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品牌、創意專家、東方船(中國)影視傳播機構總經理
2014年中國營銷領袖年會精彩主持詞
這是一個貼標簽的年代。有的人給自己貼上不適合的標簽,掩蓋了自己的本性;有的人給自己貼一張適合的標簽,讓自己更加出眾。
一個優秀的演講者,一個優秀的“大拿”,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演講時間,也就把控不住自己的人生。特別是在今天,2014年度中國營銷領袖年會上演講的嘉賓。
在今天這個時代,有“二百五”精神的人干事情一定能成功。如今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最缺乏的就是干實事的“二百五”。
企業家要關注的不僅是點到點,點到面的經營問題,更要站在國家的層面看全局的問題。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與時俱進”,一個沒有廣闊胸懷的人,是沒法干大事業的。企業要有競爭力,要有特色,就要緊合國家脈搏。其實,一個品牌做到最后,不是為自己賺錢,而是為國家創造財富。
營銷就是談情說愛。首先,兩情相悅,才能談情說愛。談情說愛后,才會投懷送抱,然后喜結連理,開花結果。不管上一代、這一代還是下一代,萬變不離其宗,得人心者得天下。
如今是自媒體的時代,每次看朋友圈的時候發現大家的手都特別癢,聽人家說今天去了一趟香港,“啪”一下點贊;今天在《新營銷》聽講座,“啪”,點贊;今天去醫院打吊針,“啪”,也點贊。這是一個自媒體時代,也是一個傳播時代,但也是一個迷失自我,人云亦云的時代。別忘了,東施效顰不是自媒體,自媒體的一些關鍵要素包括黏性、講故事、互動、好玩等等,可以夸張但要真實。
內容營銷不是近一兩年的新鮮事,而是一直以來都是所有事件或故事的制勝之道。小時候,我第一次看《水滸傳》,并不是看《水滸傳》寫得怎么樣,而是聽說里面有一個叫潘金蓮的女人;看《西游記》,也不是想孫悟空怎么變,是因為聽說盤絲洞里的妖怪特別迷人、好玩;看《林海雪原》,也不是看楊子榮怎么把座山雕給拔了,是看上了小白鴿……類似這樣,自古以來,很多好的作品都是內容制勝。
在中國有一類人看起來很風光,比如說“白、骨、精”——城市白領,出入都是像廣州珠江新城這樣的高檔寫字樓,但是他(她)們有一件最苦逼的事情:到館子里吃太貴,叫盒飯又沒有“洛可可”發明的試地溝油的筷子。因此,一個老外從中國人最平常的一句問話中得到靈感,立足白領盒飯市場打響了一個外賣品牌,這句話就是:“你吃了嗎?”歸根到底,營銷的關鍵就是如何抓住人性的需求。
所有行業都有“潛規則”,這些規則“潛”了10年、20年之后,便沒有人愿意打破它,大家慢慢被這種習慣束縛了思維。比如說賣家居一定要進駐家居賣場,買菜一定要到超市。那些敢于“橫著來”率先打破行業“潛規則”的企業,有可能就開辟了屬于自己的真正藍海市場。
人有幾條命?所有人都會說有一條命。我想了想,人原來是有兩條命。我們平常人都有第一條命——性命,而性命只是為了生存;而第二條命是生命,生命的目的是讓生活更美好;但是,今天分享的嘉賓,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與眾不同之處,他們比平常人多了一條命。他們除了性命,生命,還有第三條命——使命。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責任,而這種責任就是一種使命!在自己所在的行業中把事業做到極致,造福社會。
不管探尋的是上一代營銷、下一代營銷或者是這一代營銷,為了中國企業、中國品牌、中國經濟騰飛,我們在座的每個人必須要有第三條命,這就是使命。不管世事如何變遷,讓我們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