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利 冷靜 張曉文
【摘要】針對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中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檢體診斷學教學改革,提高學生臨床實踐能力,使學生畢業能順利通過中醫助理醫師執業資格考試。
【關鍵詞】醫師資格考試 檢體診斷學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院級科研課題(項目編號:2014064Y)。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255-01
體格檢查是助理執業醫師、執業醫師實踐考核的重要內容,也是中醫高職《診斷學》教學的重點內容。提高診斷學教學效果,是培養醫學生臨床基本功的重要保證,也是目前醫學院校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本文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現狀,對于我院中醫類專業的診斷學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1.醫師資格技能考核現狀及目前教學現狀
衛生部新聞中心公布的歷年醫師資格考試的通過率顯示,執業醫師報名的人數逐年增加,但總的通過率由68.4%下降至18.9%。對失分率的統計結果分析,失分主要集中在基本技能和體格檢查。[1]另一方面,我院中醫學,針灸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只有兩年,兩年中要學習中醫,西兩大課程體系,時間緊,任務重,學生畏難情緒較重;加之以前考核主要是筆試,教師學生對實訓課普遍重視不夠,課時少,學生實踐操作機會少,動手能力差。在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實踐技能考試中,西醫類操作占到了50%,其考試成績的水平直接影響學生能否參加理論考試,為此,加強學生實踐技能培養,提高學生體格檢查基本功,為學生拿到從醫資格證,將來為百姓健康服務尤為重要。
2.改革措施
2.1修訂課程大綱,調整實訓課時
根據教育部對高職高專,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要求,結合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制定適合高職高專特色的教學大綱。體格檢查既是重點也是難點,貫徹精講多練原則,在總學時不變情況下,實訓課時由原來12學時調整為42學時,理論實訓課時比調整為1:1.5。
2.2強化體格檢查基本手法訓練,“教、學、做”一體化
重視實訓課體格檢查訓練過程,勤指導,嚴要求。實訓課采用先講授基本理論、操作注意事項(重點難點突出講授),后觀看標準查體錄像,再教師示教的方法授課,最后讓學生分成小組自由練習,同步播放電教片,反復強化。教師授課時時刻注意學生反應,及時了解其掌握情況;要反復示范不易掌握的手法,耐心細致的指導;要提高自身素質,注意言傳身教,示教動作要嚴格按照大綱要求:語言既要準確,又要通俗易懂;查體手法嫻熟,有條不紊;按照執業醫師資格考核評分要求訓練學生操作能力:講授盡量精煉,操作時間要充分,多給學生動手機會,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及時糾正學生訓練過程中的錯誤,并考查學生訓練情況,力爭每個學生達標。[2]
2.3加強輔助教學,補充教學資源不足
首先充分利用已有的實訓儀器,如心肺聽診模型,其模擬基礎聽診、病理聽診于一體,讓學生反復練習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心肺聽診內容,另外,購買了體格檢查教學光盤,使學生接觸近似于真實的病例特征,如二尖瓣面容、甲亢面容、黃疸、水腫等病理體征,能讓學生親臨病床旁的感覺,使教學更具趣味性、真實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欲望,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也彌補了臨床見習機會少的不足,為學生畢業后參加醫師資格考試和進行臨床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
2.4引入案例教學,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診斷學是聯系基礎課與臨床課的一門橋梁課,它關系到能否使學生順利地從基礎課學習進入到臨床課的學習,因而在講授診斷學時,應盡量有意識的聯系臨床課。如肺和胸膜檢查講授完后,引入典型病例,先展示病史、臨床癥狀。如男性65歲,有10年慢支病史,因受涼感冒后出現咳嗽、咳膿痰、明顯氣短一周入院。然后引導學生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分析可能在肺部望觸叩聽體格檢查中出現的體征,作出初步診斷,最后再展示病例查體部分。學生分析的體征與病例實際體征一致,學生產生成就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綜合分析能力也得到了訓練。
2.5實習前強化訓練
學生兩年在校學習結束進入臨床實習前,安排一周臨床實踐技能集中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全身體格檢查及外科的無菌操作、換藥、拆線等,安排專職教師分小組帶領學生進行查體訓練,按照執業醫師考試大綱要求,糾正不規范操作及手法,并在培訓結束后檢測學生查體手法,使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胸有成竹”,也受到了實習單位的好評。
2.6改革考試方式
改變以往診斷學考試以期末筆試為主的考核方式,強調理論與實踐考試并重,考試采取平時成績,技能考核成績及理論考試成績按比例相加作為總成績的方法:把平時課堂提問、測驗、作業、實訓課時的隨機抽查考核結果綜合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10%,期末實踐技能考核占20%,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占70%。技能考核按醫師資格考試要求,2名學生一組,學生抽題,現場一邊操作一邊描述,由2名老師現場打分,同時說明給分理由。這樣理論與實踐綜合進行考核,有利于培養醫學生融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使學生有扎實的基本理論和較強的實踐能力。[3]
總之,結合醫師資格考試,我們對檢體診斷學教學進行了初步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還存在很多不足,為了進一步提高診斷學教學效果,提出了進一步改革思路:(1)加大實訓投入,引入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系統及考核系統,優化實訓環境;(2)增加臨床見習時間;(3)任課教師輪流進修學習,適應迅速發展的臨床醫學;(4)與國家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核接軌,設計、組織、實施診斷學實踐技能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李璟怡,郭雯輝.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為導向的西醫診斷學教學改革探索[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4(3):125
[2]聶景蓉,雯詩琪,楊麗潔,金娟,顏勇平.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探索診斷學教學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3):49
[3]楊繼蘭,潘濤.談如何提高診斷學教學效果[J]中醫教育ECM 2008,27(1):33
作者簡介:
李軍利(1964),女,陜西歧山人,副教授,醫學學士。主要從事診斷學、西醫內科學等臨床課教學工作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