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利用各種實物以及信號進行交際。但是,這些交際工具無論從傳遞意思的準確性、可以運用的場合還是發揮的作用,都不能替代語言。
心理學認為,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口語在心理和生理上具有以下特點:短視記憶力強,表現欲強,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強,不怕出錯,能夠大膽參與各種活動、學習。小學低年級的語文口語作為低年級說話的重要訓練內容,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教學中應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因此,研究小學低年級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 新課開始5分鐘
這個時候學生注意力還沒有達到高度集中狀態,他們大多都仍然沉醉于圖書角的一本有趣的童話書,課間時好朋友講的一個好笑的事情,或是專注于剛剛與小伙伴的游戲、娛樂當中,而這時候直接導入知識,進行上課是最不可取的。老師應該“化被動為主動”,積極運用課堂這前五分鐘,讓學生以最短的時間進入課堂狀態。
1.兒歌或者歌曲導入
一節課剛開始時,運用學生喜歡學習簡練、押韻的語文詩歌特點,將那些與本節課教學內容有關的歌曲在剛上課時作為導入,讓學生跟著模仿,邊聽、邊唱并同時輔以動作和表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多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心情變得自然、輕松和愉快,可有效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避免枯燥感,帶著愉悅的心情進入語文課。這樣學生在唱歌曲的同時,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了解了今天的學習方向,激發了他們說唱的興趣,使他們更有信心、興趣學習口語,激發他們的語言交際潛能。而且游戲能使年齡較小的語言學習者維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繼續學習的動力,減輕壓力負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的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為輔,使學生積極參與口語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動腦、動口、動手,最終能夠以愉快的心情進入新課的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
2.游戲激發興趣
以所學知識復習導入,增強學習信心: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記憶力超強,但同時忘記的也快,所以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低年級小朋友學習的知識要進行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真正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一節課開始時,用對已學知識的復習開始,用枯燥的復習是不行的,應運用各種游戲的方式,將已學知識融于游戲中,使學生在游戲中既得到了樂趣,進入上課狀態,又鞏固了知識,簡直是“一舉兩得”。
二、 新知識教學20分鐘
眾所周知,學習任何新知識,都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否則就會導致學習效果不好。據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學齡前期的兒童注意力保持的時間為10—15分鐘,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為15—20分鐘,而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保持的時間也不過20—25分鐘。小學低年級學生有著他們共同的特點:貪玩、好動、情緒變化快,加之他們的年齡關系,這個世界能引起他們注意的事物實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某些課程內容乏味,或者教師講解比較枯燥,這些因素的存在要使他們上課“不走神兒”就更困難了。所以老師要緊緊抓住這“黃金20分鐘”, 針對學生的特點,把培養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放在首位,采用多種手段來進行教學,讓孩子們在輕松快樂中學習,培養他們的口頭交際能力。
1.運用游戲激發學習積極性
在口語教學中設計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游戲情景,是寓教于樂的好方法,能幫助教師把語言教學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行語言操練創造了條件,使學生樂而好學。例如在教單詞、句子、課文的時候,給它們配以動作、聲音、節奏,讓說話與動作、聲音、節奏相結合,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并記得牢,從而使學生全身心的快樂地投入到學習中。有時學生忘記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該怎么說,只要有動作或聲音的提示,很快就把詞語、句子說出來了。這樣,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玩中學習,既符合低年級孩子樂于模仿和好玩的天性,也充分發揮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新的語言知識,鍛煉運用語言的能力。
2.安排動手活動
低年級的語文口語課如果一味地進行枯燥說話的講解、朗讀會使學生對口語產生厭惡的情緒,所以老師需要多動腦筋,想出動手活動,使學生手腦并用,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如傳悄悄話、傳口型、傳動作、邊折邊畫,拍打圖片、擊鼓傳花,老師做動作或發出聲音,學生猜詞語、句子;老師說詞語、句子,學生做動作,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放松和喘息的機會,在快樂的游戲中學會交際,用快樂把孩子對作文的恐懼感沖得干干凈凈。
3.創設快樂情景
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而且喜歡表現自己這一特點,在課堂上增創一些生活化的、愉快的情景,讓學生表演。
在上新課時,可以采用情景表演的形式來組織教學。語言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 在口語教學中要根據生活來設置語言情景,讓學生在模擬中扮演不同角色來表演,從而提高口語的表達能力,小學生的對生活中直接接觸的事物比較了解,形象思維能力高于抽象思維能力,而只限于書上看到、學到的容易忘記,因為小學生的思維仍以感性思維為主,自然、真實、貼近實際生活的語言交際情景能夠使學生從心理上消除對所學知識的陌生感,能夠使孩子們感到親切、自然、充滿人情味,能使孩子適應生活,獲得經驗,得到發展,孩子們容易接受。
三、鞏固知識以及課外拓展15分鐘
在一節課已經進行大半時,學生已處于疲乏階段(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所以這時最重要的是通過特別的設計,再次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將語文口語交際進行到底。讓同學表演課文內容,不僅自由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把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而且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嫻敏.大膽地說,開心地學,創造地演【J】.外語教研,2008(25)
【2】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J】.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J】.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