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理群賣房養老”與你我有多大關系?
錢理群被譽為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今年6月底偕夫人入住了昌平區一家養老社區。房間100多平方米,每月住宿費大約要2萬元。為此,他乖老伴賣掉了原來的房子。消息傳出以后,引發了一輪輿論熱議。很多人驚訝之余,也不免流露出些許“老無所依”的悲情。
錢老說.他的很多學生反對他賣房住養老院.但這只是他和老伴個人的選擇,賣掉房子去“租房”養老,也是他能夠承受的。錢老說,以前他不怎么鍛煉,搬到養老社區后開始鍛煉了。現在只用做3件事兒就行了,第一是休養身體,第二是寫作,第三是跟朋友聊天。“我認為我是適合養老院生活的。”他說,自己是一個不太合格的居民,目前跟其他住戶還沒有特別多的交往。“我只是天天自己在這里寫作,好多十年前想要寫的東西,到這里就寫出來了。”
【多維解讀】
1.尊重別人的選擇。錢老的選擇是個人化的,沒有多大的普遍性。對于他而言,養老社區就是一個很好的晚年去處,我們應尊重他的選擇。
2.養老服務。養老問題上公共服務的缺失、公共投入的不足,已經成了當下懸在老人頭上的一柄利劍。養老服務不僅關乎每位老年人的利益,也關乎整個國家的文明形象。
葉良辰是我們的“時代病人”
因為說了一段武俠味兒十足的對話,葉良辰忽然就火了。隨即他開了微博,粉絲眾多。不過后來,他的微博卻越來越不對勁,有事沒事硬套自己的語錄,還用雞湯文拼湊深情告白。等到葉良辰出單曲的消息傳來,聽了那首《做你的保護神》之后,人們忽然感到:這個在陜西賣米線的小伙子,似乎“病”了。
這是一種什么病呢?我們從諸多阿絡小說里或許能看出些許眉目。那些網絡小說的主人岱都是十分光彩奪目的,女主角、寵物、神功都自動送上門,不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不需要刻苦修行,一路過關便擁有最高戰斗力,然后“掃蕩世界”。事實上,這些小說代表了一種原始幻想,抽離掉了現實中所有令人失望的元素。但我們終究要回到現實。在我們活著的世界里,根本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打鐵還須自身硬。
如今,葉良辰似乎被鋪天蓋地的名聲沖昏了頭,誤以為自己不再是米線店里的打工仔。他開始錄制新歌,頻繁參加訪談,進行阿絡直播,拍寫真。或許葉良辰應該快點兒清醒過來。
【多維解讀】
1.腳踏實地。人不應只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幻想,而要在旭日東升的時候即投人工作。成功的人生是靠腳踏實地走出來的,不是靠制造噱頭和幻想得來的。
2.認清自己。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認識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可忘乎所以,迷失自我。
慈善大門也要向有“前科”者敞開
2015年10月15日,上海崇明政府新聞辦官方微信發出消息:當地一名23歲農村小伙近日被確診患上急性白血病,而其自幼父母雙亡,一直靠打零工生活,因此急需社會關愛。不料意外很快降臨,朋友圈有人留言:小伙子有犯罪前科。有人專門將留言截圖發給崇明縣新聞辦后臺,還有人向12345熱線投訴崇明官微。此事在阿上引發廣泛關注。
當地政府官方微信為白血病患者求助,卻因未披露其是否有前科,而引發質疑投訴,有些捐助者覺得“上當了”“被故意隱瞞”,有發布求助信息者甚至要求退回所有捐款。
【多維解讀】
1.有善無類。所有生命都應當獲得平等的對待,沒有身份界限,更無尊卑貴賤。
2.包容。“前科”只代表著過去,且行為人已為犯罪行為付出代價,無須承受“輿論私刑”的加罰。對這樣的人,社會應該給予更多的包容。
李嘉誠的世界該怎么解讀
前段時間因為撤資被熱議的李嘉誠,又低調地返回了大陸。這次不是生意上的事情,而是李嘉誠基金會捐資1.3億美元建設的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無論李嘉誠是在國內投資,還是急流勇退見好就收,只是一個企業家的本能選擇。李嘉誠作為一個企業家,一方面依法納稅,另一方面參與公益事業。可以知道的是,李嘉誠主動地將相當比例的個人財富用于社會岱益事業,將其投入教育事業乖醫療衛生事業,這是他對社會責任的積極擔當。從目前所能看到的信息而言.李嘉誠盡到了一般人所不能盡到的責任.他努力地工作,努力地納稅,也努力地參與公益事業。
【多維解讀】
1.堅守自己的本分。對李嘉誠的評價,還需要回歸到對每個社會角色的區分上。我們不需要強迫任何人承擔額外的責任.更應關注每個人是否能夠自覺地堅守本分,做好本職工作。
2.理性對待。對于一些公眾人物的舉止,大眾應以一種更加客觀和理性的態度來對待。這是一種智慧的體現,也是一種文明的體現。
江一燕低調支教廣西巴馬山區小學8年
近日.一部名為“江一燕低調支教廣西巴馬山區小學8年!感動!”的紀錄片在朋友圈瘋傳,大家都為這個低調做公益的明星點贊,為她的默默付出而感動。
2007年以來,江一燕每年都來到小嘎牙村,給孩子們帶去了校服,并出資在學校設立了獎學金,學習好的同學都有獎勵。每次進山,江一燕都會帶去動輒幾十箱的鞋子、被子,最后都得學校的老師騎摩托車來拉,來回很多趟才能拉完。和江一燕一起上山的支教志愿者,或是她的朋友,或是粉絲,都沒怎么來過這種偏僻山村。在長洞小學,夏天的女教師宿舍沒有風扇,一屋子四個人,只能輪流使用江一燕帶來的一個小風扇。冬天,宿舍窗戶上沒有玻璃,幾個人就用毛巾或毯子把窗口封住,但這點兒布料哪擋得住風呢?
此前支教很少被曝光,江一燕希望自己能夠堅持這份純粹,而自己做的這些也不值得去說。這8年間,江一燕每年都會抽出一個月的時間前往山區公益支教,而每年的這一個月對于江一燕來講,是一段無比珍貴的公益假期,是一種享受而不是工作。江一燕坦言,這些年的支教生活,反而是孩子們給了她更多心靈上的感動。
【多維解讀】
1.低調的公益。明星做公益很常見,像江一燕這樣低調做公益的卻難能可貴,她值得我們為她點贊。
2.山區教育。山區的教育現狀亟須改善,這需要更多的人行動起來,共同扛起發展教育、呵護孩子的大旗。
哄搶者“沒想到拘留”
浙江溫州高速哄搶大米事件,持續引發關注。事發后,央視還統計制作了近3年來中國哄搶事件地圖,顯示18個省發生過哄搶事件。而2015年10月3日,溫州鹿城警方通報,五名涉嫌參與搶米者被抓獲并拘留,警方仍在對其余涉事人員進行調查。據報道,曾參與搶米的陳某和謝某嬸侄二人表示:“我們以為只是點米,不值錢,沒想到這樣是要被拘留的”。
搶柑橘、搶蘋果、搶油蛤……近年來,哄搶事件因頻頻發生,已經成了不是新聞的新聞。盡管這類事件備受詬病,但輿論高壓顯然難為其畫上句號。據不完壘統計,自2013年至今,僅媒體報道的哄搶事件就選30多起。
【多維解讀】
1.“搶”與“撿”。有些人會覺得,哄搶不同于偷盜搶劫,而更近于“撿”,并滋生出“不撿白不撿”的心態。這種心態也減弱了他們的愧疚感。其實,哄搶也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2.提升公民素養。公民素養的高低體現著一個國家與民族的文明水平。提高公民的素養也是當下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