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娟
什么是對話?什么是真正的對話?對話的目的是什么?對話應當遵循什么樣的原則?怎樣才能有效地開展對話?厘清這些對開展語文對話教學很重要。
對話的內涵十分豐富,新課程要求我們語文教師通過對話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走進作品的人物靈魂,走進大師所營造的藝術氛圍,感受到靈魂的高貴和思想的純真,藝術的震撼和精神的歷練。在具體的對話中,教師引導學生在關注文本創作的背景中,通過語言文字媒介,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作品中的人物對話。因為這些文本是經過歲月淘洗的經典,因此,和文本對話,實際上就是和經典對話,和大師對話。
通過對話,學生濡染了經典,走近甚至走進大師的心靈世界,枯燥的文化因此栩栩如生,狹窄的視界因而豁然開朗。學生一旦打下堅實的精神的底子,勢必增強對話的能力、思維的辨證,在未來一定能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課堂上的這種對話具有很多特殊性,首先有編者的挑戰,要知道選編也是一種解讀;還有教師的指導,指導也是一種解讀,還有很多學生交流來的“哈姆雷特”,因此,這種對話,是多邊的、多重的、互動的和立體的,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
案例:姚潔麗老師的比較閱讀方法指導 ——以《我們家的男子漢》和《我的老師》為例。
首先“慧眼助師”,老師出示兩位同學的照片,學生指出二者的共同點、不同點,運用比較的方式為老師找到了混淆的原因,并且指出了兩位同學在外貌、行為等方面存在的差異,讓老師能更好地區分、認清了兩位同學的特征。在此基礎上,老師順勢引出本節課學習重點:學習如何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學習文章。
接著師生共同學習了什么叫“比較閱讀”以及如何比較;然后“求同辨異”:以兩篇學生學過或做過的題材類似的文章作為比較對象:《我們家的男子漢》和《我的老師》。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先確定比較點(至少三處),找出兩文異同,記錄在表格上。各小組交流探究結果,結合文章內容說明兩文異同。(比較點:主要內容、主題思想、文章結構、描寫方法、語言風格。)
在“觸類旁通”的環節中,通過上一環節的討論交流,師生找到了這兩篇文章諸多方面的異同,對男子漢和小老師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師生共同回憶所學的寫人記事文章中的某些規律(共性“由此及彼”):1.細節描寫(源于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如:《童年的朋友》對外祖母的描寫;《一面》中對魯迅的外貌描寫;《趙普》中的細節描寫。2.結構清晰(《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我的老師》)。3.真情實感(《童年的朋友》《一面》)。同時,還一起探討了探究文章的個性“由表及里”——選用何種技巧都是為表現主題服務,還深入分析了差異存在的原因:為什么會有這些差異?(把這個問題具體化,比如:為什么用小標題?為什么要進行對比?為什么大詞小用?)
最后“學以致用”,以小組為單位選定兩篇寫景文章進行比較閱讀,辨析異同,探求規律。
正如教者所說:“本節課,師生們通過兩文的比較閱讀,不僅體會到其不同的創作風格和寫作技巧,而且還發現了寫人記事文章的某些規律。這不僅可以運用到對其他同類文章的閱讀理解中,對于我們的寫作也是具有借鑒意義的。”
這節課是一節在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中將“生活”與“準生活”引入閱讀教學的“互動態”閱讀課,也是一節“生態作文”課。這節比較閱讀方法指導課,通過師生之間的活動,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或驚喜或好奇或向往的情緒,將學生引入一個特定的情境中——在這一情境的創設過程中,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一直處于合作與交流狀態,沒有一方游離,更多的是教師的智慧與學生的靈感的碰撞。
這節課追求的就是讀寫教學的本真與天然——師生在融洽和諧的氛圍中,情感的真誠流露。主要體現在師生活動的親切自然,課堂上給班內同學“畫”像的活動等,都讓學生在愉快自然的情景下將情感自然流露。
葉圣陶曾精辟地說過:“作文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作文的素材來源于生活,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積累,都可以有效地轉化為寫作內容。這節課引領學生對寫人記事的文章的理解、感悟的過程,就是對生活的理解、感悟的過程,更是觸發學生寫作的過程。
“互動態”閱讀教學創設課堂情境的方式是豐富的,但學生感知生活的觸角有敏銳的也有遲鈍的,前閱讀狀態下的教學干預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培養學生敏銳感受生活的能力。這節課上,為本班同學“畫”像、寫人記事文章比較閱讀,是學生感興趣的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生活”或“準生活”。這些生活場景,或許在很多學生眼里都微不足道,但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深入分析,從而逐漸使學生對生活產生敏銳的感受和深刻的認識,進而觸發學生用作文表達的欲望。
這節課的教學,讓我對閱讀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要想讓學生愛上作文,寫好作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走入三個境界。首先,學生要學會觀察,學會感動,學會為花兒的凋零流淚,會為親人一句關心的話感動,會為同伴一個關切的眼神感動……其次,學生要有思想,而不是僅僅會思考,即學生要有自己正確而個性的看法,這樣文章的主旨才會正確、深刻、新穎。第三,會表達,就是教師對學生寫作技巧的指導,要能讓學生運用各種技巧扮靚文章的語言,渲染濃濃的真情。總之,讀寫教學要更加注重學生對過程的主體性體驗,對生命成長意義的真實性感悟,給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提供更多的機會、更大的空間及更多的自由和選擇。
借阿里上市成內地新首富的馬云在談及成功秘訣時說:“第一,有夢想。第二,要堅持自己的夢想。”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夢想,確切地說,是我們的理想。我們的夢想,語文是真實的,語文是激情的,語文是自由的……許許多多美麗的描述,都成了這個浮躁物質年代里足以照亮我們內心的盞盞明燈。
那么,記住我們的語文夢想:讓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通過“有效對話”,在語文的國度里享受幸福,努力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