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
有錢任性?還得靠融資融得好
如何更貼切的形容當前的二手車電商市場呢?借用張惠妹的一句歌詞—我就是火!比如前言中提到的優信二手車,這家在今年3月份才正式上線的二手車電商,在上線當月便宣布獲得了百度、KKR和Coatue領投的1.7億美元融資,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縱觀整個二手車電商市場,也不難發現類似優信二手車的例子比比皆是。僅今年8月截至到發稿前,就有4家二手車電商宣布獲得融資,且融資規模都在億元人民幣以上,其中車貓網更是以B輪12億元人民幣融資額創下行業融資紀錄。更值得關注的是,在車貓網、人人車以及優信二手車等平臺獲得的融資背后,都有BAT、小米和京東等巨頭的身影。很顯然,巨頭們都齊刷刷的盯上了這塊蛋糕。
除了瘋狂的融資,二手車電商平臺也積極的為自己的品牌背書。9月中旬,趕集網創始人、58趕集聯席CEO楊浩涌宣布,“趕集好車”正式更名“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同時,未來一年將投入10億元人民幣用于瓜子二手車直賣網的市場擴張。除此之外,今年7月,由平安集團投資10億元人民幣打造的平安好車也宣布,將斥資60億元人民幣推廣“中國二手車保障計劃”。

顯而易見,二手車電商市場正處于大熱的起勢階段,接下來將會有更多的二手車電商出現和巨頭插手。雖然二手車電商融資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但市場和消費者能手到擒來么?
想象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前不久,京東CEO劉強東在內部講話中說道:“只賣兩輛車的二手車APP估值2億美元。”一語道破了二手車電商背后的“心酸”—估值高達2億美元的二手車APP,竟然只賣出兩輛車。這種情況好比電影市場的“叫好不叫座”一樣,資本和二手車電商都看好這個市場,但消費者卻并不買賬。
逐本溯源還是消費者對二手車電商的信任度不夠高,絕大多數賣主賣車的方式仍是將車拿到4S店置換、轉手熟人或者賣給二手車車販子,而買主更多的也是從朋友和熟人手中購得二手車。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二手車在線交易規模僅占二手車總體交易份額的3%。
在消費者不愿意買單的同時,刷單和燒錢現象也愈演愈烈,因為二手車電商要做一份好看的數據給投資方看。今年9月,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公布業績數據—累計交易額突破10億元人民幣,9月單月交易額預計破4億元人民幣,在C2C二手車領域一舉打破了人人車在8月份公布的交易數據,然而在刷單盛行的互聯網大環境下,這個數據并沒有太多的說服力。實際上,數據缺乏說服力是現目前二手車電商市場的通病。去年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二手車電子商務交易規模中,優信拍以47.8%的交易規模占據首位,車易拍的占比為16.6%,而易觀智庫的數據卻恰恰相反。后者的這一數據遭到車易拍的質疑,最后優信拍和車易拍還為數據之爭鬧上法庭。
種種跡象看來,與火熱的二手車電商市場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用戶對二手車電商并不感冒。而二手車電商現在的對策是,通過廣告給消費者普及二手車電商的模式,打響名號,到時消費者自會主動上門,然而真有這么簡單嗎?
別太放肆,二手車電商急需樹立口碑
傳統二手車交易有兩個難點—價格和車況不透明,因此許多線下二手車交易多發生在熟人之間。那么想要快速獲得市場的二手車電商是否應該從消費者的痛點入手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做好售前、售后服務,讓用戶爽了,口碑自然不用愁。二手車電商可建立一個完整的車況評估系統—數據庫+車況監測師,以收集了大量不同車型參數的數據庫為數據支撐,再配備車況監測師和檢測設備的實際檢測,對車況作出最大化的公正評估。這樣既能讓買主感到心里有數,同時做到透明公開化的二手車電商也更容易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至于售后服務方面,二手車電商平臺與線下二手車經銷商相比,存在一定的劣勢。因為消費者怕自己購買二手車出問題后,追責時無處可去。那么如果二手車電商能建立售后維修部門,提供更多的汽車售后服務的話,一來可以以完善的服務系統讓消費者放心,二來還可以發展汽車后市場的O2O服務,獲得更多的利益空間。
其實,急于打開市場的二手車電商們還有些跑偏了,如優信二手車這樣簡單粗暴的用廣告砸出名氣的做法并不可取。隨著互聯網資本遇冷的加劇,定會波及到二手車電商市場,到時錢燒完了,又無法進一步融資,平臺服務和口碑形象也沒落實,二手車電商又該怎么辦呢?答案可能就是走投無路。所以二手車電商應該做的是如上文提到的,搞好服務,樹立好口碑,如果真要燒錢,也應該換個方式—比如把這些廣告費化作補貼來補貼給消費者,這樣或許更實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