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很多病人常常出現一些認識上的偏差和誤區,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誤區1:沒癥狀就不是糖尿病
“三多一少”是指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輕。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會出現上述癥狀,部分患者只會出現其中一個或兩個癥狀,也有一部分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癥狀。
誤區2:藥物治療不必測血糖
不進行血糖監測就無從了解血糖水平的高低,有可能出現嚴重的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使用磺脲類藥物、胰島素的患者以及老年患者。因此,定期監測血糖對于了解治療效果、避免血糖波動十分必要。
誤區3:患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只要在血糖控制穩定的情況下掌握好吃水果的品種、數量及時間即可。水果的品種宜選用含糖量較低的如蘋果、梨、桃等。
誤區4: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
糖尿病一旦確診即伴隨患者終身,僅少數原發病病因去除后可以治愈。雖然無臨床癥狀,病情可能會暫時緩解,但并不代表糖尿病已被治愈,依然需要定期監測和隨診。
誤區5:胰島素會成癮
胰島素是正常代謝所必需的一種生理激素。當口服降糖藥物不能理想控制血糖時,加用胰島素不僅能夠降血糖,也能使自身胰島β細胞得到休息,使其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部分患者可以在血糖控制理想后逐漸替換為口服藥物治療。
誤區6:胰島素沒有副作用
胰島素是有副作用的。比如,在降低血糖的同時,有可能增加體重或導致低血糖。糖尿病的治療是包括飲食、運動、藥物的綜合治療。
誤區7:不控飲食加大藥量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方案中最基礎的環節,也是糖尿病治療的重中之重。無論是應用口服藥物或胰島素治療,飲食控制是必須貫穿始終且需要終身堅持的。
誤區8:無糖食品不用控量
市場上出售的無糖食品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且大多數是“未添加蔗糖食品”,不是真正的“無糖食品”,比如無糖糕點中雖未添加蔗糖,但其原材料本身即為面粉等碳水化合物,攝入體內依然會轉化為糖而使血糖升高。
誤區9:不吃主食血糖就不高
不吃主食就自然會以蛋白質、脂肪、纖維素等代替,長此以往會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胰島素分泌減少、敏感性下降,這與保護胰島β細胞的治療理念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