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從音樂作品中開始出現第一個非調式音開始,到今天序列音樂十二音作曲體系的完全確立,作曲技法的發展是迅速的,本文以作曲家羅忠镕先生創作的聲樂曲《涉江采芙蓉》為例,主要從序列的類型及結構,旋律的寫作,多聲織體中的序列用法這三個方面分析作品中序列音樂作曲理論與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序列音樂;作曲理論與技術:《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是作曲家羅忠镕先生于1979年創作,1980年公開發表在《音樂創作》刊物中的一首十二音聲樂作品,該作品也是中國第一首運用十二音體系,嚴格按照序列技法創作的作品。《涉江采芙蓉》的發表為中國序列音樂創作開啟了先河,影響之后中國的作曲家不斷創作了眾多的序列音樂作品。因此羅忠镕先生和聲樂曲《涉江采芙蓉》都成為了中國序列音樂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從三個方面分析《涉江采芙蓉》中作曲理論與技術的應用。
一、序列的類型及結構
《涉江采芙蓉》全曲選用一個完整的十二音序列為核心進行創作,作品的序列原型“O”按原型順序稱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整首作品一共29小節,歌曲按照嚴格的十二音技法譜寫,共采用四種組句手法:原型O、逆行R、倒影I、倒影逆行RI,依次運用在歌詞五言律詩的四句中,人聲旋律與四句完整對應,結構十分方整。 第一句歌詞對應序列原型,第二句歌詞對應序列逆行,第三句歌詞對應序列倒影,第四句歌詞對應序列倒影逆行。本曲的序列類型屬于五聲性序列,五聲性序列由于中國傳統五聲調式的特殊音程結構,要求作品中盡量規避三全音,小二度和大七度音程的出現,多使用大二度和小三度音程。由于十二音序列要求十二半音完全出現不能有缺失,因此作曲家在創作時為了突出五聲性序列的特點,對序列的安排進行了多種處理,以達到淡化其音程色彩和影響的效果。例如:序列原型的排列中,相鄰的音沒有出現三全音,隔開一個音也沒有三全音出現,隔開兩個音也只有升C到G是三全音。相鄰的小二度和大七度音程也沒有出現在序列中,隔開一個音只出現降E和D這一組小二度,小二度的音響效果微弱,因此整個序列呈現出眾多五聲性色彩的音程,因此稱為五聲性序列。
二、旋律的寫作
首先《涉江采芙蓉》中人聲旋律部分音的重復也遵循了序列音樂寫作的規律。13小節兩個升G重復出現中間只隔B一個音;19小節還原B和23小節A和25小節F均連續在相同高度重復出現,20小節采用不同的記譜法寫為升D和降E,實際音響效果也為同高度重復。其次本曲人聲旋律的節奏寫作均勻工整,大量重復使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甚至四分附點音符也僅在19小節和23小節各出現一次,作曲家選用如此傳統的節奏也是考慮到,本曲的歌詞風格和意境與痙攣不均勻的,富有“現代感”的節奏并不相符的原因。“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原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為了配合歌詞飄渺,憂郁的基調,音程的使用也多采用傳統的三度音程以內的小音程,沒有出現八度以上的大音程,跨度最大的大六度音程出現在18,19小節為21小節的全曲高潮做鋪墊,因此《涉江采芙蓉》的旋律可謂是完全的徹底的傳統性質的旋律。
三、多聲織體中的序列用法
《涉江采芙蓉》的多聲織體中主要使用了三種常見的序列用法:1.縱橫法:作品開始時1-5小節時,為了盡可能讓聽者感覺到作品序列的進行,使用了較為簡單清晰的縱橫法,1-3小節序列原型O各音和3-5小節序列逆行R各音在時間上依次出現,構成完整的共兩組24個序列音,在作品引子部分就將序列直接展現在聽眾面前。14-16小節左手二分音符的鋼琴織體部分采用縱橫法依次出現原型O的前九個音(省略第八音降B)和逆行R的前八個音。22小節伴奏聲部使用縱橫法出現序列倒影I的前六個音。2.分割法:6、7、8三個小節每個小節分別用分割法分三聲部構成一次完整的序列原型“O”。(7小節序列省略十、十一、十二音),9小節分割法構成序列原型O(省略四音升C十音降E)10小節三個聲部分割法共同構成逆行序列R的全部十二個音,11小節分割法構成原型0的序列(省略九音C十二音D或與十二小節共用),12、13小節伴奏聲部使用逆行序列R的前六各音與旋律聲部中逆行序列的后六個音構成完整逆行序列R。18-19小節是將序列倒影I的十二音各音分配在三個聲部中。20小節運用分割法將倒影I的十二個音分配在三個聲部中,(省略四,五,十音)。21小節運用分割法將倒影I的十二個音分配在三個聲部中,(省略五音)。23-24小節將倒影逆行序列RI的十二個音分配在三個聲部中。25小節由倒影逆行序列RI的十二音用分割法構成(省略八、九音),27-29小節共用一個三和弦分別構成倒影逆行序列RI和倒影序列I。3.重疊法:16-18小節由兩個序列原型O與逆行R互相交織構成。
結語
20世紀80年代初羅忠镕先生作為中國第一代研究和創作序列音樂的作曲家,用其富有創新性的構思和嚴謹的寫作態度創作出的《涉江采芙蓉》成為中國序列音樂的代表性作品,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借鑒。
參考文獻
[1]鄭英烈.序列音樂寫作基礎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
[2]喬治·佩爾著,羅忠镕譯.序列音樂寫作與無調性[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3]王寧一.發人深思的探索—評羅忠镕的《涉江采芙蓉》[J].音樂研究,1981.04.
作者簡介:趙薇,哈爾濱師范大學,長笛器樂演奏專業2014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