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琴
【摘 要】
童話課文運用夸張擬人等藝術方法,貼近學生的年齡和心理需要,容易被學生接受與喜歡。教師要善于研究把握教材和課標,從學生生活出發,巧妙自然引入,激勵學生探究動機、生動解讀、角色體驗,為他們搭建起心靈的家園。
【關鍵詞】
童話 個性解讀 角色體驗
作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童話寓深刻哲理于淺顯的故事中,以擬人、夸張和象征的藝術手法,教會人們辨別真假善惡美丑,也啟發了學生的想象和創造力。教師要提高對童話課文的重視,遵循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篩選,激發學生閱讀童話的欲望動機,體驗童話世界的善良純真,為孩子幼小的心靈搭建一所奇妙的家園。
一、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形成學生探究動機的前提。要讓學生喜歡并走進童話,教師必須課前做大量的準備,下功夫研究教材和學生。在課堂上設置懸念,努力創設精彩紛呈的學習氛圍,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使他們調動起多種感官,主動積極地融入童話的世界。
蘇教版語文《三個小伙伴》,教師用幾個小問題,給學生創設了學習的環境。同學們都喜歡小動物對嗎?你都知道哪些動物?學生興致高漲暢所欲言,紛紛訴說自己喜歡的動物,如貓、狗、小鴨子等。今天咱們再認識幾個小動物,大家愿意嗎?展示課文中插圖,你認識它們嗎?說一說它們各有什么特征?學生經過觀察思考,發現小野豬有一張長嘴巴,小袋鼠胸前背了個大口袋,小象則長著長長的鼻子。趕緊讀一下課文,看這三個小伙伴要去干什么?原來它們想一同去栽樹。可是小朋友想一想,栽樹都需要做些什么?栽樹要先挖坑、施肥,栽上樹后再澆水。小動物們既沒有挖坑的鋤頭,也沒有運水的水桶和運肥料的籮筐,樹能栽成嗎?它們是怎么做到的?這些問題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他們認真讀書積極思考,同桌之間熱烈討論,最后得出答案。
對于這樣的童話故事,教師采取層層設疑的方法,引發探究的動機,把學生帶入環環相扣質疑解疑的情景之中。鼓勵學生深入到童話的境界,設身處地為小伙伴出主意想辦法。經過對話和交流,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解決了問題鍛煉了發散思維。
二、個性閱讀——感悟童話的美感
童話文章一般具有語言優美自然、詞語簡單、明快活潑的特點,富于音樂的美感,十分適合學生的個性閱讀。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選擇不同的閱讀形式,安排學生進行嘗試閱讀,把童話中的世界與孩子們的情感交融。在讀中引發想象,體會文章蘊含的道理,培養良好的語感與習慣。
蘇教版小學語文《小鷹學飛》,敘述小鷹跟老鷹練習學飛的情形,老鷹不斷提出新目標,最終使小鷹悟出學無止境的道理。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故事,進行獨立自主的個性閱讀。小鷹學飛時共說了幾遍會飛了?每次說時是什么表情?老鷹又是怎樣回答他的?小鷹剛能飛到大樹的上面,非常高興地喊道我已經學會飛了。指導學生讀出小鷹高興的口氣。體會老鷹用親切和藹的語氣說,還不能算會飛。老鷹為什么這么說呢?他希望小鷹飛得更高。小鷹第二次飛到大山的上面,更加得意和激動我真的會飛啦,而老鷹搖搖頭,仍不滿意。第三次飛讓學生琢磨思索鼓起勁、拼命向上,去理解小鷹的努力刻苦與其中的艱難。這次小鷹用試探的口氣帶著喘息,我總算會飛了吧。老鷹不說話卻讓他往高處望,還有鷹在白云上盤旋,說明學無止境,小鷹還可以飛得更高。
這篇童話是通過小鷹學飛的故事闡述學無止境的道理,教師不是只顧自己在課堂上傳授講述,而是以問題帶動,鼓勵學生深入課文進行個性的解讀。在初讀、自由讀、帶有感情地朗讀中,學生逐漸領悟到童話角色的喜怒哀樂,感知遣詞造句的精巧,體會到故事里深刻的道理。
三、角色體驗——走進心靈的家園
愛好表現是孩子的天性,而童話課文富于語言和動作,正適合學生的角色表演。教師利用童話聲情并茂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創造扮演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角色思考把握其性格特征,配合身體動作再現童話場景。從中準確理解課文,獲得新鮮的情感體驗,放飛個性的心靈。
蘇教版語文《小動物過冬》,說的是小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三個好朋友,商量過冬的故事。課文不僅介紹了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還體現了朋友之間相互關心的真摯情誼。故事里的三個小動物是好朋友,經常一起跳舞唱歌,可是秋天到了,他們該如何過冬呀?同學們閱讀課文,看他們各自有什么好辦法?小燕子要飛到南方過冬,因為南方暖和還有蟲子;小青蛙想吃飽后睡上一個冬天;小蜜蜂提前儲存好食物,在蜂巢里越冬。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找三個學生分別扮演小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來讀一讀。這個故事真有趣,大家想不想把它演出來呀?這個建議正中學生的下懷,他們歡呼雀躍地答應了。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扮演小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圍繞角色展開討論,設計動作表情來展現角色特點,帶著頭飾配合肢體動作完成了表演。
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角色,學生感到興奮與激動。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下,積極主動地投入角色,嘗試獨立設計道具、動作與對白,生動形象地完成表演。在這樣身臨其境的表演中,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促進了其想象創造能力的培養,使其幼小的心靈得到感染與熏陶。
兒童的思維特點接近童話的世界,童話的創新與想象能夠吸引學生,滿足其對審美情趣的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童話這一教學資源,發揮其優勢與長處,啟發學生進行閱讀、想象與創造,在童話中獲得科學知識、懂得真善美的道理。經過童話的教學,啟迪智慧搭建學生心靈的家園。
【參考文獻】
【1】張學青.擦亮童話——對小學童話教材和童話教學的重新認識與思考【J】.人民教育, 2011(Z1)
【2】蔣成云.例談小學童話教學的誤區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 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