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東營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布通報:山東濱源化學公司“8·31”著火爆炸事故的現場搜救工作基本結束,共發現死亡人員13人。由于現場泄漏的化學品情況復雜,部分死亡人員遺體爆炸時形成碎片。通報最后強調:部分遇難者遺體已經火化,遇難者親屬情緒穩定。
東營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布的通報,因為措辭較為“冷血”,受到了網友的廣泛“圍觀”和一致“差評”。通報充斥著“死亡人員遺體爆炸時形成碎片”,“遇難者親屬情緒穩定”等讓網友看的肉皮發麻,讓死傷者家屬看的心里絞痛之類的措辭。
誠然,事故是爆炸事故,難免出現血淋淋的畫面,死者遺體被炸成碎片也是不爭的事實。至親至愛轉眼間不在人世,遇難者家屬情緒波動大也是不爭的事實。兩個都是事實,但若從政府公告里對外呈現給社會,就得分情況屬實描寫。對于事故情況,要客觀、真實的公開,但得弱化血淋淋的場面,避免給家屬帶來二次傷害。對于家屬情緒上的安撫,也得真實公開,避免“忽悠”群眾智商等自欺欺人的,違反常理的低級錯誤發生。
官方出通告、通知等公文是一門“學問”,現實一點的說是行文措辭的學問,大一點說,是驗證一個部門是否心系群眾,站在群眾的角度看問題的學問。當政府的通告平易近人了,當措辭緩和了,內容真實了,群眾會拍手叫好,受難者家屬才會情緒穩定,配合善后工作。
(荊楚網2015.9.7任慕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