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研究將2000-2014年我國的省級面板數據中的ER指數進行分析,得出在全國以及各省級內出現的城鄉收入兩極分化的程度,并對省級區域的極化程度聚類進行分析的前提下,構建出省級的面板協整模型,以了解中國城鄉收入兩極分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效應。
關鍵詞:城鄉收入兩極分化;經濟發展;影響效應
O 引言
對中國城鄉收入的兩極分化狀況進行研究,以探討其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效應,意義重大。城鄉收入兩極分化越嚴重,那么對經濟的發展會產生阻礙作用,而非促進作用。在分析城鄉收入兩極分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效應方面,不但要對全國的影響狀態進行分析,而且要根據各省區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已得到可靠而真實的數據和結論,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1 變量選取和研究方法
1.1 變量選取
1.1.1 經濟發展水平
目前衡量經濟增長的水平均用人均GDP或者GBP作為標準,但是人均GDP反映出來的是經濟的發展水平,而非經濟的增長指標,本文涉及的原始數據均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1.1.2 城鄉收入兩極化
收入兩極分化涉及到基尼系數與泰爾指數等度量指標,本文對城鄉收入兩極分化的程度度量,主要采用ER型指數。ER指數是以認同函數、疏遠函數發展起來的。認同函數屬于組內人數計算中的增函數,即在任意組內,認同函數的值會隨著同組成員數量的增多而增大;疏遠函數則是針對不同組間的收入水平差異出現的對抗,組間的收入水平差異越大,則疏遠函數的值也就越大。假設: 為疏遠函數, 第i組人口的份額, :第i組的人均收入,L:人口加權人均收入, [1,1.6]),ER指數內的常數K=1/2(K>0)。ER指數就是將認同函數與疏遠函數相乘,并將全部組間相加,其公式為:
1.2研究方法
采用Eviews 6.0、SPSS、Statall等對本文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l)單位根檢驗:面板單位根的檢驗就是采取LLC檢驗及IPS檢驗兩種方式進行。需假設LLC與IPS統計量的單位根是存在的,當兩種檢驗的原假設都被拒絕,就說明數據序列處于平穩狀態。因人均GDP的數據內中趨勢成分顯著,故對PGDP和ER*PGDP兩個變量檢驗,必然包括截距項、時間趨勢項等;(2)面板數據的協整關系檢驗:協整檢驗目的為考察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的一種方式;(3)面板協整方程估計:在有限樣本估計中,OLS估計量在估計協整關系面板數據的結果時,會發生偏頗;而DOLS的估計量則明顯比OLS及FM估計量等更加優異,并且DOLS的模型有內生性時,其估計結果也具備一致性。所以,本文采取DOLS估計量對全國及各地區中的面板協整方程進行估計。
2 基于城鄉收入兩極化程度的聚類分析
由于我國的各省份的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之間存在差異性,因此,依據省級區域ER指數對各省份實施聚類分析,把全國省份歸為三類地區。本文以退化方法進行聚類分析,就是先求各省份2000年-2014年的ER指數平均值,再對其聚類分析。如表l給出我國的31個省在2000年、2014年的ER值及2000年-2014年的ER平均值。
3 面板協整模型的估計和檢驗
第一,面板數據單位根檢驗:IPS檢驗表明,變量ER與PGDP、CP得到的結果基本一樣,也就是說三類指標于所有地區的類型下,均屬于一階單整的序列,能實施面板協整檢驗。
第二,面板數據的協整關系檢驗:第一、二、三類地區中,其Panel ADF-Stat和Group ADF-Stat及ADF的統計量均在1- 100-/0水平下,將不存在協整關系這一原假設直接拒絕。所以,人均GDP、ER、CP之間有面板協整關系。
第三,面板協整方程估計:采取DOLS估計第一、二、三類地區和全國的面板協整方程,其具體公式為[2]:
4 結語
我國的城鄉收入兩極分化和經濟發展水平兩者間,會形成一種各聚類間異質處于長期穩定的關系,從全國與第一、二、三類地區方面看,ER指數和人均GDP形成反向變動的關系。這與國外研究人員得出的一個結論極其類似,即收入分配同宏觀經濟之間一定存在必然聯系。高水平經濟的增長,主要以工資差異較小、收入分配趨于均等的經濟狀態為支撐的,換句話說,城鄉收入兩極分化,則經濟的增長和發展速度也就越快。城鄉收入兩極分化就是居民出現的收入差距太大,并且農村的收入普遍過低,致使農民缺少消費能力,會影響到政府的擴張消費的成效,進而影響到國家的總體消費。基于三類地區,β1,系數中的絕對值按照順序增大,意味著經濟較發達地區的ER指數,比經濟欠發達地區對全國的人均GDP產生的負面影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