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蔚
【摘要】從聲樂心理學的角度看,歌唱者的心理除了意識、想象、情緒情感等心理特征外,還包括演唱者的性格氣質、心理素質等個性心理特征。本文意在從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質兩方面對歌唱者的個性心理進行系統分析,并探討性地研究個性心理對聲樂演唱的重要性,同時結合實際,對演唱者良好心理的培養提出對策,以促使聲樂愛好者重視歌唱心理的培養,從而提高演唱水平
【關鍵詞】聲樂演唱;個性;心理特征
聲樂演唱是演唱者用科學的發聲方法發出優美動聽的歌聲,表達其思想感情,傳遞給人們美的感受。但不論是個人的聲樂演唱還是我們的聲樂教學,重視的往往都是歌唱的技能技巧,卻忽略了歌唱者的個性心理因素。事實上,個性心理因素對演唱所起到的作用和影響是非常大的。
一、聲樂演唱中演唱者的個性心理特征及其重要性
有人曾經說過:美好的歌唱主要是建立在心理上的。心理過程人人共有,然而心理過程的產生及表現又因人而異,這就形成了人們不同的“個性”。在聲樂演唱巾,演唱個性是在演唱過程巾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相對穩定的、與眾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性格特點、嗓音特質和心理素質賦予了每一位演唱者不同的個性,在演唱過程巾,表演者把自己獨有的審美感受與情感體驗融人其巾,運用獨特的手法進行表達,從而形成了鮮明的表演個性,以及對作品獨到的詮釋和獨特的個人演唱風格。實踐表明,了解并掌握歌唱者的個性及其心理特征,有利于提高聲樂表演水平,培養優秀的聲樂人才。
首先,個性特征對歌唱的影響。
性格,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不同人的性格特征千差萬別,就聲樂演唱來說,有的人演唱狀態一直很好,輕松自如,發揮出了超常水平,人越多,演唱者的精神狀態越好,表演欲望越高;有的人卻恰恰相反,舞臺上不但緊張拘謹,甚至不能發揮出平時應有的水平,而這一切都和個人的性格緊密相關。
心理學上把人的氣質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四種。一般來說,多血質和膽汁質為外向型特征,粘液質和抑郁質屬于內向型特征。外向型性格活潑開朗,重視外在世界,喜歡參加活動和人際交往。因此,外向型的表演者就很少會有“怯場”心理,反倒是熱鬧的場合讓他們更加興奮。而內向性格的歌唱者在公開的表演場合中,則比較容易緊張和拘束,甚至害羞和缺乏自信。在現實中,很多人并不是完全的外向型或內向型,大部分屬于兩種類型兼而有之的中問型。所以,聲樂演唱者要時刻調整好心態,在平常的生活巾,也要盡量多與人交流,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
其次,意識對歌唱的影響。
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人格結構分為無意識層、潛意識層和意識層二種。在聲樂歌唱巾,大腦對動作存在著“有意識”控制和“潛意識”控制兩方面。其中,“有意識”控制有一定的目的性,演唱者在演唱時,頭腦中必須想著演唱的速度、音量的處理等問題,但由于這種意識要通過思維才后作用于身體器官和肌肉,因而反應緩慢。而“潛意識”控制則是習慣性的,由于平時就經常使與歌唱有關的肌肉按一定的軌跡運動,慣性機制已經形成,這種機制是由潛意識控制的。我們知道,歌唱是包括發音、動作等在內的多行為組合,而人的顯意識只能調節完成一個動作,所以我們只能把顯意識用于應付主要的動作,其他動作則要依賴于“潛意識”的控制。事實上,在歌唱時,如果單靠“有意識”來控制的話,往往反應遲緩,再加上因心理緊張引發的肌肉僵滯,更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加強“下意識”控制的訓練還是非常重要。
最后,情緒情感對歌唱的影響。
眾所周知,情緒情感是建立在生理基礎上的一種主觀心理活動。歌唱者的情緒直接或問接影響到歌唱者的發聲和演唱。當演唱者在發聲器官止常的情況下,帶著不良情緒,精神不佳地去演唱,聽起來必定是懶散的,不但失去了對作品傳情達意的作用,甚至破壞了整個歌唱時的狀態,也就更談不上對歌曲“聲情并茂”的演繹了。
因此,在聲樂演唱中,必須要重視演唱者的心理調控和心理素質。斯蒂芬認為,“歌唱藝術主要是心理的,不是生理的”。可以看出,心理因素支配和協調-切歌唱行為。我們知道,歌唱應該是舒展和放松的,這就要求歌唱時必須把握心理上的平衡,保持積極放松的心理狀態。積極向上的情緒情感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止能量。演唱者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能得到情緒情感的釋放,擁有一個良好的情緒狀態,有利于正常水平的發揮,心理狀態越放松,越專注于演唱本身,并有意識地保持這種放松的狀態,演唱效果就會越好。但是當出現了消極情緒,又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情感,也就不能達到理想的歌唱狀態。
二、如何培養演唱者良好的個性心理特征
首先,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培養積極健康的情緒和陽光心態。
前面我們已經論述過,在聲樂學習巾,良好的性格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差的演唱者遇到一些意外情況時,往往情緒低落,產生消極心理;相反,心理素質好的演唱者則會轉化自己的情緒,形成積極的歌唱心理。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并有針對性地鍛煉自己。外向型性格要時刻提醒自己沉穩謹慎,并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內向型性格要大膽表現,提高自信,鼓勵自己,并主動創造舞臺機會。無論是哪種性格特征的演唱者,都要沉著和加強自制力,多參加與聲樂有關的活動,鍛煉自己對環境的適應力,以有強大的內心來克服情緒的干擾。
可見,聲樂教學一方面要注重演唱技能技巧,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學生意志頑強、大膽表現、自信等優秀品質的培養。只有建立強大的自信心,適應不同的人群和環境,不斷地通過實踐總結經驗,使心理狀態不斷改善,才能使我們的表演水平逐漸成熟。
其次,扎實的歌唱技巧與基本功是良好個性心理特征的有力支撐。
作為聲樂的基本要素,歌唱技巧與歌唱心理密不可分。就聲樂技巧本身來說,是一個相當復雜又循序漸進的過程,良好的歌唱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歌唱技巧的支撐。例如在訓練過程巾,要求發聲位置全部打開,然而初學者往往會把注意力都集巾在聲音的訓練上,忽視了這一要求,于是在遇到音區較高時,加上本身就緊張和膽怯,這時必然會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造成自身的惶恐。出現這種情況往往就是因為對歌唱技巧掌握不扎實,缺乏底氣造成的。歌唱者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掌握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建立強大的自信心,擁有良好的歌唱心理。
第二,提高自身的理解力、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突出自己的個性特征。
首先,對同一部聲樂作品,要唱出不同的風格特征,演唱者在處理和表現歌曲時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把自身的情感體驗和生活感悟融入到作品中去。同時還要根據作品的思想確定基調,把握歌曲的氣質。如《黃河怨》巾的歌詞:“丈夫啊,在天邊,何時啊,再團網,你要想想妻子兒女,死的這樣慘。”這句詞不儀表達了妻子無盡的恨,還概括了戰爭時期圍破家亡,妻離子散的悲慘,以及人們的期盼和憤恨。演唱這首歌曲必須要以這種感情基調作為表達的基礎,如果自身情感表達的不到位,很難引起聽眾的共鳴。
其次,對初學者而言,需要清楚的是,盲目模仿與有意識的學習和借鑒是截然不同的。演唱者在開始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學習和借鑒那些有助于發展個性的方法,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例如,歌唱家彭麗媛的《我愛你寨北的雪》,她音色清純、亮麗,細膩委婉中蘊含著深情和莊重,唱出的是對雪花用自己生命換取大地春色的奉獻精神的贊美,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很多人都對這首歌進行了傳唱,但大多都是失敗的。唯獨歌唱家殷秀梅賦予了它新的風格,她結合自己的特點對作品進行了創新,她的音色寬厚網潤,歌唱情懷側重于深厚、博大,唱出的是對祖國北疆、茫茫雪原的熱愛和贊頌,所以讓聽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最后,文化底蘊是個性化形成的重要條件。要完成一部作品,需要演唱者具備止確辨別音準的能力、豐富的情感表達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等,只有多種心理特征有機組合起來,才能形成獨特的演唱氣質和風格,這不儀是其歌唱成熟的表現,還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藝術風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受到歌唱者的生活閱歷與藝術素養的影響。演唱者在演唱某一作品時,必定要對其進行二度創作,這時就需要其文化底蘊來做支撐,要仔細研究作品內涵,吸取其精華,又不受作品之束縛,并能結合自身特質、情感體驗以及審美感受,以獨特的新視角,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
綜上所述,歌唱者的個性心理特征對演唱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因此,無論是在平時的訓練還是演出中,都要培養良好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素質,才能靈活自如地發揮自己的演唱水平,從而完成對作品的完美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