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西雅圖表示,中國將繼續推進反腐敗斗爭,愿同國際社會積極開展反腐追逃合作,讓腐敗分子在海外永無“避罪天堂”。
在經濟學中,有個“機會成本”的概念,即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同樣地,腐敗也有機會成本,那就是身敗名裂,永無“避罪天堂”。薩迪有句名言:“貪婪的人!他在世界各地奔走。他在追逐金錢,死亡卻跟在他背后。”這表明,腐的“機會”終究會幻滅于敗的“成本”,就算貪官們跑到天涯海角,也翻不過黨紀國法的“五指山”。那么,如何減少腐的“機會”,增加“敗”的成本?
一方面,人間有味是清歡。黨員干部要自覺認清責任、約束欲望。另一方面,打鐵還需自身硬。反腐敗斗爭的深入推進,需要將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吏的要求落到實處,才能不斷減少腐的“機會”,增加“敗”的成本。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主犯賴昌星,曾是福建省第八屆政協委員,在案發后逃往加拿大,錯把海外當成避難的天堂,最終還是被灰溜溜地遣返回國,受到了法律的嚴懲。同時,自獵狐行動、“天網”行動開展以來,通過全球追緝,已有一批外逃腐敗分子被緝拿歸案、繩之以法。
鐵的法紀、血的教訓告誡著每一名黨員干部,莫練貪腐的“大挪移”,步入貪腐歧途不僅會讓自己身敗名裂,還會辜負人民的信任,動搖黨執政的根基,這才是最慘重的“機會成本”。
(人民網2015.9.25蘇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