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要】從中職數學的一個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案例出發,具體敘述這個案例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依此案例為基礎,分析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本質特征是“以學論教”,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發展”,以及揭示發展性評價實施的一般流程。
【關鍵詞】數學 發展性 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145-02
隨著新一輪課堂教學評價“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全面推進,廣大數學教師也在努力地將課改新理念踐行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但是如何具體的實施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仍是大部分數學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本文試從一個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案例出發,解析中職數學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涵義及實踐操作。
【案例】在數學課堂上,一位剛從普通高中調入的G教師,面對數學學習能力較差的中職生,顯得有些無所適從。他認真地上完了一堂課《正弦函數的圖像》。以下是其中的一個教學片段:
G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列表、描點、連線,得到了正弦函數的圖像,接下來,教師指導學生用“五點法”畫正弦函數的簡圖,他讓學生觀察圖像,獲得五個特征點,強調指出,“正確建立坐標系,要注意x軸與y軸上的單位,?仔取3.14。”然后讓學生自己畫圖,過了 5分鐘,大部分學生坐標系不能正確建立,如x軸與y軸上的單位不會取,單位刻度不會標……
【學生評價】課后,及時對學生展開調查與座談,調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的掌握、自己的主動參與程度、學習過程中心情的變化等,并做好記錄,進行匯總。
【課后評議】之后,所有參與聽課的教師集中到了一起,就剛才這堂課的教學質量作整體分析。首先是執教教師G就教學設計作了說明,對教學過程與效果作自評,并針對的預設的評價指標作相應的等級評定。
接著是執教者與聽課者展開面對面的評議活動。對照預設的評價標準與學生的評價調查,聽課教師紛紛發言,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肯定了教學過程中的優點,也提出了問題與不足,如不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不能把握學習的難點問題,在教學中遇到問題時不能機智處理,教學目標落實不到位等。對于普通高中調入的G教師,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虛心改正嗎?
數學學科督導Z教師又將學生評價的結果向大家作了分析,同時觀察了G教師的表情,緊張局促。如何選擇適合G教師的下一步教師發展目標呢?Z教師提出建議,讓大家一起思考這節課最集中的問題是什么,能不能將此問題作為G教師的教學發展目標,作為她今后的教學重點要突破的對象。很快,大家討論的焦點集中到“五點法作正弦函數簡圖“這個重要的教學內容上,提出雖然學生已經觀察出這五個點,但是真正動筆,還是無處著手,特別是坐標系上單位的選取,導致課堂學習與思考效率不高,教學目標未能達成等,建議“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作為下一輪的教師發展目標。
【二次上課】G教師對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全面的整理分析,并且又找學生座談,傾聽學生所想,再對同一內容作了二次備課。她從“適合學生的教法是最好的”著手,重新設計教學環節。過了二天,在另外一個平行班再次上課,以下是調整后的教學設計片斷:先組織學生觀察圖像,得出五個特征點后,與學生一起作正弦函數的圖像:列表、描點、連線,先讓學生動口、動手,讓學生發現問題,然后一起合作探究,教師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坐標系的建立,以突破難點,圖像作好之后,讓學生互相評價,并將好的作品進行展示。
【再次評議】評價者與評價對象再次集中,進行課堂教學評議。首先,G教師概括性地指出了上次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本次教學著重突破的教學重點,并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作了自評。接著,所有聽課老師緊扣執教者的教學發展目標,各抒己見,對比前后二次課,集中分析了本次課的進步與不足。大家七嘴八舌,一起研討,不斷地有新的思維火花迸發出來……
督導Z教師贊同大家積極思考與暢所欲言,對G教師的第二次教學作了全面的肯定:學生不僅會作正弦函數的圖像,更培養了學生勤于動手,勤于思考,善于合作的主動學習方法。同時,要求每一位聽課老師都要把教學過程中的收獲、隨感、心得、反思及時記錄下來。
【形成教師反思】每一位聽課教師與G教師都撰寫了教學反思,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談了對這堂課的評價與思考。當然,這一次的反思不是對這堂課思考的終結,而是一次學習的機會與備下一堂課的開始。
【案例解析】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是新課程背景下對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的創新探索,它與傳統的課堂評價有著明顯的區別:它不僅注重教學的效果,更注重教學的過程、學生的發展與教師專業的發展。從上述案例著手,分析實施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關注什么?它的實施流程是怎樣的?
1.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強調“以學評教”。從上述案例看來,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緊緊圍繞著學生的學,課堂上學生學什么,怎么學,效果怎樣,是不是會主動學習,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態度的變化等,課后找學生調查、座談,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心理所想,真正做到“以學為主,教是為了學”。
2.“評是為了更好地教”。從案例評價的過程來看,首先,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其次,它促進每一位參與評價的教師的發展。再次,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有利于加速課堂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并且能為課程改革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從而調整課程改革的方向和進程。
3.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有清晰的流程
首先,學習準備階段。學習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相關理論,學習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指標體系,為下一步搞好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工作提供了準備。第二,評價操作階段:評價的準備——聽課——學生調查——集體評課。評價對象準備上課,評價者認真聽課,并做好記錄,評價對象聽取學生、同事的不同的想法與建議,及時整理分析,形成評價的初步結論。第三,探索整改階段。評價者依據所掌握的信息,與評價對象展開面對面的交流,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并一起分析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設定改進方案。第四,發展提高階段。評價對象在之后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從改進方案出發,積極探索與實踐,逐步改進問題,并建立教師發展性評價個人檔案。
參考資料:
[1]郭熙漢.何穗.趙東方.教學評價與測量[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2]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