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沒有發新作品的老狼,日前發布了新單曲《管藝》及MV。“管藝”是個人名,許多人覺得疑惑,管藝是什么人呢?歌手?歌曲作者的朋友?為什么老狼在“北京的冬天”里,重新開始歌唱時,要為他唱一首歌呢?

對普通人來說有點陌生的管藝,是大名鼎鼎的當代藝術品收藏家。15年前,他在北京宋莊創建“管藝當代藝術文獻館”,隨后開始因為對當代藝術的貢獻,獲得國際聲譽。這首由小河創作的歌里,盡情表達了對管藝的贊美:“沙灘上的一只狗 /被一個遙控玩具挑逗的雀躍/海邊的打漁人 /等待潮汐為他送來一網金幣/ 你望著燈火漸起他們的城市/想起縈繞心頭那個年代的旋律/什么是浪漫英雄主義/什么是完美理想主義 /什么是烏托邦/什么是自由。”
這曲風,聽起來和老狼以前的可不一樣。隨后,人們才知道,小河——這個被貼著另類、先鋒標簽的民謠歌手創作了一系列這樣的歌,取名“音樂肖像”,主題是“用歌唱去記錄”,旨在推動音樂人和社會的溝通。每一期的“音樂肖像”,會邀請12組音樂人,用音樂為12個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角落的人畫“肖像”。
流行音樂的社會化傾向,不是剛剛開始的,早些年的香港流行音樂作品,就表現出了鮮明的社會化風潮,陳奕迅、謝安琪都是先鋒,前者借歌曲表現憂患、思慮、慰藉,后者則用《喜帖街》《菲情歌》《我愛茶餐廳》等作品“歌以載道”,被稱為“女版陳奕迅”。而這幾年,內地民謠歌手也在用歌曲參與意見表達,周云蓬的《中國孩子》、搖滾樂隊萬能青年旅店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都是其中的知名作品。
藝術家不只是藝術家,也有義務幫助整個社會增加聯系、信任,以及共同信念。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院長約瑟夫·波利希一再強調,茱莉亞音樂學院雖然是專業的音樂學院,但音樂不僅僅是音樂,而音樂學院也不僅僅是學習音樂的地方。音樂是為了溝通,音樂學院是分享價值的社區,這是動機,是出發點;也是目的,是歸宿。他一再告誡學生:“你作為一個藝術家的同時,也是一個公民 。”他的著作《藝術家作為公民》里,有這樣的觀點:“藝術成就和社會意識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在 21 世紀,傳統的依靠自我領悟的藝術道路是錯誤的成長模式,藝術家應該擁抱社會……藝術家在今天的責任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們需要了解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什么。他們不僅在舞臺上有責任,在舞臺下也有責任。”為了讓他的觀點更容易被接受,他甚至給它包裝了一個略微功利點的外殼:“你有責任去理解你周遭的環境。而當你理解了,對你的藝術會更有幫助。”
“舞臺下的責任”已經是音樂家的重要責任,也是給整個社會儲備“社會資本”的重要方法,讓所有的參與者和旁觀者,意識到人和人之間,存在一種關切,一種美好的聯系。這才是所謂“正能量”的真實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