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紅梅

摘 要 福祿壽喜,福當首位,可見中國人對于福是寄予很高期望的。一個“福”字,寄予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人盼福祈福,崇福尚福,紫砂藝人把自己的美好愿望融進壺器的設計中,而且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紫砂壺所呈現的文化氛圍之中,感受壺器里的美好世界。正所謂“一壺一世界,壺中有乾坤”,在紫砂壺里寄予美好的心愿,幾乎滿足了所有賞壺人的心理需求。
關鍵詞 紫砂;納福壺;福文化;藝術
紫砂壺是最佳的泡茶器具,這種茶具歷經幾百年發展,已成為一種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我國的傳統文化為紫砂藝術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在林林總總、千姿百態的紫砂壺器造型中,以傳統文化為題材而制作的紫砂壺,無一不是通過點、線、面的巧妙組合與泥色的渾然天成來展示它的形象美,以達到典雅、含蓄、古樸、端莊的藝術效果。因此,有人說紫砂壺藝是別出心裁、意在神韻。現以“納福壺”為例(見圖1),談談中國人對福的追求。
1 紫砂“納福壺”的造型特點
這款紫砂“納福壺”以簡練的線條構成了淳樸凝重的壺器形體,壺身仿官帽造型,通體飽滿而大氣,深厚且具有神韻;彎流修長,以暗接手法與壺身相連接,虛實結合,線條柔和,拿捏舒適;環形壺把與壺嘴的位置對稱、協調,增加了壺器整體的協調美;壺蓋的官帽設計不僅增強了壺的層次感,還豐富了壺器的含義;壺腹彩繪的“福”字分布合理,為此壺塑造了一個好的形象。紫砂“納福壺”細膩的紫砂材質,加上簡約、精美的設計,正是收藏的上選紫砂壺器。
2 造型的暗喻功能
紫砂“納福壺”仿官帽造型,通體飽滿而大氣,它的暗喻功能主要體現在壺身飽滿和仿官帽造型兩個方面。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中,飽滿、圓潤、豐潤等詞匯的感情色彩都是褒義。我國古代關于圓的文化,實際上是中國傳統的圓形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以對“圓”的親和為源頭,以儒、道兩家的圓道觀和陰陽五行時空觀為核心,體現了自然及其合規律的運動與主體審美的密不可分的聯系。這種思維模式,既合乎于自然,又超越了自然,成了人們在審美王國中所追求的“自由的境界”。此外,紫砂“納福壺”的仿官帽造型,暗喻了中國人崇尚高官厚祿的心理活動。人活一世,能福祿雙全,這恐怕是中國人追求完美的最高境界了。
3 紫砂“納福壺”的福文化
紫砂“納福壺”的壺腹彩繪的“福”字,蘊含著中國幾千年的福文化。到底什么是福?首先,平安是福。“平安是福”源自《莊子》所記的“平則福”。平安狀態,體現了人們對平和與安定生存的渴望。沒有平安,就沒有一切。“長命百歲”、“安度晚年”、“健康是福”、“安全第一”等等,都是祈福平安的寫照。第二,衣食是福。傳統的“福”字具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福”字是中國最古老的漢字之一,數千年前,我們祖先最初的祈福意識主要目的還是為衣食。直到今天,絕大多數人也還是把衣食作為福的主要目的。衣食代表物質層面,物質是“福”的前提,從“民以食為天”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些事理都是在強調衣食是福。第三,和諧是福。人們擁有衣食的物質和平安狀態,并不一定會感覺到幸福。人類對福的最高追求是精神追求,也就是和諧是福。“和”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成,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和諧是福始之于創建和諧社會。一個“和”字,涵蓋了謙和、和善、和順、和睦、和美、和諧等方面內容,從任何一個詞語中都可以找到幸福感追求點。和諧代表著精神層面,和諧是福是人們對“福”的一種精神感覺,符合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祈福觀點。紫砂“納福壺”蘊含了豐富的福文化,從某種程度上看,它就是吉祥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