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京生



看立勇的畫,似乎能使我們與古代經典大師交談,他的畫語言新穎,境界高邁,古意盎然。這是立勇立足現代人的生存經驗重新審視古人文心的必然結果。所以,看立勇的畫,我們的生命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灌注具有中國文化屬性的高邁、優雅的人生觀念以及灑脫而穩健的生命意旨。
總體上看,立勇的畫,畫得有聲有色,從不拖泥帶水,從他的畫作中,你可以感覺他畫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是他的“心靈之詩”借助筆墨傾訴的表現。重要的是,倘若我們從他的作品中切割出任何一個局部放大,都是非常好看而相對完整的畫面。立勇畫的《家在青山白云間》,便是這樣的具有“心靈之詩”屬性的好作品。從這幅作品的任一局部中,無疑可以看到他的筆墨語言本身,就是對歷史文化精神的呼喚,它們能夠帶領我們走進唐詩宋詞所表現的那種詩化心靈的空間。于是,看立勇的畫,就好像我們在看一件有意味的案頭古董,既看到了歷史,又看到了文心,還看到了與這個文物相關的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存在。在這個意義上,立勇繪畫中的筆墨造型,便是因為承載著這樣的歷史、文心乃至人的思想情感,使我們感到他的繪畫的形式語言,定然是披沙瀝金,重整文心,而又是以現代人的感受再造山的“心靈之詩”的變現。
劉立勇的山水是一種寫意、抒情、遣興于高雅文化意旨下的表現。他的畫,筆精墨妙,形式語言清晰而準確,境界是極為高邁的,具有理精于畫,妙極山海的美質。在當代山水畫家群體中,他的繪畫確實是達到了極高的境界。在立勇的繪畫中,總有一種指向高天的態勢,這實際上是把人引入一種更高境界的特殊語言形式,在這種形式中,境界、精神等內涵,無不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他以山水為素材,導演著心靈述說的戲劇的表現形式。所以,欣賞立勇的山水,一種崇高的文化精神意旨會在我們的心中悠然而升起。
劉立勇的畫,如嵚奇磊落、風流倜儻之士的爽朗大笑,清亮而又舒爽。立勇曾說:“余每每臨畫,感悟異出。”其實,立勇每每“師造化”,深入自然,同樣能夠“感悟異出”,但他卻偏偏拿出“臨畫”而言之,這卻是大有深意的。其中,寄存在中國古代繪畫經典文本中的諸多目前已經成為絕學的思想和觀念,在立勇對經典繪畫進行研習時,被他挖掘出來,并用于指導自己的繪畫實踐。譬如,“象數學”就是劉立勇從中國古代繪畫經典圖像中挖掘出來的特別寶貴的文化遺產。
一言以蔽之,立勇的畫,充滿了自然的蓬勃生機,所以看他的畫時,他的作品好像無時無刻不在我們心里成長。這就表明,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立勇已經把自己修煉成一位能夠懂得中國文化精妙道理的人了。所以,他也就具有了超出一般人的特殊的聰明才智——這是立勇能夠立足中國文化語境,把他所承接和理解的精妙的文化道理表現為繪畫,并以自己靈明秀出而清新剛健的氣質灌注于他的繪畫所使然。所以,欣賞立勇的繪畫,我們也就自然而然能夠看到他的繪畫筆墨猶如日月之明,他的繪畫意味就像高山大海那樣豐富多姿。
從立勇2006年所畫《巴中印象》《巴中煙雨》《去看南溪新水生》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一筆一墨,乃至通篇的造型意態,都是他的真元之氣的表現。他把筆用墨,能夠抱一守中,舉意宅心于山川、溪瀑、樹木,故其繪畫能夠得其“天地大德”。他的這些得其“天地大德”的作品,筆法頓挫有致,干凈利落,無拖泥帶水之弊,而且氣息醇厚,剛中有筋血,柔中有風神,有很強的韻律感,故而,通篇有著和諧、含蓄、活脫以及縱逸奔放、浩蕩奮起的美感。所以可以說,劉立勇的繪畫,是文化自信的產物,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作畫,取象不惑,筆法灑脫而恣肆放達,氣象跌宕奔騰,不失風流倜儻之態。
總之,《周易》中說:“天地之大德曰生。”這是中國人一以貫之的文化觀念。史載,有人見周敦頤窗前雜草不除,問之,周敦頤回答:“上觀天地生物氣象。”這是常為后人稱道的理學言論。此語表明中國人附和于自然大道的人事自然生意的重視。的確,立勇無疑是深明此意的。因為,立勇的繪畫實踐表明,他的繪畫的創作過程,無疑就是如上所述的一次嶄新的藝術生命的成長過程——這就是立勇的立足中國文化傳統而具有鮮明個性的創造,最值得我們珍惜利用,也是最值得我們欽佩的地方。我們相信,只要機會成熟,他今后還會攀上更高的藝術高峰。
劉立勇
字石虹,1970年生于河北巨鹿,號古風堂主、馬房畫人,現居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邢臺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邢臺書畫院副院長、河北省詩書畫印協會副會長。2001年進修于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水畫高研班,2005年中國畫研究院李寶林工作室訪問學者,2007年中國國家畫院范揚工作室訪問學者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美術展覽并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