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開

【基金項目】本文是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科研規劃項目“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編號:19070251)、廣州市花都區“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專項課題“高中青年教師學科素養促進研究”(編號:HDJS201203)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83-01
數學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方式有各種各樣,在我看來,數學教師通過聽課學習,能很快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有句話說得好,“當局者,旁觀者清”,此話用在課堂教學實際中同樣是適用的,同樣一節課,聽別人上,能發現很多問題,自己上,也許會犯同樣的毛病,這就是因為你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聽,和作為一個實踐者去做,是完全兩回事情,也許你去聽課,你一坐下來,就發現對方的問題了,覺得這個地方不能這樣處理,這里應當讓學生們先動手,這里教師講得太多,可是到了自己去上課,你又會忽略了這些問題,或者你發現不了這些問題;所以多聽課,是數學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發展專業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
下面我以我最近聽的一些課為例,對上述觀點進行闡述:
案例1
時間:2014年上半年;地點:廣州市某重點中學;教學內容:二項式定理,上課教師,曾老師,20年以上教齡。
教學過程:曾老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手握搖控筆,不斷翻頁,將各個引例和二項式定理的證明過程,各個概念都“放映”出來,同時他站在教室一角邊按搖控邊講解,當他發現學生們都不太懂,或者他發現了這樣上課,感覺不好的時候,又將定理在黑板上進行板書。可是因為前面多媒體展示花了太多時間,后面再來板書,又顯得很倉促,最后一節課下來,學生們也沒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啟示:
用多媒體“放映”數學公式定理的證明過程是非常錯誤的,因為教師們是痛快了,既節省了時間,加大了教學容易,又省去了在黑板上寫粉筆字的“辛苦”,可是坐在下面的老師會發現,這樣“放映”式教學是多么無效,因為一是時間太快,教師們以為學生看清了想明白了,而事實上,學生們還來不及細看,因為學生需要一個一個字的去看,慢慢的去理解,遠遠不是教師們想象的那么快,放了等于白放,這就是曾老師為什么放完了,學生們還是一問三不知的原因;數學是“思維的體操”,這個思維的過程,只有教師通過板書,引導學生們慢慢的一個式子一個式子的計算推導,學生們的思維才能跟上來,只有學生們的思路跟上來了,才有可能去理解教師們要說明的東西。
案例2
時間:2015年4月2號;地點:廣州市某區普通高中,教學內容:向量的數量積,上課教師:李老師,教齡8年。
教學過程:陳老師通過物理上的功的計算,得出向量數量積的概念,并指出書寫方面的注意事項,除了中間講解向量數量積的運算律,其它的時間主要進行練習:
第一組:已知■=2,■=2,求當①?茲=600;②?茲=900;③?茲=1350時,■在■方向上的投影;
第二組:《做中學》習題:
1.■=4,■=3,?茲=1350,則■·■=_____;
2.已知■=8,■=3,■·■=12,則cos?茲=______
3.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ABC中,■·■=_____,■·■=______;
第三組:
①已知向量■,■,同向時,■=4,■=3,■·■=_____,
②已知■,■,反向時,■=4,■=3,■·■=_____,
③已知■,■垂直時,■=4,■=3,■·■=_____,
第四組:已知(2■-■)·(■+2■)=9,求■與■的夾角;
教師采取先練后講的方式,分別做上面的四組題目,我們知道,第一組學生們會在投影的計算上感到困難,因為他們還沒有弄清楚■在■方向上的投影是指什么,第二組是數量積公式的直接運用,但也要注意先寫公式再代數值,特別是向量的夾角大部分開始的時候都會做錯;第三組則是考查對向量夾角的理解,出錯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第四組是數量積累的混合運算,要注意兩個向量的數量積表示,中間的點不能省略,陳老師在講解過程中,對上述問題都一一指出來,但陳老師沒有讓學生板演,也沒有用平臺展示學生答案,更沒有抓幾個錯的學生出來給大家爭論一下,或者要學生們互相訂正一下解答,而是她自己一個人都“包”了:這里不能省略點,這里不能把角度搞錯,這里應當這樣…
啟示:
陳老師是一位年輕有為的女教師,多次獲得廣州市“高考跳出貢獻獎”,她講課很細致清楚,板書也很有條理和特色,教學效果也不錯。但我從聽她的這節課,發現的問題是:她為什么不展示學生的解答呢,每一個題學生都有可能出錯,如果在課題練習的過程中,發現做錯的學生,并讓他們回答或上臺板書,也可以用平臺展示他們做好的題目,通過暴露錯誤做法和寫法,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或者就讓另外的學生進行評價,既能起到警示學生、克服類似錯誤的作用 。
小結
聽課,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悟出很多道理,它就象一面鏡子,使你看到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一條高效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的好途徑,上課上得好的老師,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比如他們的語言,他們的表達,他們的板書,他們的多媒體技術,更多的是他們對教材的處理和好的教學方法,讓聽課者受益匪淺;上得不好,也能使我們知道,這樣上課不行,自己不能這么上,這節課下次我上的時候,應當怎么上,就心中有數了,到了自己上的時候,就一定會上出高效的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