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要充分認識《形勢與政策》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結合大學生思想實際,創新《形勢與政策》教育內容與有效途徑,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形勢與政策》課的作用以及和思政教育的關系
明確形勢與政策課的作用。教師要通過“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堅持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武裝大學生,澄清大學生中存在的錯誤認識,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形勢,分析形勢,認識形勢。“形勢與政策”課可以幫助、引導大學生認清國內外大勢,全面準確地理解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積極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明確形勢與政策課的責任。全局指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缎蝿菖c政策》課教師要研究形勢與政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看清這門課的作用?!缎蝿菖c政策》課的價值在于堅持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武裝大學生,引導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剖析把我國內外形勢,全面準確地把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使大學生能學有所成并積極主動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白了《形勢與政策》教育在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肩負著重要使命和作用,才能展位準確、圍繞全局、服務全局。明確責任所在,更好地立足和服務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
發揮形勢與政策課的優勢。形勢與政策課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體現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國家意志,具有鮮明的政治性。與其他思想政治課程相比,形勢與政策課與日常社會生活聯系最為緊密,最“接地氣”,最具時效性和客觀現實性。課程建設離不開自身優勢的發揮?!缎蝿菖c政策》課教師要認識課程的優勢并珍惜和發揮優勢;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相比不具備優勢的地方要注意避開短處,學習和借鑒相關學科的長處,做到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形勢與政策課教師要能沉得下去,自覺深入大學生中間,與大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大學生對當下熱點問題、國內外形勢、黨的理論創新等問題的所思所想、困惑和迷茫所在,然后研究問題,思考問題,在開展《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釋疑解惑。
二、關于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方法
《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的特點要求教法務實靈活。教師要本著教學方法“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三貼近”原則,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維鍛煉、情感熏陶、人格塑造為一爐,進行立體化施教、全方位育人教學。從《2015年下半年高?!靶蝿菖c政策”教育教學要點》來看,國內“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包括: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主題,對學生進行抗戰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闡釋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趨勢性變化;準確把握農業農村發展的主線、改革任務;確認識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國際秩序規則之爭;大國關系演變;全球經濟增長;一帶一路建設等。這要求教師站位高,收集整合材料能力強,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深入淺出地把國內問題講透、把國際問題講清。
(一)多媒體教學法
采用多媒體進行授課,使得教學形式更加立體、直觀、新穎、生動,完善了傳統的講授方式,使課堂更有趣味性,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
(二)啟發式教學法
運用設問、比較或層層深入等方式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案,激發學生對新問題、新知識的好奇心、求知欲,養成主動、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學生既“學會”又“會學”。
(三)情景式教學法
通過創設或復原一個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學生的情感活動充分利用到認知活動中的教學方式。比如用實物演示、圖畫再現、音樂渲染或語言描繪情景等,引導學生主動參、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以實現學生能力的提升。
(四)經典案例分析法
通過選擇生動鮮活的經典事例分析,來激發學生的關注熱情,以提升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師決不能新聞播報式的敘述案例,而是重在分析,使其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五)互動式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討論、辯論、課外實踐等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方式。
(六)愉悅式教學法
通過一定手段,如利用學生熟悉的時尚幽默語言、設置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或場景等,來創設一個快樂、和諧的課堂氛圍誘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帶著快樂的情緒學習,使求知成為一種樂趣。
三、優化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舉措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只有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了,才能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代代相傳、長治久安。新形勢下全方位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優化教學模式才能提升教學效果。
(一)注意形勢與政策之間的內在聯系
形勢與政策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將形勢與政策割裂開來是形而上學的觀點。形勢是政策制定的基礎,政策是掌控形勢的策略。正確認識形勢離不開全面的觀點、普遍聯系的觀點和矛盾的觀點的觀察研判。只看見局部、只看到單一的事實和表面現象、不能用聯系的觀點看到整體之間的聯系,一葉障目地觀察形勢既得不出科學結論也制定不出正確的政策。只有從整體上,用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觀點去分析形勢,只有用對立統一規律著眼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了解事物的來龍去脈,知道影響事物發展的各種因素,最終認清形勢并制定出正確的政策。
(二)注意形勢與政策的理論深度
形勢與政策課本身具有理論品位,形勢與政策課教師要展現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魅力。教師要真學、真懂、真信、真正把握理論,用理論的深刻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正如馬克思所說:“理論只有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有徹底,就能說服人。所為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教師要把握時代脈搏、吃透專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方法分析國際國內的形勢與政策,向大學生展示科學邏輯的力量,提供科學的理論思維和正確的價值導向。教師要挖掘形勢與政策背后的歷史和邏輯一句,偷襲問題背后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教師要對學生加強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教育,培養大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大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
(三)注意用數字說話
十八大報告強調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不動搖,把握科學發展主體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不斷增強長期發展的后勁。教師在講解時可以指出,中國經濟想在世界上真正占有一席之地,不僅要看GDP的數量,更要看支撐GDP的物質內容。晚清時,中國的GDP就遠遠高于英國,占世界的33%,英國僅占世界的5%,但支撐英國GDP的是工業革命后的產物,支撐中國GDP的是茶葉、瓷器。所以,鴉片戰爭時中國敗于英國,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由此,可是大學生明了十八大報告中的“四個著力”“五個更多依靠”的中國經濟發展總體思路,明白中央提出的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進步等提法對于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深遠意義。教師要胸中有數,善于用直觀的數字說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用細節闡明道理
方法是內容的靈魂,講課時要注重細節引人入勝,引人深思。在講《辛丑條約》規定的賠款數字時提到當時中國的人口是四億五千萬人,每—個百姓出一兩銀子,即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在講授中日關系時可提到成語“一衣帶水”以及“倭寇”一詞中“倭”的含義,進而講到侵華日軍的一米五左右的平均身高。在講到 “兩岸關系”時,講述日本殖民臺灣時學校禁止說漢語寫漢字而改學日語、受“皇民化”教育成長起來的臺灣人如何報名參加日軍以及臺灣“綠營”與日本殖民的聯系,進而使學生理解目前中央加強兩岸經濟文化各方面交流的必要性和實效性;講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中“菜刀”訛誤是因為:毛澤東講話時濃重的湖南口音,聽者將“兩把柴刀鬧革命”誤為了“兩把菜刀鬧革命”。由此可比較以訛傳訛、道聽途說、三人成虎、眾口鑠金等成語,由此強化學生對保持獨立思考重要性的認識。
(五)注意理論聯系實踐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為本是最根本的價值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和根本理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為解決知識傳授與創造能力培養找到了最佳的結合點,課堂中的理論因實踐而生動鮮活。社會是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的廣闊舞臺。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要起到理論教學補充的作用,活動安排要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必須把大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要使學生深入實際,讓大學生直接接觸人民群眾、國有企業、新農村建設,推動學生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式,通過實踐教學加深對形勢的了解,深化對政策的把握,感悟理論指導實踐的巨大作用,進而提高自身整體綜合素質,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還可舉行一些有教師指導參與的熱點問題知識競賽或者辯論賽,提供平臺,展現學生的知識能力、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并加深對形勢與政策的理解。
(六)注意對課堂節奏的掌控
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關心國內外大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討論、辯論、課外實踐等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課堂上可就某個熱點話題提出問題,然后用師生交流、教學互動的“對話式”教學,展開課堂討論、課堂辯論、學生演講等多途徑多層次地展開對大學生的形勢與政策教育。如此,不僅避免了“滿堂灌”和“一言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檢驗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老師在總結環節則重在分析,使大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作者簡介:祁洋波,河南工程學院思政理論教學部講師,從事大學生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