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3年前,發現微博上有個挺逗的大V,叫“燒傷超人阿寶”,一直在寫與醫事有關的文字,“粉絲”竟然超過30萬人,這令筆者頗為好奇。后來,漸漸在不少媒體上見到這個名字,也讀了他的幾篇文章,有談醫鬧事件的,有普及醫學常識的,也有為醫療改革出主意的,在筆者這個局外人看來,都算說到了點子上。此人新近出版《八卦醫學史》,主題仍不離“醫”,有科普之功,但視野卻放在歷史事件和人物上,倒是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年頭,能讓大伙兒喜歡的文章,都是既要有料,又要有趣。這本書里收錄的,就是這類既讓人長見識,又適合閑讀的文字。書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跨時空診斷”:如壓力大、工作忙引發腸胃病,最終纏死了諸葛亮;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的要了吳佩孚的命……
最令人愛不釋手的是,作者在講述名人生病的故事時,往往會聯系到歷史大勢,其中典型的幾篇文章講的分別是:拿破侖的軍隊在俄國如何被一場傷寒打敗;西班牙流感如何終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血友病基因又是如何被維多利亞女王的子孫攜帶,傳入俄國王室,最終斷送了羅曼諾夫王朝的。
相信很多讀者雖然過去也或多或少聽過這類傳聞,但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故事里提到的各種疾病更是不甚了了。這正是此書最為可看之處:與世面上常見的科普書不同,作者所講的每一個故事,都并不僅僅充當“引子”的作用,而是如同歷史書一般完整敘述前因后果,講解有板有眼,分析嚴謹縝密,堪稱“不是野史的野史”。到了此時,終于明白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天天追著這位“燒傷超人阿寶”的文字打轉了。
給大眾讀的通俗醫學史筆者也接觸過幾本,如《劍橋插圖醫學史》《醫學史十五講》等,雖寫得都還不錯,為增強可讀性,其間也會加入不少有意思的小故事,但終究還是太專業,讓人覺得有點“隔”。相比之下,阿寶的這本“醫學史”,挖掘的是大眾熟知的歷史事件及歷史名人背后的醫學故事,讓人不知不覺了解到許多醫學常識,也順便糾正了生活中常見的不少醫學偏見。
阿寶給自己起的網名里有“超人”二字,現實生活中,他也像個“超人”。他本名寧方剛,今年39歲,16歲就入大學深造,后考取北京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在日本進修過,回國后在全國有名的燒傷治療中心——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擔任主治醫師。
醫生向來是個強度高、工作累、壓力大的職業,但阿寶偏偏在繁忙的本職工作之外另有追求。心寬體胖的他,不愛運動、不吸煙、不喝酒、不打牌,業余時間唯喜讀書,尤愛文史。為了實現自己藏在心底的文史夢,他零敲碎打地一點點攢資料、碼文字,終于完成了這本書。
在醫院里,阿寶是個出名的樂天派醫生,其文也如其人,詼諧幽默,文采飛揚,讓人一讀起來便舍不得將書本放下。醫學專家張國安教授在書序中寫道:“專業門檻導致醫學科普的難度非常大,對受過長期專業訓練的醫生而言,做到‘科’并不難,但是想以輕松愉快、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這些知識‘普’下去,卻并非易事。這不僅需要扎實全面的醫學知識,還需要極好的文筆和表達能力。”單從這點上說,阿寶和他的《八卦醫學史》都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