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藝
【摘要】在中國,版畫的發展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從唐代到明清時代有過輝煌,在進入21世紀,版畫藝術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充滿活力。例如版畫展覽、版畫市場、兒童版畫教育以及書籍插圖等方面都有新的應用。
【關鍵詞】版畫藝術;現實生活;大眾化
如果從唐朝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木刻版畫插圖算起,版畫在中國的歷史有1200年了。魯迅說過“中國的木刻版畫,從唐至明清,曾經有過體面的歷史”。特別是明清時代,版畫作為書籍插圖和民間木版年畫的興盛,可以說,版畫已經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
20世紀初,魯迅提倡新興版畫,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反內戰的斗爭中,版畫作為有力的、革命的性的武器,是一把刺向反動派的匕首。新中國成立以后,廣大版畫工作者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用版畫表現新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風貌,為新中國的革命建設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后,國外藝術引入中國,五花八門的藝術樣式出現,加之中國畫和油畫在國內藝術市場占有主導地位,昔日輝煌的版畫與老百姓似乎產生了距離,在一段時期跌入了低谷。當下,筆者認為,只要我們加大宣傳力度,版畫家發揮正能量,創作出富有中國氣派和民族特色的新版畫,版畫藝術有其自身獨特的魅力,它仍然會充滿生命的活力,曾經備受大眾喜愛的版畫藝術在現實生活中是大有用武之地。
一、舉辦不同層次的版畫展覽,讓老百姓有直接欣賞版畫原作的機會
舉辦版畫展是很好的一種普及途徑。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國力的強盛,人們在滿足了物質生活的同時,文化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各種美術展覽(包括版畫展覽)和展覽場地如雨后春筍,例如國營的博物館、美術館,綜合性大學和美術學院的展覽館和圖書館,民辦和私營的畫廊以及社區的會所、酒吧、茶館等,我們應該充分地利用這些場所,舉辦各種類型的不同層次版畫展覽,比如公辦的美術館、博物館可以展出主題性的大型版畫展,大學的美術館、圖書館可以展出國外或國內的探索性和實驗性的展覽,私人畫廊及社區會所可以不定期舉辦雅俗共賞的抒情性版畫小品展。當然,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把版畫作品拿到礦山、基層部隊和農村去展出。總之,通過舉辦不同層次的版畫展覽,讓老百姓有近距離欣賞版畫原作的機會,領略版畫的獨特魅力,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成都市,短短的一個月里先后就舉辦了五個不同層次的版畫展覽,每次展覽的時候,展廳里都是人頭攢動,這說明老百姓是喜歡版畫藝術的。通過這些展覽,不但可以提高觀眾的審美能力,還可以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
二、努力開拓版畫市場,讓版畫進入老百姓家庭
版畫在中國民間有深厚的基礎,從唐代以來的插圖、清代的民間木版年畫,以及20世紀30年代以來作為反侵略戰爭“武器”的新興版畫,可以說老百姓對版畫是家喻戶曉。新中國成立以后以及“文革”時期,由于種種原因,版畫似乎與老百姓產生了一定距離。如今,人民對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繪畫市場也日趨完善,不再是國畫油畫一統天下的局面,人們對藝術品的選擇也呈多元化的格局,昔日備受大眾喜愛的版畫與其他藝術品一樣,作為商品進入廣大百姓家中。所以版畫市場有著廣闊的空間,我們應該抓住機遇,瞄準這個市場,讓版畫藝術扎根于民眾之中。
筆者認為,版畫進入百姓家庭的有利條件有三點:首先,版畫的材料和裝裱方法具有當代性,各種版畫(包括木刻、銅版畫、石版畫以及絲網版畫等)印刷的紙張堅挺厚實,選擇的種類多元,特別是進口卡紙質量高檔華麗,視覺效果好且價格便宜。印刷精美的版畫配上金屬的畫框更顯富麗高雅。將有“力之美”的版畫掛在現代居室,使整個居室蓬蓽生輝,更顯主人的文化品位;其次,版畫是緊扣時代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畫幅形式、構圖形式以及制作技法都是具有時代感和當代性的一種藝術語言,與傳統的油畫國畫表現手法和裝裱手法相去甚遠,今天的百姓特別是有文化的新一代“白領”,更容易接納這種具有當代感的繪畫藝術;再次,作為版畫,可以“復印”是它的優勢和特點,以較低的價位進入家庭也是一大優勢,一幅國畫油畫少則幾萬幾十萬,高則數百萬上千萬,一幅版畫幾百元至幾千元,所以,版畫以低價位的消費帶來高品位的藝術享受是非常受大眾歡迎的。
文藝要面向人民大眾,雅俗不是庸俗和低俗。所以,具有觀賞性和抒情性的版畫作品是受大眾青睞的。“雅俗共賞”的居室版畫是應該提倡的。版畫從藝術殿堂里走出來進入老百姓的家庭,是歷史進步的規律,也是時代的需要。我們應該抓住機遇,讓版畫走進老百姓家庭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三、加強兒童版畫教育,有利于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兒童版畫創作活動是兒童熟悉生活、認識生活、反映生活的復雜過程,也是兒童欣賞美、創造美的思維過程。版畫的制作過程特別符合孩子邊游戲、邊作畫的年齡特征,可以引起兒童的極大興趣。
在版畫創作中,首先,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要格外注意引導孩子們觀察事物,一定要仔細、認真、一絲不茍。同時,要突出強調觀察事物的基本特征,抓住了特征,往往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和屬性。
其次,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只有不斷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才會有更好的作品問世。兒童的版畫作品往往富于夸張色彩,合乎情理的夸張是孩子們在創作中豐富想象力的生動表現,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鼓勵孩子們合理夸張、合理想象,使他們作品不乏稚氣、不乏夸張、不乏想象,而這也正是兒童版畫作品耐人尋味的所在。
最后,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創造能力是兒童作品質量不斷提高的關鍵,美術作品不單是生活畫面的簡單重復,而是需要重新的藝術加工,從而創造出一個更加美好的事物。雖然兒童階段的作品不可能一下子達到某種高度,但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逐步提高。所以,在兒童版畫的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四、版畫作為書籍報刊的插圖,仍然是一片廣闊天地
中國的版畫史就是一部插圖史,從《西廂記》《紅旗譜》到《紅巖》,從《阿詩瑪》再到《革命烈士詩抄》,一代又一代的版畫家為書籍做了大量精美的插圖,起到了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使版畫藝術無形中走向了大眾,正如魯迅所說:“木刻原是小富家兒藝術,然而一用在刊物的裝飾、文學或科學書的插畫上,也就成了大家的東西,是用不著多說的。”據筆者調查,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共有各類出版物30000多種,如果每種出版物以2000份的數目發行,那將會產生數億份的發行量,除報紙和“快餐”讀物以外,小說、通俗讀物、大中小學以及幼兒園的教材均是發揮版畫插圖的一個巨大的空間。今天,雖然已經進入了計數機時代,激光制版和印刷都很先進,書籍插圖也有多種繪畫形式的選擇,但筆者認為,版畫插圖仍然有其獨特優勢,比如中國傳統木刻版畫,圖像清晰明快,刀法干凈有力,尤其是中國的水印木刻,那水墨淋漓的獨特效果,備受國內外觀眾和讀者喜愛。黃永玉先生所作的水印木刻插圖《阿詩瑪》,給廣大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時,今天的版畫插圖也不再是昔日單一的黑白木刻、銅版畫、石版畫、絲網版畫、木版畫、綜合版畫及電腦版畫都可作為書籍的插圖,只要我們更新觀念,共同努力,創作出符合時代特色的優秀版畫插圖作品,我們就一定會迎來版畫插圖的復興。
結 語
在中國,版畫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清代的民間木版年畫已經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成為老幼喜愛的藝術形式。21世紀的今天,國門大開,國外的藝術引進中國,雖然藝術的門類已是五花八門,但是版畫藝術仍然具有它自身獨特的優勢,只要版畫家們心里裝著人民,深入生活,多創作些具有民族特色和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雅俗共賞的版畫作品,版畫在今天必然會成為真正的大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