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斯坦在青少年培養和教育方面投入巨大,在教學方法上有以下特色。
“三反”課進學校
在烏茲別克斯坦,所有中學除了傳授基礎文化課外,每周還必須有一次反吸毒、反恐怖主義、反宗教極端主義行為的“三反”課程。學校通常會請當地執法部門的現職法官、警察來校授課,就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一些違法犯罪行為對學生進行案例教學。這種鮮活的授課形式新穎,而且現實性、警示性、權威性都非常強,直觀、震撼,容易入腦入心,對教育處于成長期的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宗教觀非常有益。

歷史課進博物館
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建造了許許多多設計精美、內容豐富的博物館,如大屠殺紀念館、帖木兒博物館、歷史考古博物館、藝術博物館等等,學校經常將歷史課教學移至博物館內進行。每家博物館都配備資深的解說員,其介紹的歷史往往與現實緊密結合,生動、詳實、專業,令人印象非常深刻。阿米爾·帖木兒博物館外形像個蒙古包,但內部非常華美,如同一座藝術圣殿,里面展有許多帖木兒時代的生活軍事用具、著名建筑模型和繪畫作品。阿米爾·帖木兒是烏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14世紀下半葉,他通過軍事手段,統一了汗國,建立以撒馬爾罕為首都、威震歐亞的龐大帝國,成為中亞兩河流域的最高統治者,也使烏茲別克斯坦的地理版圖拓展至歷史頂峰:南達波斯、阿富汗、印度,西至奧斯曼帝國蘇丹,北部延伸到北高加索地區和伏爾加河下游流域。他不僅勇猛善戰、領軍有方,還治國有術,著有《國家管理》一書。他將在各地掠奪的大量物資運至撒馬爾罕,使撒成為盛極一時的文學、藝術、音樂和建筑中心,其中許多宏偉建筑一直保存至今,成為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雖然當年帖木兒軍事征伐手段殘酷,但他為國家的統一和強大做出了卓越的歷史貢獻,仍不失為烏茲別克斯坦人敬仰的一位偉大歷史人物。大屠殺紀念館位于塔什干電視塔對面,是紀念蒙難者公園的一部分,隸屬于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據專家考證,上世紀20年代至衛國戰爭初期,此處是執行蘇聯大清洗政策的刑場。1937年-1953年,烏茲別克斯坦約有10萬人慘遭迫害,其中13000人在此地被執行槍決,其中包括眾多宗教、政治、科學、文學等領域的精英,如著名的作家阿卜杜拉·卡德里、劇作家菲特拉特、詩人丘爾波等。今昔兩個展廳,不僅設施現代化,而且圖文并茂,文字和圖片對比反差強烈,震撼力很強。
注重實用技能
烏實行12年免費義務教育制,小學和初中教育共9年。初中畢業后,可以選擇就讀職業技校,或就讀高中3年,但兩類學校都要學習2-3項市場需求、實用可行的專業技能。比如在職業學校可以學習旅游、賓館服務、餐飲烹飪、家用電器或音樂舞蹈、衛校護理等專業,學習一律免費。高中畢業后,倘若高分被大學錄取,學費將由國家負擔,畢業分配當然也由國家負責。在音樂學校,聲樂老師對學生都是一對一輔導,且全部免費。1997年以來,烏新建和改建技校、高中1631所,大眾教育學校46000所,高等院校68所,在校學生達26萬人。教育的均衡化、同質化以及側重實用技能的教育方法不僅有利于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而且對優秀人才的選拔以及幫助年輕人就業、保障社會公平和穩定都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積極傳承民族文化藝術
為從娃娃抓起,讓年輕一代盡早熟悉、熱愛國家的傳統文化藝術,烏建造了近800所校內外體教設施,專為兒童而建的音樂和藝術類學校就有298所。此外,在塔什干還建造了現代化的青年文化宮,為培養和發揮青少年創造力、想象力搭建學習和交流平臺。為了繼承發揚民族傳統工藝,小男孩在校期間通常要學習木工、木雕,小女孩一般要學習手工編織、縫紉等。在納烏魯孜節上,許多少年現場展示和出售自己的作品,各種色彩艷麗、造型別致的玩具、掛件、擺設以及繪畫作品充分反映了孩子們驚人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讓人看到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