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標題為“山西紀檢干部當街恐嚇百姓”長達3分多鐘的視頻在網絡廣泛傳播,視頻中山西省紀檢委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趙潤喜駕車被后方來車追尾后與人發生爭執,在爭執中該男子自稱“我是紀檢委的”并多次爆粗口辱罵對方。
事件其實發生在一年前,但為何持續發酵,一經提起總能引起反感、引發討論,與這句“我是紀委的”是分不開的。那句經典的“我爸是李剛”曾經掀起了一場全民拼爹大討論, “我是紀委的”簡直是異曲同工之語,看來又要火遍網絡。說我爸是李剛,潛意識里是在告誡對方,我爸是你們惹不起的人,同樣,我是紀委的也可以理解為,紀委豈是你等草民能惹得起的。
官員的優越感無非產生于一個基本設定,那就是自認有權有勢高人一等,普通群眾則無權無勢矮人三分。其實,這都是在長期的官僚主義熏陶之下,對“我是誰”問題產生了錯覺和偏差的直接結果。
不知道 “我是紀委的”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是如何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的,也不知道趙潤喜所在的紀委是如何組織“我是誰”問題討論的。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行為已經暴露了自己對這個問題最真實的看法;可以預見的是,對于這個問題,有許多黨員干部的答案恐怕依然是模棱兩可的;可以明確的是,“我是誰”問題絕不是一句空頭支票,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自己與群眾的關系是魚與水的關系、公仆與主人的關系、學生與老師的關系。
常問“我是誰”,常知“我是誰”,才能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人民網2015.3.20 陸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