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鴻 馮日碧 陳培華 徐淑

摘要 [目的]明確5%環蟲酰肼懸浮劑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方法]于2013、2014年分別在廣東廣州南沙區、汕頭市潮陽區通過田間試驗評價了5%環蟲酰肼懸浮劑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效。[結果] 5%環蟲酰肼懸浮劑對稻縱卷葉螟具有較好的殺蟲和保葉效果。70.00 g/hm2劑量對稻縱卷葉螟幼蟲的防效可達到86.46%~96.43%。南沙區施1次藥,53.75~70.00 g/hm2劑量的保葉效果為82.12%~89.25%,37.50 g/hm2劑量的防效低于80%;潮陽區施2次藥,37.50~70.00 g/hm2劑量的保葉效果均達到90%以上。 [結論]為該藥劑的進一步推廣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 環蟲酰肼;懸浮劑;稻縱卷葉螟;藥效試驗
中圖分類號 S435.1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19-093-02
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屬鱗翅目螟蛾科,別稱卷葉蟲、白葉蟲,是我國水稻上重要的遷飛性害蟲[1],以幼蟲在水稻分蘗期或孕穗期取食嫩葉或劍葉。該蟲廣泛分布于各稻區,東自臺灣,西迄西藏,南至海南,北到黑龍江[2]。近幾年,受氣候、種植條件以及害蟲遷飛特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稻縱卷葉螟大發生的頻率明顯增加,給我國水稻生產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3-4]。
目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仍然以化學防治為主,但是單一藥劑的長期使用導致其對多種常規藥劑產生較嚴重的抗性。因此,尋找新型、高效、低毒、安全的藥劑已迫在眉睫。環蟲酰肼是一種昆蟲生長調節劑,屬二酰基肼類化合物,由保幼激素和蛻皮激素共同對昆蟲進行激素活性調節,對鱗翅目害蟲具有很高的殺幼蟲活性,但對非靶標類生物及環境等安全性極高[5-6]。關于環蟲酰肼對稻縱卷葉螟的田間防效目前尚未見報道,為此,筆者研究了5%環蟲酰肼懸浮劑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旨在為大面積示范推廣應用該制劑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試藥劑。
5%環蟲酰肼懸浮劑為日本化藥株式會社提供;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購自美國杜邦公司。
1.1.2 防治對象。水稻稻縱卷葉螟。
1.1.3 供試作物。廣州市南沙區和汕頭市潮陽區的供試水稻品種分別為天優368、汕優96。
1.1.4 施藥器械。
噴霧器械型號為背負式電動噴霧器3WBD-18E型,由浙江省臺州市椒江江南農械廠生產。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共設以下5個處理:5%環蟲酰肼懸浮劑施藥量(有效成分量)為37.50、53.75、70.00 g/hm2,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施藥量為20.00 g/hm2,清水作空白對照。每處理4次重復,共20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為22.5 m2。
1.2.2 田間施藥。2013~2014年分別在廣州市南沙區、汕頭市潮陽區進行稻縱卷葉螟的田間防治試驗。在稻縱卷葉螟低齡幼蟲發生期,南沙區施1次藥,潮陽區施2次藥(施藥間隔期為7 d)。采用對水噴霧法,噴藥液量為 600 L/hm2。
1.2.3 調查方法。
當代稻縱卷葉螟為害定型后進行藥效調查,共調查1次。每小區采用5點取樣法,共查25叢稻,記錄總葉片數及被害葉片數,統計卷葉率,計算相對防效;同時每小區調查60片卷葉內活蟲數,統計有蟲率。此外,在試驗期間不定期觀察藥劑處理區水稻有無藥害,若有則記錄藥害的類型和程度。
卷葉率= 卷葉數/調查總葉數×100%
防治效果=(對照區藥后卷葉率-處理區藥后卷葉率)/對照區藥后卷葉率×100%
有蟲率=卷葉內活蟲數/調查卷葉數×100%
蟲口防效=(對照區有蟲率-處理區有蟲率)/對照區有蟲率×100%
1.2.4 數據處理。采用SPSS軟件對防治效果進行方差分析(ANOVA),平均數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環蟲酰肼對稻縱卷葉螟幼蟲的防效 2013~2014年在南沙區的田間試驗結果(表1)表明,5%環蟲酰肼懸浮劑70.00 g/hm2劑量對稻縱卷葉螟幼蟲的防治效果較好,防效達到86.46%~96.43%,37.50 g/hm2劑量的殺蟲效果則較差,防效為12.86%~31.25%。53.75、70.00 g/hm2劑量的防效均與對照藥劑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0.00 g/hm2劑量的防效相當,無顯著差異。
2.2 環蟲酰肼對水稻的保葉效果 由表2和表3可知,5%環蟲酰肼懸浮劑具有較好的保葉效果。在南沙區試驗田施藥1次,5%環蟲酰肼懸浮劑53.75、70.00 g/hm2劑量的保葉效果較高,分別為82.12%~85.57%、87.37%~89.25%,70.00 g/hm2劑量的防效顯著高于其他處理,53.75 g/hm2劑量的防效與對照藥劑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處理的防效(83.91%~84.07%)相當,無顯著差異。在潮陽區試驗田施藥2次,5%環蟲酰肼懸浮劑的保葉效果明顯提高,37.50~70.00 g/hm2劑量的防效均達到90%以上,53.75、70.00 g/hm2劑量的防效與對照藥劑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處理的防效相當,無顯著差異,且均顯著高于37.50 g/hm2劑量處理的防效。
2.3 環蟲酰肼對水稻的安全性 在試驗過程中,各處理區未觀察到水稻有藥害現象發生,未見水稻葉色、生長發育情況與對照區有明顯差異。
3 結論
田間試驗結果表明,5%環蟲酰肼懸浮劑對稻縱卷葉螟具有較高的殺蟲效果和保葉效果。在稻縱卷葉螟低齡幼蟲發生期施藥1次,5%環蟲酰肼懸浮劑70.00 g/hm2劑量處理對稻縱卷葉螟幼蟲的防效可達到86.46%~96.43%。在南沙區試驗田施1次藥,5%環蟲酰肼懸浮劑37.50、53.75、70.00 g/hm2 3個劑量的保葉效果分別為77.02%~79.50%、82.12%~85.57%、87.37%~89.25%;而潮陽區試驗田施2次藥,3個劑量的保葉效果均達到90%以上。施2次藥的保葉效果明顯高于施1次藥。因此,在稻縱卷葉螟發生期可以根據稻田蟲口密度選擇噴施5%環蟲酰肼懸浮劑1~2次,間隔期為7 d,田間推薦使用有效成分用量為53.75~70.00 g/hm2。
參考文獻
[1] 程家安.水稻害蟲[M].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55-60.
[2] 張孝羲,陸自強,耿濟國,等.稻縱卷葉螟遷飛途徑的研究[J].昆蟲學報,1980,23(2):130-140.
[3] 蔡國梁.稻縱卷葉螟連年大發生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中國稻米,2006(2):49-50.
[4] 翟保平,程家安.2005年全國水稻兩遷害蟲暴發成災的原因[J].昆蟲知識,2006,43(4):585-588.
[5] 程志明.殺蟲劑環蟲酰肼的開發[J].世界農藥,2007,29(1):12-17.
[6] 聶開晟,侯春青,劉長令.新型昆蟲生長調節劑——環蟲酰肼[J].農藥,2001,40(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