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7月8日至12日,中法建交50周年慶?;顒禹椖俊摆w濺球中國畫歐洲巡回展”首展在法國巴黎盧浮宮卡魯塞爾廳隆重舉行。300多名來自中法兩國及其他國家的文化藝術界、收藏界、新聞界人士歡聚一堂,出席開幕式并參觀畫展。出席活動的有:中法建交50周年組委會副總專員克里斯汀娜·羅吉利女士、歐盟中國經濟文化委員會秘書長謝建中先生、中國駐法大使館文化參贊李少平先生、法國前駐華大使孟毅夫婦、法國前文化部副部長貝爾·阿士梯爾先生、巴黎前東京宮主席皮埃爾可奈特·戴圣榭爾先生、中非共和國王子巴都·德·卜卡薩先生、世界柔術冠軍法國電視臺體育欄目主持人文森特·帕里西先生、巴黎發展署負責人卡麗娜·比達爾女士、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基金會副會長宋克荒先生、羅馬尼亞前國家美術館館長阿得里安·布巴先生、巴黎大皇宮藝術財富展創始人兼法國比較沙龍主席保爾·阿里克西先生、歐華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主席文菲女士,以及相關機構負責人,專家學者和各國來賓。
7月9日下午,“趙濺球中國畫歐洲巡展學術研討會”在盧浮宮卡魯塞爾廳召開,研討會由中國美術理論家王魯湘先生主持,與會的有中法兩國及其他國家文化藝術界、收藏界、新聞界的專家學者和藝術家60多人。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趙濺球從西畫入手中西融合,從寫生入手,師法自然,勇于探索,不僅開創了中國畫新的形式風格與筆墨語言,而且給當代世界美術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中國山水畫家、浙江師范大學教授趙濺球出生于湖南益陽,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余年來,他潛心于探索洞庭湖區民居建筑與湖鄉自然山水風光的表現,他將西方繪畫技法、中國文化精神與哲學理念融入到中國畫的內容與形式之中,通過長期地寫生與創作,逐漸形成了強烈鮮明的個人風格,開創了具有獨特個人風格的藝術新境界。其中國畫作品曾參加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國畫《枕水人家》于2009年獲“中國當代山水畫大展”金獎。2012年3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洞庭尋夢.趙濺球畫展”,2013年在清華大學美術館舉辦“趙濺球中國畫展”。
本次展覽由歐盟中國經濟文化委員會主辦,北京嘉源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當代中國畫》雜志社、益陽市洞庭畫院協辦,中歐千熙投資有限公司、JINLISE 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共展出趙濺球的中國畫作品93件。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湖湘江浙的自然風光及民居建筑,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強烈的現代感。畫展將20世紀以來中國畫革故鼎新的現代性經驗,通過“新鄉土”敘事的方式,直接呈現在西方人面前。這種獨特的東方意味以其博大宏敞的氣象與沉靜幽謐的詩意引發了西方人的由衷驚羨與贊美,大有“蒼黃起處,中華文化復興”之感謂。畫展受到了法國藝術界專家學者及民眾的高度評價和普遍歡迎。
下面轉載部分領導、專家學者在學術研討會及參觀畫展時的點評發言(根據錄音及書面發言整理)。
王魯湘(中國國家畫院的研究員):
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中國畫家趙濺球的展覽在盧浮宮卡魯塞爾廳隆重舉辦,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趙濺球是當代中國一位很有代表性的畫家。一位當代的中國畫家,一般來說要面對五個傳統:一個是19世紀前中國古老的繪畫傳統,一個是從20世紀初引入中國的歐洲古典寫實繪畫傳統,一個是在歐洲寫實繪畫傳統上發展出的中國現代寫實繪畫傳統,一個是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傳統,一個是正在發展中的當代藝術。趙濺球幸運地遭遇到了這五個傳統。這就使得他的作品既不是回到19世紀以前我們中國傳統的古典主義,也不是20世紀我們中國的寫實主義,而是在傳統的古典主義的筆墨之上加上了現當代的超現實主義、超寫實主義的一些藝術觀念和想法,所以表面上看起來他是在回到傳統,實際上他已經超越了傳統。
克里斯汀娜·羅吉利(中法建交50周年組委會副總專員):
趙濺球先生的作品氣勢宏偉, 精微細致,充滿了和諧的哲理。中法建交50周年組委會能夠把這次展覽作為慶祝活動之一在此進行舉辦,是因為這次展覽是一場典型的能夠體現中法關系現狀和未來的文化活動。他充分體現了中法之間在文化藝術領域交流合作的深層活力。
謝建忠(歐盟中國經濟文化委員會秘書長):
為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一場以走出國門傳播中國畫藝術為主旨的“趙濺球中國畫歐洲巡回展”今天在這里揭開序幕。趙濺球先生的作品極具當代中國畫的代表性,在中國受到了專家學者的高度贊揚和美術界的廣泛好評。我們希望通過此次畫展以及學術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在充分展現中國畫風采的同時,也促進中法兩國人民在繪畫藝術上的共同繁榮發展。
李少平(中國駐法大使館文化參贊):
趙濺球先生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畫作不僅氣勢恢宏,極具震撼力,而且質樸、細膩、真誠。我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能夠讓法國的各界朋友更多地了解中國和中國的繪畫藝術,宣傳我的祖國,為中法建交50周年添加一個新的亮點。
卡麗娜·比達爾(巴黎發展署負責人):
尊敬的趙濺球先生,我非常榮幸,能夠在巴黎參加您的個人畫展。巴黎發展署非常高興能贊助和支持這次展出活動,中法建交50周年為中法兩國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機遇。今天,巴黎能迎來趙濺球先生在此舉辦畫展,使我們有機會向法國民眾和來自其他各國的參觀者更好地展示中國文化。在畫中,我能夠看到隨著秋風擺動的蘆葦花、蘆葦葉和屋檐之后那一抹青山綠水,為此我深感榮幸。
普尼·安娜(法國著名畫家、歐洲藝術家聯盟理事):
趙先生的畫是富有詩意的,那種微妙的、輕柔的感覺讓我很震撼,我對他畫作里體現出來的空間感感到印象深刻。那是一種非常寬廣的、美妙的空間。他的每一幅畫也是對參觀者發出的一個邀請,邀請你去漫步、去遠行、因為他的畫里有小徑、有河流,這都能把你引向遠方。
雅克·伯納(法國書信館館長、收藏家):
趙先生的繪畫技術非常高超。他積累了繪畫史上東西方各種繪畫技法,他的畫無論是線條還是空間,陰影還是亮處,他都把握得非常精妙,恰到好處,顯示了高超的技藝和深厚的藝術修養,他的作品給我一種非常清新、美好的感覺。
奧利維·格瑞特(法國著名空間學家、建筑師):
趙先生畫中木樓的榫卯結構,屋頂的逶迤起伏,煙囪的仰觀俯視,古巷的迂回穿插,處處顯現出中國人的智慧和畫家深邃的洞察力。我還對他在畫面上形成的空間結構特別感興趣,他用基本的素材分解成各種各樣的組合形式,再有序地編織在一起。但是編織之后,中間還有虛的空間感覺在里面,編織的虛實空間里有一種美妙的旋律在流動,打破了現實的空間觀念。
奧利費·格萊德(法國藝術評論家):
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畫的“聲響”效果,因為我看到畫作的時候,仿佛能聽到一種沙沙作響的聲音,而且這種聲音在畫面當中有空間,有“虛”的東西存在,所以又給我一種回聲的感覺。哥特說建筑是一種被凍結的音樂,我覺得繪畫也是這樣,在趙濺球先生的畫里面也能找到這種感覺,他能給人一種聲音的感覺,這種聲音是一種幽靜無聲的狀態,也可以是一種震耳欲聾的感覺。
亞力山大·羅帕提克(法籍南斯拉夫裔著名畫家):
趙濺球先生是一個繪畫天才,繪畫水平已達到一個非常高的境界,我認為他的繪畫已經超越了現實,是具有未來意義的畫作。站在趙先生的作品前,我一下子就感覺到了一種靈魂上的寧靜。
梁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
趙濺球先生的作品可以用“新鄉土藝術”來概括。為什么說“新鄉土藝術”呢?因為一般的鄉土藝術都是到民間、到鄉間吸取一些元素,就像印象派的高更去塔希提島學習民間藝術一樣。也就是說從民間藝人那里吸取一種語言的方式來融進自己的藝術,這是以往常見的方式。但是趙濺球先生的這種“新鄉土藝術”是屬于學院派的。這可能跟他大學教授的身份有關,也就是說他比較注重一種嚴謹的學習追求,把民間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藝術當中去。我相信他的這些作品拿到歐洲來展覽,會在中歐文化交流中產生有益的反響。
文菲(歐華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主席):
趙濺球的作品里的洞庭、瀟湘、漁船、月夜、霜露、秋歌……甚至更多的夢中故鄉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突然讓我這個海外游子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當你仔細品味每一幅作品,這些作品可能是因為飽含了天地之氣韻,讓人感到了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讓你情不自禁地靠近,再靠近,你想看清楚畫面的每一個細節,如同你想看清楚夢中故鄉已經遺失的遙遠記憶。
路易·露西亞(法國著名畫家):
趙先生的畫作可以說每一幅畫都給我一種激動的感覺。他畫作中精微的細節和恢弘的氣勢讓人震撼。他畫面的立體感、空間感特別強,已經超越了中西繪畫的傳統,但又具有真實感和新鮮性。我現在說話的時候仍然為我剛才看到的畫作而感到激動不已。
李兆忠(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在我看來,“騾子”美學的最高境界,就是中西美術的深度融合,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依據這個標準,趙濺球繪畫的價值就彰顯出來了。在他的作品中,既有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意境、筆墨,又有西方寫實主義繪畫的光影、質感、色調,還有西方現代繪畫的理念、構成,三者不露痕跡地融為一體,給人一種新鮮感、陌生感。當然最重要的是,趙濺球以這種雜交的藝術語言,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且打動了觀者。
蘇珊娜·納吉(法籍匈牙利裔著名畫家、歐洲當代藝術學院院士):
非常感謝趙先生給歐洲帶來這樣優秀的畫作,他的作品好像一幅幅長長的詩卷,使我看后感到非常振奮。我覺得應該讓他走進歐洲的畫室里邊,讓更多的歐洲藝術家來了解他的技術。我想,他對我們的繪畫技術肯定會有所幫助。以后,讓我們的歐洲藝術家能夠有機會到中國他的畫室里邊和他一起用他的技術進行創作。我非常期待和他一起這樣創作作品。
皮埃爾可奈特·戴圣榭爾(巴黎前東宮主席):
很榮幸能在盧浮宮卡魯塞爾廳的趙濺球畫展的開幕式上認識這位杰出的中國藝術家,我非常欣賞他的作品,他的作品不僅高雅精致,而且閃耀著中國千年傳統文化的光輝。
瑪麗·勒諾格(法國銀行家、收藏家):
沒有任何詞語可以用來形容趙濺球先生的作品給我帶來的震撼和感動!他的繪畫在形式上有獨到的東方神韻,清新、悠遠,令人想象無窮。他的技法是精致的、典雅的,蘊含了豐富的審美趣味和藝術效果。他的作品已經深深地觸及了我的靈魂,激蕩著我的情感!能夠在巴黎與這樣的大師相遇,在盧浮宮展廳里,在每幅精細而深刻的作品前駐足欣賞,真是三生之幸!
阿吉(巴黎雜志社記者):
巨大的畫幅,淡雅的田園風光和無與倫比的精工細作…… 趙濺球先生的作品已經超越了對美的追求,因為大自然的密碼已經被他破解。他的作品開啟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意識和審美意識。他的畫作將我們帶入了東方的田園境界,也給予我們關于人與自然關系話題的深刻思考。巴黎FRIVOLE采訪了這位天才畫家,來一起揭秘他解碼的大自然。
文森特·帕里西(世界柔術冠軍、法國電視臺體育欄目主持人):
趙先生作品的尺幅和規模都很大,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度和細節,配以柔和的色彩表現,在每個細微的視圖里都能凸顯出幾乎難以察覺的運動效果。線條充滿了美妙的節奏和旋律,帶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運動的美感,這的確是太神奇了!
拉歇爾·克露(法國著名畫家、藝術評論家):
當我看到趙先生的作品時,那些小時候在中國旅行時的種種細碎的、暖暖的情感又重新將我包裹起來。而在仔細觀摩和沉浸于這些藝術大作的每個細節和故事之中時,這樣的情感又十倍地迎面撲來。就像欣賞故宮一樣,我可以花好幾天的時間細細地品玩趙先生繪畫中的風景,欣賞它的每一個細節,因為這些作品是如此的完美!
巴都·德·卜卡薩(中非共和國王子):
在寬敞的展廳里可以賞鑒富有詩意的畫作,而且還可以徜徉在中國水墨山水的細節之美當中,讓人進入到一種美不勝收的境界之中,可以游覽,也可以坐臥休憩,不愿離去。觀看他的畫,整個心境像被清風明月包裹,有一種說不出的美妙和諧,詩意濃郁。趙濺球先生當之無愧于田園畫家的稱謂。
羅曼·布拉奇(法國里昂市議員、七區副區長):
趙濺球先生的作品是中國水墨畫的完美典型。他作品的主體是古村,以及古村四季的更迭和不同季節的景致。有些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這些由線勾勒出的中國山水,仿佛是一些沒有太多靈性的景物。但它們絕不是這樣!趙濺球先生的作品恰恰與這一印象相反,它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古典主義,一種寓意深遠的、富有神韻和動感的藝術。
丹尼斯·卡爾 ?(法國著名表演藝術家):
我是“少即為多”觀念的忠實捍衛者。趙濺球先生的作品即是這種觀念的典型例子。用極少的色彩描繪出很純粹的畫面,深刻而美麗地展示出中國的山水與建筑。這樣單純的簡約達到了完美的和諧統一,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我們的眼睛跟著趙先生的創造在旅行,讓人仿佛置身于夢想與現實交匯的浮光里。
卡麗娜·利瑪(法國電視臺休閑欄目主持人):
他的作品在宏觀之中充滿了微觀之美,細節賞心悅目,精彩紛呈。單單為這些作品喝彩是不夠的。他的藝術是對流年歲月每個瞬間的永恒記載,在他的作品里,時光是停滯的,讓人回歸到一種永恒。這些作品是富有意趣和情感的,而這樣的情感足以震撼我的靈魂。
雷諾·都瓦勒(法國著名喜劇演員、導演):
非常榮幸能在盧浮宮這個充滿藝術與歷史的神秘之地參觀趙濺球先生的畫作。感謝他為我們帶來如此偉大的作品。我們行走在充滿詩意的繪畫作品之前,畫中小橋流水引領著我們進入畫卷豐富而奇幻的世界。徜徉在作品敘述的一個個獨特的故事里,我變得沉默、陷入沉思。希望盧浮宮今后能多收藏一些像趙濺球先生這樣的作品,讓這塊藝術圣地不斷放射出新的藝術光輝。
馬丁·布萊頓(南美著名畫家):
趙先生的作品為我們呈現了他的人生,讓觀展的過程變得親密起來。他為藝術開啟了一扇通往靈性、神圣和冥想的門。入口處是這個世界變化萬千的風景,門后則是一片寧靜而有豐富情感的樂土,一條通往幸福的漫漫旅程。這些作品是給予人類面對自然時追本溯源的獨特禮物。維爾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奏響了四季,而他的作品駕馭了四季,征服了時間。
伊夫·柯布里(法國藝術史學家、評論家):
繼承中國古典繪畫藝術的純凈風格,趙先生運用自己獨創的繪畫技巧,用自然主義的視角來呈現他的家鄉湖南的美。他用繪畫為我們深刻地展現了中國之萬象。無論是充滿性靈的原始生態,還是一個個尋常百姓人家,他在用畫筆描述著生命和亙古不變的四季所產生的共生共鳴、和諧相印的節奏。他在光與影之間建立了一種詩意的和諧與平衡。
趙濺球
1955年生,湖南益陽人,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曾任益陽縣政協常委。益陽市第二屆政協常委。1984年至1999年在赫山區文化館工作。1996年至1999年任赫山區文化館館長。2000年調入湖南工藝美院任教授,2005年調入浙江師范大學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后師承于曾景祥、鐘以勤、杜滋齡先生。2012年3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洞庭尋夢——趙濺球畫展”。2012年9月中國畫《洞庭秋月》獲“湖南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工程展”一等獎 。 2013年7月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趙濺球中國畫展”。2014年7月在法國巴黎盧浮宮舉辦“趙濺球中國畫歐洲巡回展”。
現為浙江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中國畫學會副主席。作品入選第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美展等全國性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