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軍 周靜文 楊代勤 許巧情
摘要 通過檢索黃鱔核苷酸序列,分析黃鱔已經克隆出的免疫相關的基因。主要免疫基因有MHC、細胞間粘附分子、硒蛋白、肝抗菌肽、補體成分等;與疾病相關的酶類有彈性蛋白酶、醛縮酶、肽基脯氨酰異構酶等;Y-box結合蛋白、抗增殖蛋白、泛素蛋白等蛋白也參與免疫反應。
關鍵詞 黃鱔;免疫;基因
中圖分類號 S96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19-131-03
黃鱔是我國主要經濟水產品之一,廣泛分布于湖泊、河流、水庫、池沼、溝渠等水體中,特別是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更是盛產黃鱔的地區。
近年來,由于黃鱔生活環境的惡化和過度捕撈導致黃鱔分布范圍急劇下降[1],再加上人們對黃鱔需求量的提高,出現了黃鱔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集約化養殖呈良好勢頭,由于養殖密度加大,集約化程度加快,疾病研究滯后,黃鱔發病率也隨之加大,一般發病率達30%,其中死亡的占70%,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發展速度[2]。黃鱔養殖病害主要有細菌性疾病(腸炎、腐皮、爛鰓等)、寄生蟲?。ㄐ」舷x病、棘頭蟲病、毛細線蟲病等)、應激性疾?。ㄉ喜莶『透忻安。┖推渌膊。òl燒病和肝膽?。3]。迄今為止,關于黃鱔疾病的報道已有30多種[4],占相當大比重的是細菌性疾病、寄生蟲病和環境因素引起的疾病[5],也有少數是真菌性疾病,但關于病毒性疾病的研究目前還未見報道。
由于黃鱔具有潛泥等獨特的生活習性,治療黃鱔的疾病大多數會選擇全池潑灑,亂用藥不僅會破壞水質,而且會使黃鱔產生耐藥性,同時對鱔魚體產生一定的傷害。研究表明,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能引起黃鱔出現多種病理癥狀,是黃鱔的主要致病菌之一[6]。以前對該致病菌引起的水產動物疾病主要采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導致了病原菌產生耐藥性,不僅增加了對疾病的有效治療困難,而且大量使用抗生素類漁用藥物已成為公共衛生安全的潛在問題[7]。
利用免疫接種技術預防魚類的細菌性疾病,已被大量的研究證明是有效預防水產動物疾病的方法,而在飼料中添加各種免疫刺激劑可以提高受免動物的免疫保護率[8]。在免疫接種的同時,通過給予免疫刺激劑調節受免魚體自身免疫系統的功能,提高其抗病能力,也已經成為目前國內外研究者探討水產養殖動物疾病防治方法的重要途徑[9]。然而,目前免疫基因治療研究大部分應用于人體,而如何研究黃鱔免疫基因預防技術成為黃鱔免疫階段性問題。研究表明,用添加100.0 mg/kg免疫多糖的飼料投喂受免黃鱔,不僅可以提高受免黃鱔對嗜水氣單胞菌(A.hydrophila)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免疫應答水平,而且可以增強黃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和抵抗嗜水氣單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同時也證明了在飼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對黃鱔的生長速度和肝臟功能均無不良影響[7]。
在檢索過程中筆者發現大部分酶類、蛋白質等與人或動物的腫瘤疾病相關,表明這些免疫基因大多數是從其他動物的研究中發現而試圖應用于黃鱔疾病免疫。筆者總結了黃鱔免疫相關基因的研究現狀,旨在為黃鱔免疫防治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信息。
1 材料與方法
在NCBI網站中檢索黃鱔(Monopterus albus)核苷酸序列,運用NCBI網站中的blastx程序比對已查找的黃鱔核苷酸序列(DNA and RNA sequences、EST),篩選出與免疫、疾病相關的基因以及生化相關的酶類和蛋白質。
2 結果與分析
2.1 免疫基因 迄今為止,在黃鱔中共克隆了MHC、幾丁質酶、補體成分、凝集素、溶菌酶、黏附分子,熱休克蛋白、硒蛋白及凋亡因子等主要免疫基因(表1)。
2.2 酶類基因的擴增 在黃鱔中共克隆了水解酶類、氧化還原酶類、轉移酶類、裂解酶類、異構酶類、合成酶類、轉錄酶類以及與泛素相關的酶類等基因(表2)。
2.3 蛋白質類基因 經檢索可知,在黃鱔中克隆了核糖體蛋白、Y-box結合蛋白、鈣結合蛋白、核小體結合蛋白、CCAAT增強子結合蛋白、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RNA結合蛋白、FK506結合蛋白、DNA結合抑制蛋白、平滑肌肌動蛋白、皮質肌動蛋白、抗增殖蛋白、Ras相關蛋白、泛素、14-3-3蛋白、埃茲蛋白、脂聯素受體、硫氧還蛋白、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膜聯蛋白A2、糖蛋白、生長激素、葡萄糖調節蛋白78、原肌球蛋白(表3)。
3 小結
綜上所述,目前黃鱔中克隆的免疫基因包括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 I和II、幾丁質酶 1和2、補體成分、β-乳糖苷結合凝集素、C型溶菌酶、肝抗菌肽、細胞間黏附分子2、粘附調節分子、熱休克蛋白、熱休克同源蛋白、硒結合蛋白、硒蛋白、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硒蛋白)、細胞凋亡相關蛋白、凋亡抑制因子、高遷移率族蛋白、腎母細胞瘤蛋白、生長分化因子、冷誘導型 RNA 結合蛋白。
43卷19期 劉勝軍等 名特水產養殖對象黃鱔免疫基因的研究現狀
參考文獻
[1] 朱長開.黃鱔資源保護與人工增殖初探[J].水利漁業,2003,23(6):33-34.
[2] 李明鋒,王汝英.黃鱔Monopterus albus (Zulew)病害研究進展明[J].現代漁業信息,2004,19(6):6-8.
[3] 陳麗婷,肖光明,王曉清,等.黃鱔養殖主要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J].當代水產,2012(7):67-69.
[4] 黃成娟.淺談黃鱔的養殖現狀和發展前景[J].齊魯漁業,2010,27(7):57.
[5] 陳曉利.黃鱔嗜水氣單胞菌病和溫和氣單胞菌病防治研究[D].雅安: 四川農業大學,2010.
[6] 彭永興.黃鱔高密度養殖中常見病害防治[J].科學養魚,2003(4):40.
[7] 徐海華,李兆文,汪成竹.免疫多糖對受免黃鱔免疫保護力的增強作用[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7,12(2):80-84.
[8] 金淑英,李斯華,黃挺進.酵母葡聚糖對斷奶仔豬抗病促生長作用的試驗研究[J].浙江畜牧獸醫,2001(3):3-4.
[9] 陳昌福,陳萱,陳超然,等.β-葡聚糖的特性及其對動物免疫功能的調節[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3,22(1):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