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帶動了社會各領域、各行業的發展,我國銀行業也深受影響,逐步進入互聯網時代。本文詳細闡述了互聯網金融的含義,并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總結了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電子銀行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金融時代;電子銀行;發展對策
0 引言
近年來,數字化、智能化、互聯化信息技術的應用成為社會各界人士爭相關注的重要課題,其直接關系到廣大群眾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互聯網的開放性和高度共享性帶動了電子支付的發展,給各大銀行帶來了發展機遇和巨大挑戰。在這一背景下,深入對互聯網金融下的電子銀行發展對策進行探討刻不容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1 互聯網金融的含義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和金融行業有機結合的必然產物,主要是指充分發揮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的最大作用,實現各類信息和資金流轉實時傳遞的一種全新的金融模式。與傳統金融模式相比,其采用的媒介不同,各參與者直接接觸,提升了各項金融活動的公開化和透明度,成本低,便捷性強。
2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主要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互聯網企業逐步實現金融化發展;二是金融企業朝著互聯網化邁進。簡單來說,前者是互聯網企業打入金融行業,后者則是指各大銀行或金融機構通過網絡渠道或技術完成一切業務。結合我國電子銀行的發展趨勢來看,互聯網企業金融化勢頭強勁,多種商業模式的構建,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銀行業務,且部分銀行的互聯網化于電子銀行停滯不前,電子銀行局限于渠道作用。
2.1 第三方支付的發展
互聯網交易平臺的興起,帶動了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支付寶、財付通、銀聯電子支付等發展迅速,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2008年第三方支付金額可達2376億元,2014年更是超過10萬億元大關。其中,網民使用網上銀行直接支付次數最多,第三方支付次之,躋身為第二大電子支付方式。
2.2 移動支付業務的增長
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備受青睞,加速了蘋果、安卓等系統的發展。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于2013年通過移動支付用戶總量達16.91億,總金額約9.67萬億元,;2014年突破了千億大關。
2.3 網絡理財的發展
網絡理財主要是指商家通過互聯網提供理財產品信息,投資人從互聯網獲知信息后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剩余資產的存在形式,以實現個人資產或家庭資產收益最大化的行為。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勵,金融市場快速變化,網絡理財無疑為投資人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例如,當前阿里巴巴的“余額寶”的“草根理財”觀念廣被人知,其在短時間內的規模增長極為迅速。
3 互聯網金融下的電子銀行發展策略
現階段,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對銀行業的發展方向與運營模式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在傳統的銀行運營模式中,主要贏利渠道是存貸差利率。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成為了銀行的重要贏利渠道,大部分銀行都在積極改進互聯技術,拓展互聯網金融業務,將電子銀行作為推進金融電商化的主要陣地,開啟了銀行發展的新天地。
3.1 重視客戶體驗與需求
在當前形勢下,傳統銀行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思維方式的轉變。為適應發展需求,銀行業進一步調整了內部技術、人力資源、相關機制等,建立電子銀行部門。傳統銀行需要通過大堂經理、柜臺等為客戶提供服務,而電子銀行是直接服務客戶、了解客戶的部門,如果客戶在體驗時發現流程設計不當,服務人員可立即協助跟進。然而當前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均沒有這一功能。電子銀行應憑借自身優勢,第一時間掌握用戶體驗的資料,包括客戶的使用時間、常用功能等,然后通過分析與調整,盡可能滿足客戶需求。只有重視客戶體驗與需求,并將其作為自身發展的重要依據,才能促進電子銀行的穩定發展。
3.2 規模運營
外在能力、運營能力及開放精神、分享精神、創新精神均是互聯網代表的先進生產力的深層含義。要將互聯網與金融完美結合,就必須重視這些深層含義,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建立互動機制,并從中巧妙的贏取利潤。作為一種平臺戰略,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需抓緊規模、黏性與合作共贏三個關鍵點,實現最基本的“規模效應”。對于現階段的銀行而言,網絡平臺早已搭建成功,并通過該平臺完成了金融業務,然而這僅僅是第一步,銀行還沒有通過該平臺的運營吸引大量客戶,未全面發揮平臺價值。因此,銀行需要轉換視角與觀念,體現客戶價值,保證客戶規模,才能在互聯網金融下進一步發展電子銀行。
3.3 加速新技術與新業務的協同發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銀行的渠道不斷增多,同時也更加復雜?,F階段,網上銀行、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等許多金融業務都需要通過網上操作才能完成,并且發展快速。然而互聯網金融的許多相應措施不能及時跟進,存在較多安全隱患,尤其體現在安全技術方面。這就對銀行方面的互聯網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銀行的核心系統,數據庫、操作系統等都不能出現一點故障,否則會對銀行造成嚴重損失。因此,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必須要加大對互聯網新技術的研究力度,加速新技術與新業務的協同發展;同時,銀行還需要加強工作人員的理論素養與操作技能,大力培養高素質的網絡金融人才。
4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大銀行更應加大對其投入,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結合受眾需求,不斷完善和創新出更具適用性的電子銀行服務模式,整合各類服務渠道,提升銀行業的風險預防能力和應對能力,最大限度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為電子銀行的持續穩定發展夯實基礎。
(編輯:寧偉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