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從單純的“經濟熱”向“文化熱”發展,但對京津冀城市群文化共性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研究這一課題,對于促進京津冀一體化有著重大的意義,通過提煉京津冀城市集群中共同的風俗風貌和文化特質,可以促進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開展。
關鍵詞:京津冀;城市群;文化同質性
本文系:2015年度全國“挑戰杯”大賽備戰成果。
0 引言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確定了新的文化工作思路,并進一步強調了文化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2014年河北省政府報告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必將為我省在區域經濟中發揮比較優勢、推動融合對接提供歷史性機遇”。長期以來,京津冀三地以基礎設施的連貫性、經濟要素的內在滲透性和自然環境的一體性共同決定了它們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
城市是文化文明的聚集地,能直接的體現文化的特質。2009年以來,國務院批復了長三角、珠三角、北部灣、海峽西岸等多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域發展規劃。一條新型的城市化發展道路——城市群為人們所關注。
京津冀地區一衣帶水,區域發展的互補性很強,國家提出了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戰略,鼓勵三地協同發展。關于三地的合作問題,很多專業學者都有涉及,但多圍繞經濟、政治和地理,對于文化的研究較少。京津冀文化是有很多共同點的,基于歷史的成長脈絡和人們的很多文化習慣、風俗風貌,京津冀文化是同源同文的,只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別以及后來政治功能的各自定位,而逐漸顯出文化的個性。
1 城市的文化定位上的合作空間
北京——著眼于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立足促進首都產業升級和文化繁榮,著力推進文化創新,優化文化創意發展環境,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把北京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新、運營、交易和體驗中心。
天津——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產業,加快建設國家動漫產業綜合示范園、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等重點文化項目,培育一批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促進文化與旅游、科技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培育骨干文化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鼓勵和引導民營經濟進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發展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
河北——大力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演藝娛樂等重點產業,加快發展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游戲軟件等新興產業,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加強對文化產品生產的引導。推出一批文藝精品,打造一批燕趙文化知名品牌。
從中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城市群對于城市的文化發展都高度重視,并制定了帶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相關規劃,三地都把文化擺在促進民生發展的重要位置,有極大的合作空間。2010年8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簽署了體育文化產業協議,強調了未來在寬泛的領域進行交流合作。很快,張家口和北京共同申報了2022年冬奧會,優勢互補,強強聯合,除了地理和經濟因素之外,更是源于三地文化同根同源,易于融合,意義遠大。
2 人文精神上的脈絡相承
京津冀三地為我國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大融合的典型地區,現在三地的少數民族都占據了人口組成的重要部分。各種文化的交錯碰撞,醞釀出了三地城市中慷慨、樸實、大氣、包容、好客的人文精神。早在戰國時期,京津冀地區就密切交往,北京古稱薊,為燕國首都;邯鄲是趙國首都,兩國交往十分緊密,經濟發展水平相當,民族及風俗習慣相同,文化統一,也由此誕生了中國一個延續兩千多年的地域文化——燕趙文化。燕趙文化形成于春秋戰國,成熟于魏晉南北朝,更經過唐宋明清的熏陶,綿延流長。它以京津冀三地為主要地域,北連蒙古草原,西倚太行山脈,南通中原腹地,東達渤海之濱,占據了氣候濕潤,物產豐饒的華北大平原,因其特殊的地理和軍事作用,向來成為兵家和王權必爭之地。在燕趙之地,人們對于生存的渴望,對于命運的揣思占據著思想領域的主干部分,其厚重質樸、感性而發的生命意識和敢作敢為、先于天下的豪邁之氣一直架構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理想境界。
三地民眾在性格特點上有很多的相同點,更崇敬著廉頗、藺相如、荊軻、趙云、大刀王五、霍元甲、狼牙山五壯士、李大釗等共同的英雄偶像。
3 民風民俗上的相通相近
京津冀三地都處于秦嶺——淮河以北,氣候屬于溫帶季風氣候,考慮到保暖,三者建筑結構以土木結合為主,并且多考慮采光、光照,偏向于坐北朝南,對保暖的要求較高,墻體較厚,而且以四合院和平頂房居多,有很大的相似性。
飲食上的選擇偏向于面食。硬面餑餑、水餃、蕎麥餅、切糕、鍋貼、燒餅、肉餅、蔥花餅、豆渣餅、菜餅子等在三地廣為流行,以北京二鍋頭和衡水老白干為代表的“辣酒”就像是三地人濃烈的性情一樣,豪爽痛快。
三地的很多民間曲藝形式如昆曲、京韻大鼓、河北梆子、相聲、評劇等都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大家喜聞樂見,劇目多以表達市民的生活百態,反映人民大眾的喜怒哀樂為宗旨,反映人們的日常生活。
4 文化旅游資源的挖掘潛力
京津冀地區歷史悠久,名勝古跡勝不可數。河北是文物大省,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達930處,居全國第一位。擁有長城、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清東陵和清西陵3項世界文化遺產;擁有邯鄲、保定、承德、正定、山海關5個歷史名城。
北京人文和自然旅游資源異常豐富,這一座有著三千余年建城歷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全球首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擁有6項世界級遺產,9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國家森林公園,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天津的文化旅游資源同樣豐富,市區依河而建,景色優美,“薊北雄關”、“三盤暮雨”、“古剎晨鐘”、“大沽口炮臺”、“古文化街”、“雙城醉月”,這些出名的景觀都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
在京津冀的協同戰略下,依據歷史和人文的因素,三地未來的文化旅游線路可以得到更合理的規劃,如“燕趙文化游”、“義和團風貌游”、“清文化游”等等,可以更便于人們了解三地的文化,也便于人們旅游出行的安排,同時對于三地民眾之間的交往交流也有積極意義。
我們看到,國內的幾大協同發展地區,如東三省、長三角、珠三角能夠融合在一起除了地理、政策和經濟的因素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相近,文化的相近會影響情感上更加親近。京津冀城市群的文化同質性有其歷史淵源,不管是早年的燕趙文化圈,還是近年的直隸文化圈,三地都屬于同一文化區域。研究京津冀城市群文化的同質性,并不是要否定京津冀三地各自的文化特征,而是去挖掘三地中那些共同的文化精神、文化性格,避免三地族群的分立,情感的疏遠。
5 結論
回首歷史的演繹,京津冀城市群中的文化表現在千百年的洗禮中,變得更加豐潤與厚重,隨著京津冀社會即將步人協同發展的快車道,古老的神州大地又將燃起一股激揚的熱情與動力,我們相信這列迅猛向前的火車頭,必將帶領著京津冀三地整個城市集群的崛起,也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新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