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風 閆永旺 劉素霞 張利文
【摘要】分析了內蒙古科技大學的大型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為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以及提高使用效率,提出了大型設備管理改革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大型設備 管理 使用效率
【基金項目】內蒙古科技大學2014年度教學(教改)研究項目(JY2014086)。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233-02
近年來,隨著我校學生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國家對教育事業(yè)的投入增加,大型儀器設備添置數(shù)量明顯增多。這對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F(xiàn)有1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223臺,10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19臺。隨著學校對大型儀器設備投入的增加,我校大型儀器設備的總額占儀器設備總額的比例越來越大,但是部分大型設備使用效益較低。據(jù)統(tǒng)計,我校大型儀器設備機時利用率平均為20.3%。如何管理好這些價格昂貴的設備,使其充分發(fā)揮對教學和科研的支撐作用,提高設備利用率,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1],一直是我們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1.我校大型設備管理現(xiàn)狀
內蒙古科技大學是以冶金和煤炭開采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大型儀器設備的購置主要由各二級學院及專業(yè)論證申報,學校審核批準進行購買。雖然大型儀器設備在學科建設、教學科研以及科研成果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2]。但是,充分發(fā)揮大型儀器設備的資源優(yōu)勢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1.1 大型設備的管理比較分散[3]
院系實驗室購置的大型儀器設備服務于某一專業(yè)學科,院系實驗室分散、面廣,規(guī)模相對較小,管理難以到位,大型設備基本上由實驗人員進行管理和操作,測試分析服務的質量失去了制度保證。因分散配置,機時利用率低,當然造成運行成本高。目前我校大型設備仍然主要由院系實驗室管理,其服務范圍僅限于本院系。而一個院系的測試實驗任務少,設備常常處于閑置狀態(tài)。加之院系實驗室知名度相對較小,權威性不高,力量單薄,在市場競爭中,其競爭能力小。特別是大型設備功能開發(fā)不足,無法參與重大科研課題,適應不了復雜多變的市場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可能取得較大的市場份額。
總之,大型設備分散配置,其設備利用率低,功能利用不足,而運行成本又高,是一種非常不合理的配置方式[3]。
1.2 大型設備的管理隊伍建設滯后
實驗室教師即擔任教學又負責大型設備管理,從時間上無法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另外,多數(shù)大型設備由實驗室新引進的教師負責設備運行,剛參加工作的教師既沒有操作經(jīng)驗又沒有經(jīng)過培訓,只是跟著調試設備學習就負責管理,很難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因此,學校應重視新上崗人員的培訓和培養(yǎng),多參加同行業(yè)的業(yè)務討論會。
2.3 對大型設備管理缺乏監(jiān)督和效益評價機制
對院系實驗室購置的大型儀器設備的運行情況學校缺乏有效監(jiān)督和效益評價機制,目前大型設備運行狀況欠佳,放置大型設備的實驗室利用率不高,只有極少數(shù)幾個大型設備經(jīng)常使用。另外,國資處對各實驗室大型設備的效益進行評價不夠完善,只需大型設備負責人填寫大型設備使用的效益評價表,填好后存入檔案即可,這樣的評價沒有實質性的意義。
3.改革大型設備管理方式,提高設備使用效益的措施
3.1 優(yōu)化大型設備管理,建立了分析測試中心
充分提高大型科學儀器使用效率,實現(xiàn)資源共享。利用內蒙古科技大學現(xiàn)有儀器資源,實現(xiàn)科技資源共享和優(yōu)化配置,提高儀器的使用效率,促進儀器社會化服務,特別針對我校大型設備分散配置中存在的問題,學校在2012年3月建立了分析測試中心,對學校公共使用的大型設備實行集中管理。
凡公共使用的單價在50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均歸分析測試中心管理。對價格低于50萬元的專業(yè)大型設備由分析測試中心與實驗室使用部門共同管理。分析測試中心實行“分散配置、統(tǒng)一管理、開放使用”的原則,為充分利用我?,F(xiàn)有科學儀器資源,實現(xiàn)科技資源共享和優(yōu)化配置,提高科學儀器的使用效率,促進科學儀器社會化服務,確保科學儀器的正常運行,將我校大型設備加入包頭市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xié)作共享平臺,將設備的資源現(xiàn)狀、能力、可利用的時間及有關收費標準等在校園網(wǎng)上公布,使用戶可隨時了解設備資源的動態(tài)信息,并可以在需要時方便、及時的使用。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協(xié)作共享平臺、對單臺價值50萬元以上的儀器,需進行升級改造、新功能開發(fā)的等改造,與時俱進,隨服務對象的要求而變。
3.2 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與管理
目前分析測試中心需要建設一支穩(wěn)定、技術精湛、學術層次高、發(fā)展?jié)摿Υ蟆⒂掠诜瞰I的高效的學習型實驗技術隊伍[5-8]。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xiàn):把實驗技術隊伍的培養(yǎng)、進修、職稱評定、崗位勞酬等按教師來待遇,逐步引進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充實到實驗技術隊伍中,改善隊伍知識結構,有選擇地引進多名教授級實驗技術骨干作為學科帶頭人,同時實驗室繼續(xù)充實優(yōu)秀研究生或博士學歷人員[6]。對現(xiàn)有技術人員制定培訓計劃,定期到國內名校進修,提高業(yè)務水平和實踐技能以適應學校發(fā)展和實驗室建設的需要。
3.3 建立和完善大型設備管理監(jiān)督和效益評價制度
通過分析測試中心儀器網(wǎng)上預約系統(tǒng)可以觀察設備的使用狀況。另外需要制定《分析測試中心大型設備評估指標體系》,結合我校的實際,建立和完善大型設備評估制度。對分析測試中心大型儀器設備每年評估一次。評估結果分為優(yōu)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對于評估為不合格的設備要求限期整改。通過評估,進一步提高了各級領導、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對大型設備在學校工作的地位作用的認識,加強大型設備宏觀、規(guī)范管理,充分調動大型設備負責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3.4積極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認可及資質認定
為了提高設備的使用率,完善中心的服務質量,向客戶提供更好的檢測服務,中心于2013年初積極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認可和資質認定工作,嚴格按照《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和《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等標準建立管理體系,全面貫徹實驗室資質認定和國家認可管理體系的要求。通過規(guī)范管理和控制檢測過程,保證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為客戶提供科學、公正、準確、滿意的服務。
4.結語
分析測試中心適時整合儀器資源,為我校的教學和科研打下堅實的基礎并提供更好的一站式服務。中心本著合理配置科技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復購置和盲目引進現(xiàn)象,面向全校和社會開放,并提供優(yōu)質的分析測試服務。推動了內蒙古科技大學和自治區(qū)科技基礎平臺的建設,提高了大型儀器利用率、完善了儀器社會化服務。積極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認可和資質認定,全面提高檢測工作的能力,為我校的科研和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廷國.試論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的提高[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0,2:135~137.
[2]賴蕓.充分發(fā)揮大型儀器設備資源優(yōu)勢的幾點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1):134~135.
[3]王麗群.大型精密儀器設備配置效益的比較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1999,3,112~114.
[4]彭湘凱.加強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思考.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7:137~139.
[5]周南潤、龔黎華、劉曄.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實踐與分析[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5(7):38~40.
[6]韓雪梅.轉型期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幾點思考[J].管理科學, 2006,35(1):80~81.
[7]趙永儉,汪春華,朱西桂.論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3,22(3):105~106.
[8]陳春淼.實驗室建設與教學管理工作的思路[J].實驗室科學,2006,1:77~79.
作者簡介:
范秀風(1973年-),女,內蒙古豐鎮(zhèn)市人,講師,研究生,主要從事稀土功能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