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化遺產概念與價值的表述

2015-04-29 04:23:46黃明玉
敦煌研究 2015年3期

黃明玉

內容摘要:本文從探討文化遺產概念的起源出發,綜述國外文化遺產概念的演進,分析其在價值認識上的發展趨勢,得出遺產定義的表述應包含三個要素:價值體系、物質形態和表現特性。并回顧我國文化遺產概念的發展歷程,根據遺產定義要素檢視我國文保法在遺產概念與價值表述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文化遺產;價值表述;文物保護法

中圖分類號:K854.3;G2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5)03-0134-07

Cultural Heritage: Concepts and Expression of Values

—Plus Related Issues in P.R.C. Law Regarding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HUANG Mingyu

(Department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Scientific Archae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 230026)

Abstract: The paper begins from the origins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reviews the evolution of related concepts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conservation.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ing trends in values regarding cultural heritage, the autho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 complete definition of“heritage”should contain three elements: a set of values, material forms and characters, and a review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se three element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finition sections of the P.R. C.s laws regarding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discusses related issues.

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value expression; law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1 ?前 ?言

文化遺產保護是關注文化意義與獨特性的專門領域。遺產作為人類成就的獨特表現,其價值的理解與評估乃為保護的首要與核心工作,可以說,保護文化遺產的目標即在于保護其文化價值。是故,對遺產概念的理解與其價值的表述息息相關。

遺產概念的起源和目前我們對文化遺產概念的認識有著承繼的關系。從私人遺產到有公共性質的文化遺產,歷經觀念的變化,也增加了許多意義內涵。自1930年代國際上首度出現具有遺產保護共識的雅典憲章以來,數十年間在遺產概念的議題上不斷更新發展,到今日呈現出多樣面貌,反映了人們對遺產價值認識的持續演進。本文以遺產概念的起源作為起點,綜述國外文化遺產概念的演變,從中分析得出遺產概念表達的要素。其次,回顧我國文化遺產概念的發展歷程,并根據遺產定義分析結果檢視文物保護法規的相關內容,期待能在更宏觀的整體畫面中指出我國遺產法規中存在的概念表述問題。

2 文化遺產概念:起源與定義

“遺產”(Heritage)一詞是從法律詞匯中借用而來,含義為一代可以傳給后代之物,而且原擁有者的后代子孫也因此值得尊重;而在法語的遺產(Patrimoine)一詞中則有“家園”(Patrie)的涵義。“遺產”一詞也預先假定了過去和后世的人們之間有一種內在聯系,并伴隨著責任和“托管”的概念。文化遺產的概念是遺產基本概念的延伸,但傳承的事物擴展到包含文化傳統與意識形態的元素,即社會希望繼承者繼續保持的事物與狀態。

在18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產生的全新歷史觀在引發考古與藝術研究熱潮的同時,也催生了現代意義上的遺產保護觀念和實務工作,有識之士或通過個人的社會影響力和呼吁,或成立社團,推動相關立法而開始了遺產的研究與保護。就概念而言,文化遺產也和所謂歐洲現代主義的諸多觀念和行動有密切的關系。歐洲現代主義主要產生、發展于1500至1750年左右的西北歐,特別強調歷史性、科學理性力量、個人權力和法律規則的概念,而文化遺產則藉由定義去選擇和建構遺產,以區分“我們”與“他者”[1]。直到今日,許多涉及國家認同的文化遺產,仍然會使得某些在歷史上與其有過對立與沖突的國家人民產生不愉快的情緒,所以也有學者認為遺產有不和諧的性質,并且是爭議的焦點[2]。

既是傳承,則與歷史相關,但歷史記錄轉變為遺產,意味著一種選擇過程,即社會通過某種價值體系來篩選遺產。這種價值體系是當代的文化產物,在其他的時空背景下可能會有不同的視野。因為存在篩選的過程,可以說文化遺產是由認知所建構的,它是“認同”的外在表達形式,在一定范圍內以某種方式和層級運作。遺產的建構可以劃分為個人、家族、在地社區、種族群體、國家、全世界等不同層次,所涉及的種種因素都會影響遺產的選擇過程。有學者曾比喻,人們賦予遺產價值,就像戴著幾層不同的透鏡去觀看眼前的世界,這些“透鏡”可能是國籍、性別、民族性、階級、宗教、貧富程度、涉入程度、專業和年紀等等[3]。遺產變成關于自身和群體信念的再現,套疊著其他相關的信念體系,從而在社會生活網絡中創造出一個整體結構。所以說,文化遺產是過去的文化物證,也是個人和團體認同的選擇性建構。

如今遺產的概念也和許多其他現代主義觀念一樣擴展到全世界。除了對個人具有意義的遺產,其他遺產往往是在建立某種集體認同,因為其群體性質實際上就能對應與指涉到各種政治的、地理的、宗教的或種族的群體,也因為這個觀念誕生以來伴隨的實體性,遺產概念發展至今已有包羅萬象、類型眾多的趨勢。到今天,遺產看似形成了和歷史觀念充分結合、且影響著個人和特定群體的情感認同的親切面貌,這個形成過程反映了一種地方化過程,隨著遺產表達形式的擴展,也有學者認為這是一種民主的歷程。但各等級的遺產所涉及的不同面向,如對歷史的詮釋、對自然的利用、物質文化的影響、信仰的影響、政治與經濟的壓力、自覺的文化再現方式等,其互動方式也會產生相互作用的力場,使得遺產概念和其價值的討論變得莫衷一是。有學者即指出遺產在不同場合具有不同含義,且不乏被錯誤使用的情況[2]1-3,其含義包括:

·任何歷史文物古跡的代名詞

·與歷史相關并受到歷史影響的現代產品

·所有過去和現在生產的文化與藝術產品

·從過去保存至今,并適合傳承給后代子孫的獨特、典型的自然環境

·仰賴于販售遺產相關物品和服務而被稱為遺產產業的商業活動

·政治極端分子用于掩飾其排外行為的說辭

所以遺產到今日也被視為“當代社會對歷史的利用……解釋歷史、保存現存的古文物與建筑以及公眾與個人的記憶,以滿足當代社會的需要,其中包括個人對社會、種族認同的需要,以及為遺產產業商品化提供經濟資源的需要”[4],這樣的內涵已遠超出原初的承繼與實體性的意涵。也因為遺產涵蓋的復雜內容,使得遺產一方面有傳承歷史、地區文化與風貌、滿足人們對于身份歸屬與認同需要的積極涵義,一方面也出現了把遺產用于商業目的、利用歷史的消極涵義[5]。

遺產的選擇既是一種建立認同的過程,從指導著遺產保護實務的國際法律文件中,可以觀察到人們對遺產概念認識的擴展,其所認同的事物從反映大的歷史觀,逐漸有了在地的庶民性格;而另一方面,也在尋求超越地區、國族的人類整體價值。以下即分析近數十年來國內外相關法律文獻中遺產定義的內容與演變,以理解其觀念變化與擴展的軌跡。

3 國內外遺產保護法律文件

中的遺產概念和類型

在國際法律中,1954年的《海牙公約》{1}首度使用“文化資產”(cultural property)一詞,同年的《歐洲文化公約》亦提及保護“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6]。在此之前,文化遺產觀念大致接近于歷史紀念物(historic monument){2}。在國內,廣義上的文化遺產概念最早見于1950年政務院頒布的《關于規定古跡、珍貴文物圖書及稀有生物保護辦法》、《古文化遺址及古墓葬之調查發掘暫行辦法》等文件。

在國外相關法律文件與論述中提到遺產概念時經常使用文化財、歷史建筑與環境、古跡等同義詞,也經常牽涉到許多有共同特質的不同名詞,如文化景觀、考古遺址、歷史城區和遺產群落等。這些名詞的產生可以說是從遺產保護觀念發軔以來,學界對于文化遺產內涵的認知不斷擴充與精煉以及實務經驗的累積之下而產生。在這個逐漸加深認識的過程中,文化意義(即價值)始終是遺產概念得以成立的核心所在。以下分別就各時期國際和國內的代表性法律文件中的遺產概念進行檢視與探討。

3.1 國際和國外法律文件中的遺產概念和價值認識

從1931年的雅典憲章至今,國際遺產保護法律文件中的遺產概念內涵及反映在遺產定義中的價值闡述有以下發展軌跡:

1931年的《歷史紀念物雅典修復憲章》提出的文化遺產概念為“紀念物(monument)”和“(歷史)場所、地點(site){3}”,對其價值闡述為“具有藝術、歷史、科學旨趣”;

1954年的《海牙公約》定義“文化資產”為:“對每一民族文化遺產具有重大意義的可移動或不可移動資產,例如建筑、藝術或歷史紀念物(無論其有無宗教性質);考古遺址、作為整體具有歷史或藝術價值的建筑群;藝術品;具有藝術、歷史或考古價值的手稿、書籍及其他物品;科學收藏品和書籍或檔案的重要藏品;上述資產的復制品”;

1956年的《關于適用于考古發掘的國際原則建議文》對“資產、考古遺存(archaeological remains)”的定義為:“從歷史、藝術、建筑的觀點視之,其保護符合公眾利益、具有考古特征的任何紀念物和可移動或不可移動的實物”;

1962年的《保護景觀與歷史場所美景與特色建議文》對“景觀(landscape)與歷史場所(site)”的定義為:“無論是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文化或藝術價值,或構成典型自然環境的自然、鄉村及城市景觀和場所”;

1964年的《國際古跡遺址維護與修復憲章》(威尼斯憲章)對“歷史紀念物(historic monument)”的概念闡述為“不僅是單項建筑作品,并且包括能從中找出一種獨特文明、一項重要發展或歷史事件的城市或鄉村場域(setting)”,并強調紀念物概念不僅適用于偉大的藝術作品,也適用于隨時光流逝而獲得文化意義的過去平庸之作;

1968年《關于保護受到公共或私人工程危害的文化財產的建議》中,除了闡述文化資產的“不可移動資產”概念,還強調此概念不僅適用于地下和地上的遺存和遺址,也包括此類資產周圍的環境;

1972年《保護世界遺產公約》將文化遺產分為“紀念物、建筑群、場所”三類,定義分別為:“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的物件和構造物、銘文、洞穴居及有類似特征的綜合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筑式樣、均質性或與環境結合方面,具有顯著普遍價值的單體或連續的建筑群”;“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顯著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等地”;

1975年《歐洲建筑遺產憲章》使用了“建筑遺產”一詞并提出定義;

1976年的《關于歷史地區的保衛與當代作用建議文》對“歷史地區和建筑(包含鄉土)地區”的闡述為“包含考古和古生物遺址的任何建筑群、結構和空曠地,它們構成城鄉環境中的人類居住地,從考古、建筑、史前史、歷史、藝術和社會文化的角度看,其凝聚力和價值已得到認可”;又將“環境(environment)”定義為:“指影響認識歷史地區的靜態動態方法的自然或人工場域;或直接與歷史地區在空間相連,或有社會、經濟、文化聯系的自然或人工場域”;

1978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章程》所用的遺產概念與《保護世界遺產公約》相同,并提出定義;

1979年的《巴拉憲章》{1}提出的遺產概念為“文化重要意義地方(文化遺產地)”〔places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cultural heritage places)〕,對place的定義為:“意指場所、地區、土地、景觀、建筑物或其他作品、建筑群或其他作品,同時可能包括構成元素、內容、空間和景致(views)”文化重要意義指“對過去、現在、未來世代的美學、歷史、科學、社會或精神的價值”;

1982年的《魁北克遺產保存憲章》,闡釋遺產的概念為:“結合自然與人類之創造物與生產物,整體構成了我們居住的環境。遺產是一種實體,社區的財富;同時是一種可以傳承的豐富繼承物,引發了我們的認知與參與。遺產包含了物質文化、地理與人類環境”;

1987年的《歷史城鎮維護憲章》(華盛頓憲章)闡述的遺產概念為“歷史城鎮與城區”,對城區的闡述為:“城區是歷史上各種各樣的社會表現。無論大小,包括城市、城鎮、以及歷史中心或居住區,也包括自然的和人造的環境。除了其歷史文獻作用,也體現著傳統的城市文化的價值”;

1999年《人造風土遺產憲章》明確了人造風土遺產的概念,提出了辨識該類遺產的類型描述為:“社區共有的建筑方式;響應于環境,可以辨識的地方或地域特色;風格形式外觀的一致性或使用傳統已形成的建筑類型;非正式傳承的傳統設計與構造的技藝;對于功能的、社會的、環境的限制的有效響應;傳統構造系統與工藝的有效應用”;

2001年《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提出水下文化遺產的定義為:“至少100年來,周期性地或連續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歷史、或考古價值的所有人類生存的遺跡”;

2003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為:“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同年的《關于工業遺產的下塔吉爾憲章》則提出工業遺產的概念,并定義為:“指工業文明的遺存,它們具有歷史、科技、社會、建筑或科學的價值。這些遺存的證據包括物質與非物質的內容”;

2005年的《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中,對文化景觀、歷史城鎮和城鎮中心、遺產運河、遺產線路等遺產類型均有明確定義;同年的《遺產結構、場所與地區的場域維護西安宣言》則提出了“場域”(setting)概念,定義為:“遺產結構、場所與地區的場域為其緊鄰或者延伸的環境,即作為或構成其重要性和獨特性的組成部分。除實體和視覺方面涵義外,場域還包括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過去或現在的社會和精神活動、習俗、傳統知識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利用或活動以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它們創造并形成了場域空間以及當前的、動態的文化、社會和經濟背景”。

此外,美國遺產學界常用“文化資源”(cultural resources)作為文化遺產的近義詞。在美國《國家歷史保存法》(NHPA){1}中,“文化資源”為歷史資產(historic property)的同義詞。有學者把文化資源定義為:“與人類活動有關的自然與人工實質物。包括在歷史、建筑、考古學、或人類發展上對個人或群體有重要意義的文化場所、構筑物或物件。”[7]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出版品、環境文件和機構指南中對文化資源一詞有如下用法[8],可以看出,文化資源一詞在廣義上包含所有具備文化性質的資源,在狹義上則是指文化遺產。

·歷史資產(指能夠登載于國家史跡名錄的地段、場所、建筑物、構筑物或物件);

·考古遺址;

·歷史性尚未確定的地方;

·歷史資產或有某種文化價值的非歷史性資產;

·美洲原住民的墓地和文化物件;沉船;博物館和博物館藏品;歷史文獻;宗教地點和建筑;宗教活動;宗教信仰;自然資源的文化用途;有文化重要性的自然資源;有淵博歷史文化知識的當代人;民俗生活、傳統和其他社會制度;劇團、管弦樂團和其他休閑設施;在表現文化的形式上有特殊天分的個人;沒有定義,假設每個人都知道其涵義。

以上梳理的總體脈絡說明,相關的國際法律文件從雅典憲章以來,隨著人們價值觀的調整,遺產涵括的范圍日益豐富,其性質也從單純受保護的對象逐漸轉變為與社會現實有互動的復雜實體。對各類型的遺產有更具體的定義,在價值認識上更為清晰準確。即使有些定義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其中的細微變化與增添正反映出對遺產認識逐漸加深的演進過程。遺產概念的擴展即在呈現人們身處這個時代,以自身經驗和對歷史的反思,不斷地賦予遺產新的價值認識。

3.2 我國法律文件中的遺產概念和價值認識

從1950年代開始,新中國即開始系統性調查全國范圍內的文化遺產,陸續下發有關遺產保護的法律文件,從其中對遺產類型與價值的描述,亦可得知數十年來我國對遺產價值認識發展的軌跡。我國自古以來即有金石學和古文物賞玩、研究的傳統。“文物”一詞最初主要指用以明貴賤、制等級的禮樂典章制度或禮樂寶器,后來其涵義擴大,兼指歷代相傳的文獻、古物,至20世紀才逐漸被定義為“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的古代遺物”[9]。近年來由于研究的深入與國外觀念的引進,“文化遺產”一詞逐漸成為文博工作的核心,而后在2005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中,正式啟用了該詞,指代狹義的文化遺產。

1956年《關于在農業生產建設中保護文物的通知》中,對遺產強調了歷史與革命意義,且出現了“文物保護單位”一詞,指確定保護的對象。“文物保護單位”制度隨后在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中得到落實,而后在1982年頒布的《文物保護法》(以下簡稱《文保法》)中也沿用該制度作為保護“不可移動文物”和地區的模式。文物保護單位制度是中國獨有的指定制度,作為保護對象來說意指經過國家相關部門指定、受國家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可以是構筑物、建筑物、遺址或歷史場所(site)。但文保法中的不可移動文物概念與目前國際上普遍認知的文化遺產內涵仍存在頗大的差距。將《文保法》第二條中定義的(不可移動)文物和《保護世界遺產公約》中的文化遺產概念相比較,會發現《文保法》的文物概念除了缺乏整體和環境的概念,也缺少許多重要類型(如園林、文化景觀、線形遺產等),且“文物”概念已然很難包含歷史文化街區、地段等遺產類型,雖然2002年修訂的《文保法》在不可移動文物的章節中增加了歷史文化街區/村鎮的內容,卻不見于講述文物定義的第二條有相關內容的增加,也就是說,《文保法》對于不可移動文物的內涵以及歷史文化街區/村鎮是否屬于不可移動文物,其表述并不清楚。近年來有學者提出應在我國的遺產保護架構中納入遺產區域的概念{2},即是認識到在文保單位和名城/街區/村鎮制度在遺產類型上仍有未能覆蓋之處。

2005年《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中把物質文化遺產分為三個層級: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但是在遺產的定義方面,《文保法》與《通知》中對于“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此兩類遺產的描述并不連貫:在《文保法》中,不可移動文物根據價值類型和物質類型基本分為兩類,在《通知》中則由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統攝為一類;而名城(街區、村鎮)的定義,在《文保法》中為“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并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在《通知》中則直接引用了《保護世界遺產公約》中“建筑群”的部分定義,但歷史城鎮是包含居民生活在內的復雜遺產形態,和建筑群的概念與價值內涵顯然難以等同。

在價值認識上,《文保法》中除了列出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指出了“關聯性”、紀念意義等評價指標與價值類型,在社會代表性實物方面也加入了“各民族”帶有多元性質的概念,而納入名城(街區/村鎮)制度也反映出一定的整體保護思維。但作為指導全國遺產保護工作的法律文件,這樣的邏輯性仍顯不足。和國際遺產法律文件中的遺產概念與定義相較,可看出我國《文保法》在遺產定義方面的薄弱還表現于對遺產沒有系統性分類而采用類型列舉的方式。然而類型畢竟反映的是定義的內容,定義的缺乏同樣限制了對遺產內涵的認識。就《文保法》所呈現的內容來看,其遺產定義和價值內容遠遠未反映出當代學界對遺產概念的認識。

國務院于2007年展開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同樣存在遺產定義方面的不足,其正式文件《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通知》中,普查內容“以調查、登錄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為重點,同時對已登記的近四十萬處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復查”。《通知》中的普查對象分為六大類(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延續的仍是類型列舉而非概念定義的方式。普查工作提出,“隨著文化遺產保護觀念的擴展,要對具有典型價值的鄉土建筑、近代工業建筑、金融商貿建筑、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建筑、近代水利設施、林業設施、交通道路設施、軍事設施以及各種風格、流派、形式的近現代代表性建筑,給予特別的關注”[10],還“應注意鄉土建筑、工業遺產、文化景觀、文化線路、文化空間、老字號等等”以往工作基礎較薄弱的門類[11],雖然列舉的遺產類別較過去有所增加,也涵括近年來較受國際遺產界關注的新興遺產類別,但是由于文件中的提法仍然遵循傳統類型和過去的價值認識方式,而將新興的遺產類型均歸類于第六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似有勉強之感。

4 遺產概念與價值的表述:我國

文保法的遺產定義問題

遺產的定義反映了價值認識,從國際遺產保護法律文件中,可以歸納出遺產概念的完整表述至少需要三個部分:價值體系、物質形態、表現特性,見附表。價值是人們賦予遺產的正面特質,表達于不同物質形態的遺產,并且會有不同的表現特性,在國外遺產文件中,常見的是以歷史、科學、藝術、社會等面向切入的價值體系,或是接近學科分類的價值體系,如:建筑、考古、人類學等。物質形態則可以根據遺產的體量大小或性質區分,如美國的做法是把歷史資產按體量分為地段、場所、建筑物、構筑物和物件五個層次,而保護世界遺產公約則是依照遺產性質分為紀念物、建筑群與場所,或是如澳大利亞《巴拉憲章》,直接以“地方”的概念統攝物質形態,再以條文說明“地方”的含義和形式。表現特性則是遺產價值表現的方式,如關聯性、獨特型、規模(地區或全國)、重要性、完整性、代表性、感染力等。

由于法律條文涉及的不僅是概念的傳達,還包含執行的可行性,在上述三個要素區塊的表達上應先有一整體的概括和明確的區分與統攝,三個要素區塊應分別敘述,且彼此之間的關系應是開放的,如此在處理任何價值和物質類型的遺產時便能清楚定位其具備的要素,即其綜合價值所在。以《巴拉憲章》為例,其遺產概念的表述方式是“具有文化重要性的地方”,所以分別就“地方”、“文化重要性和其表現”都作了充分定義。以這樣的概念檢視《文保法》,不難看出其在遺產定義表述的三個要素方面都存在模糊性。

就價值方面來說,《文保法》一方面是價值概念籠統、類型不足,一方面是在定義中將某些價值限于某些特定物質類型,例如以“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形容“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畫”,對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筑等的價值則描述為歷史關聯性、紀念與教育意義、史料價值,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則是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紀念意義”,在藝術品方面又以“珍貴的”來形容。所以文物法中呈現出:不同的物質類型遺產只能依循特定的價值類型,這樣的做法很大地限制了價值認識。

就物質形態來說,《文保法》雖有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的區分,但對兩類文物都采取類型列舉的方式,對物質形態沒有明確的系統區分。以類型列舉代替定義,總有疏漏之處,或必須以“其他”這個難以歸類的概念來收拾殘局。并且從不可移動文物的類型來看,仍拘泥于傳統的思維,難以對應目前國際遺產界日益廣泛的遺產概念,如文化景觀、線形遺產、系列遺產等,均難以符合《文保法》的文物定義。

表現特性即據以評估價值類型的標準,在遺產保護法律中可能表現為指定或登錄的標準,如保護世界遺產公約中對于“顯著普遍價值”的六項表述。文物法第二條的五條文物定義,可說較接近于此方面的表述方式。但作為國家各級文物的指定標準,《文保法》在表現特性方面的敘述是不足的,檢視相關條文,只指出了關聯性、代表性、規模等性質,而沒有涉及其他的評估標準。凡此種種,均顯示出《文保法》中的遺產定義仍有加強科學規范的空間。

綜上,我國遺產保護法律文件中的遺產概念數十年來已有所擴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緊隨國際遺產界的推進步伐,注意到將過去未受重視的遺產類型納入國家保護規劃當中,但現行文物保護法中呈現的遺產概念和國際遺產界仍存在一定差距。若能在定義與價值認識上做進一步修正與補充,影響所及,將對政策實施、遺產保護觀念推廣與落實和遺產保護實踐方面有所促進,亦有利于遺產保護工作與整體社會環境的互動。

致謝:本文承蒙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孟憲民研究員大力斧正,在此謹表謝忱!

參考文獻:

[1]Pearce,S.M.The Making of Cultural Heritage.in Avami,E.et al.(ed.)Values and Heritage Conserva-

tionon[R].L.A.The 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2000:59-64.

[2]Tunbridge,J.E.and Ashworth,G.J.Dissonant Heritage:the management of the past as a resource in conflict[M].Chichiester:Wiley,1996:3-5.

[3]Howard,P.Heritage:Management,Interpretation,I-

dentity[M].London:Continuum,2003:213.

[4]Ashworth,G.J.& Tunbridge,J.E.Old cities,new pa-

sts: heritage planning in selected cities of Central Europes[J].GeoJournal,49,1999:105-16.

[5]Merriman,N.Beyond the Glass Case—The Past,the Heritage and the Public in Britain[M].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1:8.

[6]傅朝卿.從國際文化遺產文獻之發展看保存維護觀念與態度之演變[C]//2006文化資產行政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153-4.

[7]Fowler,D.D.Cul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in Sc-

hiffer,M.B.ed.Advances in Archaeologocal Method and Theory[M].Vol.5,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2:1.

[8]King,T.F.Cultural Resource Laws and Practice[M].Altamira Press,2004:8-9.

[9]楊志剛.文化遺產:新意識與新課題[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4).

[10]陳至立國務委員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2007年9月17日)[N].中國文物報,2007-9-28(1).

[11]單霽翔.高度重視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

緊迫性、艱巨性、全面動員、精心組織、扎實推進——就貫徹落實國務院通知精神接受中國文物報社專訪[N].中國文物報,2007-4-2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久久国语对白| 国产成人资源|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免费啪啪网址| 日本午夜网站|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 a亚洲视频| 婷婷亚洲视频|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九色最新网址| 亚洲啪啪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欧美色亚洲| 在线毛片网站| 日本免费a视频|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国内精品91| 国产丝袜啪啪| 久久综合久久鬼|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97狠狠操|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91亚洲精品第一|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色香蕉影院| 超碰色了色| 99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动漫精品| 国产91丝袜| 久久久久久久97|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婷婷亚洲视频| 97在线公开视频|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欧美不卡二区|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免费成人|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日韩专区欧美|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99热最新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99视频在线免费| 激情综合五月网|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www亚洲精品|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99在线视频免费| 伊人蕉久影院|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欧美啪啪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