復雜的變化。由于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對IS進行空襲的同時堅持讓巴沙爾政權下臺的立場,因此美俄在敘利亞發生軍事碰撞的風險急劇增加。
文章稱,俄羅斯與巴沙爾政府有著深厚的外交、貿易和防務關系。然而,美國在敘利亞的利益幾乎與俄羅斯完全相反。美國和俄羅斯的軍隊如今出現在同一個戰場,可能會演變成美俄發生直接沖突的閃爆點。隨著俄羅斯對巴沙爾政權的軍事支持力度加大,這種支持不可能只局限于打擊IS,還會用于打擊美國支持的敘反對派武裝。一旦打擊到美國在敘利亞的人員或者物資,那么這種局面的和平解決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除了直接向俄方表達關切,美國也在多國搞出小動作,試圖限制俄羅斯的援助行動。目前可以證實的是,美國政府已經要求保加利亞和希臘禁止俄羅斯運輸機從其領空過境,保加利亞同意了這一要求。另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為了避免與俄羅斯的關系惡化”,希臘拒絕美國的要求,并給予俄羅斯飛機9月1日至24日的飛行許可。
分歧背后是對中東影響力的爭奪
眾所周知,作為敘利亞的傳統盟友,正是俄羅斯和伊朗一直以來的力挺才使巴沙爾政權得以延續至今。
今年7月底,巴沙爾公開承認,敘利亞政府軍目前已經出現兵力不足的情況,因此放棄部分地區,集中兵力保護更為重要的區域。據了解,這是自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巴沙爾首次在公開場合承認兵力不足。除了軍隊的損失,敘利亞政府及親政府勢力的控制區也損失嚴重。
因此俄羅斯寧愿損害與美國的關系也要支援敘利亞政府,有現實利益和國內政治考量兩方面因素。在現實利益方面,首先,俄羅斯在中東地區唯一的軍事基地位于敘利亞——塔爾圖斯軍港,以及俄軍情報機關設立在敘以邊境上的監聽設施,這些軍事存在是俄羅斯在中東地區施加影響力的重要本錢。隨著北約東擴,俄羅斯的勢力范圍不斷收縮,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的最后戰略支點,如果在中東地區再失去敘利亞,不僅會導致極端宗教勢力進一步滲透至北高加索地區,進而威脅俄南部穩定,而且意味著在中東地區又失掉了一個立足點。這將影響俄恢復其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戰略目標,為此俄將全力維護其在敘利益。
其次,敘利亞是俄的重要貿易伙伴,俄目前對敘利亞投資總額達200億美元;雙方近年來簽訂的軍事合同總額達40億美元,敘利亞僅2010年就向俄購買了7億美元的武器。再者,敘利亞和伊朗作為中東僅有的兩個什葉派掌權的國家,一直互相支持,互為犄角。而俄羅斯也與伊朗有著密切的關系,穩固巴沙爾政權有利于加深俄羅斯與伊朗的合作,并依托敘利亞、伊朗兩國強化俄羅斯在中東的存在感。
過去幾十年內,美國成功地將俄羅斯擋在中東地區之外,讓俄羅斯無法參與主導石油在全球經濟中的走向。而隨著伊核協議的誕生,如果俄羅斯的地面部隊參與到敘利亞危機中,而美國卻沒有同樣的舉動,中東地區內的勢力轉移就會明顯地加速。
德國《明鏡》周刊9日也稱,俄羅斯幫助敘利亞,背后是其新的中東戰略。在美國將大選之際,歐洲又陷入敘難民危機之時,俄羅斯出其不意地開始針對美國展開行動。對俄羅斯來說,這被認為是一項打擊恐怖主義的計劃,但對西方來說,這是要與西方爭奪中東秩序。至少,普京不會把敘利亞讓給西方。現在,兩個大國已經開始攤牌。
(《環球時報》2015.9.10、《人民日報》2015.9.10、觀察者網2015.9.1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