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勤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20-02
幼兒園一日活動,是指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即班級(園所)每天進行的所有教育活動。班級氛圍的民主、平等、寬松,一日活動的科學、有效,是提高保教質量的基礎,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質量,直接影響幼兒當前的快樂成長以及終身發展。我園是《指南》實驗園之一,作為一所省級示范性幼兒園和教科研基地,幼兒園有一支較高素質的保教隊伍,雖然日常教育管理過程中嚴格遵循相關保教規范,倡導務實的園風建設,營造了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廣大教師心中也牢記“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是教育”的理念,但是與《指南》中相關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有些老師在理解“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時還不夠深刻,幼兒日常教學過程中存忽略生活教育的問題,比如集體行為過多,無法保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及自由活動時間等。另一方面,一些老師無意識的剝奪了孩子們能力發展的契機,在責憑心的驅使下,老師對孩子“過度保護”,認為孩子在自己的看護下以“不出問題”為首要原則,或者在孩子面前缺乏必要的耐心等,這些均有可能使孩子失去自己動手、主動參與、實踐操作的機會,對孩子的發展反而不利。因此,在一日生活中全面落實《指南》、更好地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更新觀念是前提
1.積極培訓
《指南》相關說明中對幼兒的一日生活做出準確說明,要充分重視幼兒生活中游戲及生活的重要價值,通過創設情境教學法,對幼兒的一日生活做出合理安排,使幼兒在生活中最大限度的獲得感知、操作、親身體驗等,以滿足其情感、知識、能力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指南》的重要價值可以通過幼兒的一日生活直觀的體現出來。因此,要基于困惑及需求的層面,遵循“以幼兒為本、以幼兒園為本”的原則,組織幼兒教師多參與各種培訓活動,在園本教研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對《指南》的基本精神進行深入理解,熟練掌握,在反思中運用,在運用中反思,引導教師樹立大課程觀、教育觀和整體觀。
2.確定方向和重點
在確定研究方向時,我園就以“科學安排幼兒一日生活環節”為核心,并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設置不同的生活環節,經過細化、落實以引導、支持幼兒的能力發展。比如小班幼兒生活環節設計的主要內容就側重于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與提升,中班幼兒則主要注重其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大班孩子則為其創造更多的機會,逐漸培養其服務班級、服務他人的意識,培養責任感和自信心等。
3.提出要求
在組織各年齡班幼兒開展一日活動中,要求教師不僅要注意整體性,還要體現出教育內容的綜合性,教學方法的趣味性與生活性,將各種教育資源合理的綜合起來,使得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均投入更多的興趣,將活動的互補作用充分的體現出來,真正實現“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的教學理念,孩子們可通過愉快的游戲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使得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整體。
二、合理安排時間是保證
《綱要》中有明確的要求,即要在保證一日活動穩定性、靈活性的基礎上,遵循秩序性原則,以滿足幼兒的合理需求,充分考慮孩子的個體差異。只有孩子在一日活動中充分的活躍起來,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實現情感、能力、知識的全面發展。
1.優化一日活動安排
老師在設計活動計劃時,要兼顧健康、語言、科學、社會、藝術等五大領域的內容,并做好粗略安排,以提高計劃實施的目的性與實效性。每天均要合理安排健康運動及學習內容,每周對生活活動、游戲活動等進行統一的安排;結合孩子的生長需要對課程進行合理選擇與調配,盡量保證上述五大領域的平衡與協調。在安排一日活動計劃時,做到生活、游戲、運動、學習活動協調兼顧,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做到科學保教。
(1)加大作息制度的彈性。提高幼兒一日活動時間安排的靈活性,摒棄一日活動時間逐段安排的制度,一日活動僅將大塊的活動時段定出來,如早操、午餐、午睡、離園等環節,其余的小時段教師可以根據班內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合理安排。如幼兒午睡起床時為幼兒安排蘇醒音樂,時間從14:25開始,各年段根據孩子的生理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尊重孩子的需要。
(2)創設自由空間、時間。晨間、餐后、區域、離園等都是孩子的自由活動,教師不僅要保證活動時間,還要體現幼兒參與活動的自主性。如區域活動時,教師要創設、提供豐富的材料,孩子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活動,有效地提高單位時間內活動場地的利用率。
2.弱化過渡,自主生活
雖然表面上看幼兒園生活活動是由一些重復、瑣碎、常規的事情組成,但實質上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教育因素。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存在諸多的過渡環節,如果老師有意識的采取消極控制、整齊劃一的作法省略此類過渡環節,雖然可提高活動效率,但卻對幼兒的能力發展、心理發展極為不利,因此老師要盡量弱化過渡的痕跡,對過渡環節予以優化,減少消極等待的時間,具體作法如下:
(1)關注細節,強調幼兒的個體差異。老師要對每個環節的過渡了如指掌,比如不同的幼兒在等待中會做什么?該做什么?如喝水、如廁環節,教師可以分組按需進行,避免等待。
(2)采用活動式和信號式減少消極等待。在喝水、如廁等生活環節中,以腦筋急轉彎、知識問答、手指游戲等幼兒喜歡的小型游戲銜接,實現活動轉換過渡的方式。還可以利用音樂、鈴聲、動作、手勢等信號,吸引幼兒注意,將幼兒的興趣自然轉向下一個活動,實現活動轉換過渡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要有意識的為幼兒創設自主的生活環境,將不必要的集體活動、過渡環節等減少至最低程度,盡量減少消極等待的時間,使得每個孩子自主安排活動的機會、時間更加充足,從而根據自身的能力、速度、節奏等進行一日生活,提高其一日生活的質量,通過生活實踐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培養其獨立、完善的人格。
三、生活教育為主體
幼兒一日生活的主要內容是直接經驗,即日常生活,對于心智發育尚不成熟的幼兒而言,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游戲、交往、探究等行為也是學習的過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倡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論:“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以幼兒的日常生活為著眼點,充分關注幼兒的日常生活,根據孩子實際的生活經驗編排幼兒園的具體課程,在分析各年齡段幼兒心理特點的基礎上,研究幼兒的生活與學習相互影響的生態關系,在幼兒生活中融入豐富的活動主題。需要注意一點,即幼兒的年齡特點不同,生活主題教育的比重也存在差異,年齡越小,生活活動對其影響就越大。
1.以幼兒興趣為著眼點
通過觀察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即可發現幼兒的興趣,例如:一次中班美術活動中,幼兒用不同的顏料印畫,有幾位孩子用手指反復蘸不同的顏色,在游戲過程中他對顏色的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老師發現后便拿來更多的顏料,鼓勵其大膽實驗,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對顏色的認識又加深了一步,于是逐漸形成了一個有關色彩知識的教育活動。由此可見,幼兒在生活中的表現會傳達諸多信息,只要老師細心觀察,及時捕捉,即可擴展成各個領域的教育內容。
2.強調各教育領域的整合
《指南》中對各年齡段的幼兒均提出了不同的學習發展目標,觀察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可知,《指南》各領域的目標與幼兒的生活均有直接的相關性,生活中每個環節均體現出極大的教育價值。比如孩子早上入園、下午離園時,就體現出幼兒健康領域的教育價值,幼兒的情緒發展是安定、愉快的,而且對幼兒園生活的適應能力也比較強;語言領域的教育價值則體現在幼兒可聽懂常用語言,主動與他人溝通,完整、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愿等;社會領域的教育價值則體現在幼兒愿意與他人交往,且與小伙伴可友好相處等??偠灾?,生活整合了幼兒能力發展的各種信息,每個環節均是《指南》中各個領域目標的直接或間接體現,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生活環節的教育價值,提高幼兒一日生活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將其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3.通過生活實踐活動,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生活實踐活動中,能讓幼兒發現問題并探究解決問題的方式。例如:社會活動《怎么辦》中,讓幼兒在設置的情景中體驗并解決“著火了怎么辦”“突發急病怎么辦”等等。孩子們通過交流、議論獲得了許多新的生活經驗并激發了幼兒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勇氣和能力。蒙臺梭利說過:“幼兒有強烈探究環境和周圍一切的本能,這種生命的沖動促使幼兒從生活中學習并發展自我?!庇變簣@為幼兒創造的生活越豐富,他們從中能夠學到的東西就越多,所積累的經驗就越多樣、越廣闊,幼兒的發展也會越有質量。我們要珍視幼兒生活的價值,讓幼兒回歸生活,回歸大自然,去感受周圍的人、事、物及其關系,探尋感興趣的事物,在生活中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
[2]《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