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編輯是對社會發生的事件進行正確、正式、正氣、正向的報道,即正確的事實、正確的方式、正確的社會風氣、正確的輿論導向。合格的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在把握以上的同時要大力宣傳先進的文化、進步的思想、健康的生活。因此,在社會大形勢下,廉政、廉潔、廉明至關重要,需要我們不謀私、不虛假、不特殊,在堅持真理的前提下揭露和批判不公正的反社會現象和人,把輿論監督落到實處。因此,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與思想品質。
關鍵詞:編輯;新聞;記者;專業;
0 引言
在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的同時,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專業學科知識上不能無的放矢,不能淺嘗輒止,不能馬馬虎虎,特別是在稿件審查中,要認真對待,及時發現存在的錯誤、問題等;在專業技術技能上也不能放棄警覺性,在面對重大選題時,要保持和把握絕對的政治敏銳性,要表現出熟練的寫作規范,要靈活的處理寫作中的細枝末節問題。
1 基本素質
1.1 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養
記者是一種神圣的事業,當然也是一種職業。在社會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記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角色,帶著對人對事公正盡職的態度,擔負著發布信息、傳播思想的重任。公正,即大公無私,堅持真理,揚清擊濁,做到真實性、客觀性。絕不能以稿謀私、脅迫要挾,否則道德基石何在,新聞的生命何在。盡職,即最大限度的做好本職工作,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標準要求自己。
1.2 記者專家化
在工作的具體過程中不斷與時俱進,多調研,多下基層,時時用專家記者的思想要求自己在結合專業化發展的同時,努力學習、鉆研。做到走出辦公室,走進基層;走出外行,走進內行。第三,良好的心理素質。記者的工作環境具有危險性,而要及時到達新聞現場并且準確的報道新聞,這就要求記者在面對這樣一種危險系數較高的職業時,必須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然而其前提就是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一是“心要熱,頭腦要冷”:記者在處理新聞的過程中,必須要時時保持頭腦冷靜,絕對不可以做情緒報道,這樣就有悖于“理智、公正、客觀、全面”的守則,一旦過于急躁或情緒化失控,不僅會使得新聞報道失實,而且有可能使得自己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以致危及個人安全。二是潔身自愛:健康思想、清醒的頭腦、積極向上的心態能夠幫助記者在面對社會諸多復雜問題的時候,做到游刃有余,輕松面對。因此記者本身潔身自愛,也是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另外,記者在采訪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客觀真實:多聽多看,不要讓自己的觀點和情緒影響事實的報道,影響讀者的判斷,少發表個人意見,多用事實說話;二是信任:用朋友的身份去面對采訪對象,給他充分的信任;用讀者的身份去面對自己,換位思考。在尊重信任的同時,將寫好的文章讓采訪對象多看多提意見多修改,站在讀者的身份多審查。
2 專業素質
2.1 現代硬件能力
電腦、網絡、多媒體等設備的不斷更新給新聞工作帶來了得天獨厚的硬件條件。無論是在新聞事件現場還是在辦公室或家中進行采訪,都變得極為方便。記者身背一套重量輕、體積小、質量高、功能強的便攜式電腦和數字式攝像機、照相機,就可以面對很多新聞難題。每個記者將集文字記者、攝影記者和錄音、錄像記者于一身。
2.2 現代軟件能力
記者要與時俱進,善于進行多媒體、超文本的思維和寫作報道。既能用文字文本、圖像文本報道,又可以用聲音文本、影像文本進行寫作報道。
2.3 深入報道能力
在互聯網絡、多媒體時代,跟蹤報道、連續報道、深度報道的任務義不容辭地落到了記者肩上。這就要求記者具有全局頭腦、分析研究能力、堅持不懈的毅力,探討、報道社會熱點、難點、重點等關系社會、公眾的根本性問題。
2.4 外語交流能力
記者必須能熟練地用英語查詢和閱讀網上資源,用英語在網上進行環球語音和可視采訪,用英語寫作、報道,收發電子郵件。
3 做好采訪前的準備
我們不是回答問題的專家,但是我們必須是發掘問題的專家。因此在采訪前我們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要做好思想準備工作,真實正確,在具備了較好的理論水平及知識準備的同時,要盡量多地涉獵有關知識。其次要做好心理準備工作,面對領導時要去掉一切雜念,不卑不亢、主題鮮明、個性突出;面對普通采訪對象,要樹立平視的理念,給以足夠的尊重;面對性格內向者可委婉、含蓄;對性格外向者則可單刀直人,理性而率真。
4 精心設計采訪問題
采訪前設計問題一般的原則是多多益善,待正式采訪時再靈活調整。當然高水平問題的設計需要記者開放的視野、對人生的深刻感悟、發散求異的思維方式、深厚的文化底蘊等綜合因素作支撐。
5 結語
新聞編輯T作是一種神圣的職業。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們在創造性的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要不斷加強個人素質,我們只有把它當成一種事業去做的時候,才可以對國家、對社會、對自己負責。為此,我愿意與大家一起努力,做一個合格的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