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掌握好孩子早期的教育,也就是掌握好了孩子的未來。近年來,隨著新課標的推行,人們對幼兒園的教育的日益關注與重視,幼兒美術教育作為幼兒園藝術教育領域和啟蒙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對幼兒的早期教育有著莫大的影響。本文就幼兒美術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取向,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策略,來幫助老師給予孩子最好的啟蒙教育,讓孩子努力贏在起跑線上。
關鍵詞:幼兒美術;教育價值;策略
縱觀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百年變遷歷史,我們可以看出,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是一個不斷適應社會變遷而發展前進的過程。當然,它的發展是建立在不斷將外來的教育思想融會貫通、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之上的,通過不斷的實踐加以判斷實施的效用,有的時候會錯位偏移原本發展的軌道,而后再回歸本路。簡單來說,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是一種循環上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由于不同的社會背景、不同的文化沖突,使得我國學前兒童美術教育需針對“藝術精神”與“技能表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等問題進行反思,讓各種矛盾關系得到緩和和統一,在將美術教育的人文精神發揚光大的同時,通過對學前兒童的美術教育推動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注重兒童健康人格的培養,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之路。
《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對藝術教育做出了相應的規定,它認為: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和內容,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今,藝術類課程教學、課外藝術教育活動、校園文化藝術環境建設等都是現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內容。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幼兒接受美術教育,可以使得幼兒能夠自充分了解我國的優秀美術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外國優秀的美術成果,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藝術文化修養,激發幼兒的初步的愛國精神。與此同時,在幼兒接受美術教育時,教師和家長應當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在幼兒園時,教師應當注重激發孩子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美術活動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基本素質,促進幼兒智慧潛能的開發,培養幼兒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明確幼兒美術教育的3個價值取向,結合幼兒接受美術教育能力的實際,通過美術教育,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審美價值取向
世間萬物的存在構成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他們在我們的世界里,都以自己特有的姿態和方式生長著和變化著,正是由于他們的獨特和變化,讓我們的世界能夠和諧發展。讓幼兒學習美術知識,可以讓幼兒脫離只能辨別漂亮與不漂亮的認知狀態,可以培養他們“審美的眼睛”。例如:冬天里,只有臘梅不畏嚴寒,迎風綻放,傲然獨立,它們用自己的高姿態表示了對生命的謳歌,這是一種傲然于世的生命之美。很多文人墨客都曾通過美術的方式將臘梅的生命之美表現出來,讓其成為藝術創造的美。美術家和藝術家們通過欣賞現實中的美景美物,創造出美術作品和藝術作品,這是一種審美創造。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我們可以通過培養“審美的眼睛”,來正確引導幼兒發現美、創造美,可以使幼兒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其主動投入到學習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我國中小學美術教育結合外國藝術教育的經驗,較少的干預和產品化幼兒的美術學習,促進了幼兒美術素養的提升。
二、教育價值取向
將所有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育全面發展的五好學生是所有學校的目標,其中要對學生進行美育,那么就必須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通過美術教育,可以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幼兒的情操、促進幼兒智力的開發、培養幼兒認知世界的能力和創造力、培養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等,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是學校實現美育的一種手段和形式。其實,在早期的社會,美育和德育是作為一體而存在的,因此在當時,美術教育兼具德育功能。《美育書簡》的作者席勒曾經在文中寫到“人必須從單純物性的境界,通過審美的境地,而達于理智的或道德的境界”。我國的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也曾經說過“ 美術可以輔翼道德 ”,而豐子愷先生更是指出“ 道德與藝術殊途同歸”,這些論述都充分證明了美術教育對個人思想道德品質建設的促進作用。《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認為,作為認識人類和人類社會重要學科的美術,在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觀、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創造力等方面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盧梭、羅恩菲爾德、福祿貝爾等人都曾針對此作用作過相應的論述。
三、創新價值取向
自古以來,創新是一個名族發展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日益發展壯大的不竭動力,而美術教育的發展也急需創新能力的提升。《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認為,藝術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的直接感覺經驗,通過學生對景物的細致觀察,培養學生的直接感覺經驗,讓學生在見到事物的同時,能迅速的運用自己的直接感覺經驗,更好更迅速的了解整個世界。同時,它還認為是非冥想的閃念和頓悟才是知識的合理來源。在藝術世界里,藝術的價值在于,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往往都是各自發揮想象的結果。在此情況下,通過藝術教育,學生的理解、認知、運用、接受模糊性和主觀性事物的能力得到增強。不可否認,在藝術世界中,衡量美的標準并不具有唯一性,就像有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是一樣的道理,對藝術進行創新,摒棄千篇一律的答案,創造出絕無僅有的藝術,實現事物藝術化的主要途徑之一。通過對上述3種美術教育價值取向的解釋和分析,同時結合外國先進的美術教育經驗,筆者認為,這3種美術教育價值取向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正確認識和把握好這三者的關系,磁能更好的促進我國美術教育的發展,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幼兒時期是孩子們最天真爛漫的時期,幼兒的美術教育更應該在不扼殺孩子天性的基礎上,寓教于樂,讓幼兒通過美術去認知了解周圍的世界,從而激發幼兒的智力和創造力,讓幼兒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參考文獻】
[1]張亞靜.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與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02)
[2]吳寶德; 張曉澗.論幼兒園美術課程與其他領域中美術活動的價值取向[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2)
作者簡介:邵偉杰,西安翻譯學院2012級國際關系學院英語系,英語(學前教育方向)專業。研究方向:英語,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