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新

紫砂光貨壺捧在手中長久端詳,不亞于藏者在撫摸他的心水之物,“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說的就是這個理。花器也好,筋囊器也好,紫玉之間獨愛線條流暢、周身端正、氣宇昂揚的光器紫砂壺,這樣的壺捧在手中,人和壺沒有了絲毫的距離,壺身的溫熱通過你雙手的摩挲,慢慢傳遞給你的是一份自然和諧的熨帖和與生俱來的親近。一把紫砂壺,不僅僅是一個喝茶的容器,它融合了紫砂藝人執著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也賦予了紫砂藝人無限的氣勢和豪邁。
宜興紫砂光器是傳統的造型工藝品,對制作技藝和工藝水平要求甚高。一把既美觀又實用的光器茶壺,要求比例準確、口蓋緊密平整、塊面挺括、線條利落、氣勢挺拔、力度到位,其工藝水平毫不遜色于其它造型。
從藝多年,對紫砂光器的創作熱情不減,對歷史上優秀的光器作品的器形、泥料、技藝經常認真研究,分析它們的內在關系和本質韻味,讓文化、技藝、審美在個人紫砂創作之中融合貫通,創作出個性化的紫砂作品。在2009年的全手工比賽中,設計創作的“詠馨提梁壺”(見圖1)脫穎而出,獲得了一等獎,以下淺談一下創作體會。
1 觀念的更新
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文化事業欣欣向榮,為紫砂的發展提供了史無前例的大好機會。現代的紫砂創作不僅僅是傳統實用,它的內容隨著審美情趣、時代潮流的變化而拓展,從社會大文化的環境下來思考,突破原有的創作思維,融入現代設計理念和審美思考空間。該壺方直帶圓的壺身,充滿了內在的張力和雄渾的氣概。壺嘴上揚,中規中矩,寓意著方正、通融的生活態度。大度挺直的提梁和壺體基本等高,自然穩妥的和壺身融為一體,帶著勇往直前的力度,表現出壺的氣勢。同樣是方中見圓的壺鈕,穩穩地落在同樣端莊的壺蓋上,與提梁形成虛實空間相對應,使得立體的空間更加豐富且具有層次感。
2 裝飾的突破
光器作品的裝飾有濃妝點彩,也有銘文刻畫。傳統裝飾不斷被挖掘重復,有審美疲勞之感。這就需要創作者不斷探索、開拓新路。可以舊題新作,在舊的題材上賦予新的新式和內容;也可以另辟蹊徑,不斷豐富紫砂的內涵和表現形式。表現手法越新穎,紫砂的語言就會越豐富多彩,形象也會越豐滿。
作為紫砂形體的裝飾,形成紫砂絞泥最基本的作法就是用兩種以上色澤不同的泥,不均勻地相間交織,按預定的長、寬設計要求拍打成泥片,粘貼于所制坯體上,使全器應用絞泥成型。在絞泥的組成中可以用各種方法組接,形成多種紋理,有如木理紋、水波紋、流云紋、彩花紋和雨花石紋等。縱觀絞泥裝飾的紫砂壺,在提梁造型上裝飾的完美作品不多。在該壺的裝飾手法上,大膽采用絞泥裝飾:兩根絞泥條以壺紐為中點,十字交叉,難得的是線條直落、規整嚴謹,增加了制作難度。身筒略高,塊面飽滿圓潤,彎嘴瀉出,提梁從絞泥上斜出,別致而挺拔。用青灰泥作為主色的整把壺古樸而不失新意,在傳承古法的同時進行了全新的美學思考。因為對紫砂泥性的熟練掌控,用絞泥裝飾后的此壺特質顯著,自然之趣橫生,灑脫飄逸,讓人充分感覺到紫砂器皿的柔美精致、別具一格、含蓄深邃,悅目賞心。
3 技藝的探索
這把壺的亮點在于絞泥裝飾的完美演繹,但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是紫砂絞泥裝飾的生成不能脫離工藝因素,要把握好泥性,在不同泥色的融合中有一個關鍵所在——就是各種泥料的收縮率及燒成溫度必須完全一致,否則成開裂式矩崩,功敗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