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研究不同光照時長(14h光照、10h黑暗條件,12h光照、12h黑暗條件,10h光照、14h黑暗條件)對馬鈴薯脫毒苗生長速率的影響,從而得出結論:處理14h光照、10h黑暗的光照時長下,馬鈴薯脫毒苗生長得最快,其次是處理12h光照、12h黑暗的光照時長,最后是處理10h光照、14h黑暗的光照時長。
關鍵詞:光照時長 馬鈴薯脫毒苗 生長速率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屬糧菜兼用作物。在全世界栽培面積為1838.1萬hm2,而在中國種植總面積就達到460萬hm2,是世界上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國[1]。
馬鈴薯以無性繁殖為主,這種繁殖方式容易造成品種退化。目前利用植物組織培養的方式進行莖尖剝離和馬鈴薯脫毒苗的生產解決了這一問題。馬鈴薯脫毒苗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生長周期一般為15~20天。在工廠化生產中,當脫毒苗莖段生長至瓶口即為馬鈴薯脫毒苗擴繁的最佳時期。影響脫毒苗工廠化生產的因素,包括脫毒苗自身的生長速率和擴繁速率。在脫毒苗生長達到一定高度可以進行擴繁,擴繁速率呈幾何倍數的速率進行增長。那么在整個擴繁過程中,脫毒苗自身的生長速率則成為一個關鍵因素影響著生產。有關光照強度對馬鈴薯脫毒苗的影響,曹君邁[2]和郭紅蕓、傅連海[3]已經有了報道。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本試驗在培養瓶溫度、濕度和培養室濕度等環境條件都適宜的情況下,研究不同光照時長對馬鈴薯脫毒苗的生長速率的影響,以期為提高脫毒苗生產效率提供一定的參考。
本試驗是在其他條件都適宜的情況下,測定馬鈴薯脫毒苗在培養室的不同光照時長下的生長周期,可以在有限的條件下調節脫毒苗的生長速率,為苗床提供壯苗,提高其成活率。試驗基于對脫毒苗氣生根生長的研究,設置了3個光照時長的梯度,來研究不同光照時長對馬鈴薯脫毒苗生長速率的影響,從而得到馬鈴薯脫毒苗最適宜光照時長,提高擴繁速度。
1.材料和方法
本試驗于2014年4月在蒲縣高新科技示范園區組培室進行。
1.1試驗材料
馬鈴薯脫毒苗(克新一號),培養基為1/2MS+30克蔗糖+5克瓊脂。
1.2試驗方法
取馬鈴薯脫毒苗母瓶45瓶,剪取約0.5~0.8厘米長的長有葉片的脫毒苗莖段,將其扦插在培養基里,獲得子瓶約180瓶。
將馬鈴薯脫毒苗子瓶放置于培養室燈下進行培養,在大環境相同的情況下,用培養架區分開,分別設置3個光照時長的梯度(14h光照、10h黑暗條件,12h光照、12h黑暗條件,10h光照、14h黑暗條件),每個處理放置子瓶數為60瓶。在接種后的第3天,從中選出10瓶作為樣瓶,每隔三天用直尺測定脫毒苗莖段生長高度,觀察有無氣生根的生長及根數,并進行數據記錄。
表1 不同光照時長對馬鈴薯生長速率的影響
2.結果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處理14h光照、10h黑暗的光照時長下,馬鈴薯脫毒苗生長得最快,在第24天脫毒苗已經達到瓶蓋的高度,但是處理12h光照、12h黑暗的光照時長和處理10h光照、14h黑暗的光照時長在第24天脫毒苗并未達到瓶蓋的高度。
3.討論
在工廠化生產中,生長速率影響著擴繁速率,從而影響生產效率。本試驗屬于單因素試驗,在其他環境條件相同的條件下,研究不同光照時長在馬鈴薯脫毒苗快繁中對脫毒苗生長速率的影響。研究表明:延長光照時數,脫毒苗生長加快。其中,處理14h光照、10h黑暗的光照時長下,馬鈴薯脫毒苗生長得最快,其順序為處理14h光照、10h黑暗的光照時長大于處理12h光照、12h黑暗的光照時長大于處理10h光照、14h黑暗的光照時長。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一致[3,4,5,6,7]。
參考文獻:
[1] 楊小琴,李善才,李增偉,等.馬鈴薯莖尖脫毒組織培養技術研究總數[J].現代農業科技,2009(22):85-88.
[2] 曹君邁,任賢,貝盞臨,等.光照強度對克新5號脫毒試管苗生長的影響[J].種子,2011(2):104-105.
[3] 郭紅蕓,傅連海.光照強度對馬鈴薯脫毒苗生長及微型薯形成的影響[J].馬鈴薯雜志,1994(4):222-223.
[4] 李瑞,劉紹文,樊俊鋒,等.光照強度和水質對馬陵水脫毒試管苗生長的影響[J].中國馬鈴薯,2013(4):27.
[5] 吳興泉,陳士華,王朔,等.馬鈴薯莖尖組織培養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1039-1040.
[6] 申麗瓊.培養條件對馬鈴薯試管苗生長及其結薯性能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9.
[7] 劉玲玲.L_8(2~7)正交試驗優選馬鈴薯脫毒苗組培快繁條件[J].青海農林科技,2012(4):8-10.
(作者單位:1.臨汾職業技術學院2.臨汾市蒲縣農業資源開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