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改革走過了十年,口語交際作為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的初中學段語文教學的五大內容之一,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在行政支持、教學管理、教學內容、實踐探索、教學評價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問題[1]。口語交際作為整個語文課程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體現了語文課程對實踐性的重視及關注。目前許多國家的母語課程標準中都有具體的聽說目標[2],但在評價形式方面,中考采用的紙筆測試的考試形式對測查口語交際能力水平有很大的局限性。
綜觀2015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中考語文試題,探尋口語交際命題的新思路是口語交際試題測評與發展的關鍵問題,就中考對教學的導向作用和診斷作用而言,也是直接影響新課程改革中口語交際教學實際成效的重要問題。
一、試題概況分析
在研究試題的選擇上,依據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具體要求,把語言得體類和指定情境或身份的交際語境表達類的試題列為研究對象,而語言的連貫銜接、概括內容、分條表述、宣傳語等書面表達回應的題目不作為研究對象,凡是列入綜合性學習中的相應的口語交際試題也不列為研究樣本。
在收集了2015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95套中考試題的基礎上,采取分類抽樣的方式選取了基本能夠覆蓋各個地區的具有差異性和代表性的39套試卷作為樣本卷,又從中挑選出11套試卷中的對應題目作為研究樣本,試題分別出自以下省市的試卷之中:北京卷、廣東廣州卷、廣西南寧卷、黑龍江哈爾濱卷、湖北武漢卷、湖南衡陽卷、吉林卷、四川成都卷、天津卷、浙江杭州卷、重慶卷(A卷);而其他的28套試卷(安徽卷,福建福州卷、泉州卷,甘肅武威卷,廣東卷、深圳卷,貴州遵義卷,海南卷,河北卷,河南卷,湖北黃岡卷,湖南長沙卷,江蘇南京卷、無錫卷,江西卷,遼寧大連卷、沈陽卷,內蒙古呼和浩特卷,寧夏卷,山東濰坊卷、臨沂卷,山西卷,陜西卷,上海卷,四川樂山卷,新疆烏魯木齊卷,云南昆明卷,浙江寧波卷,青海卷)中,有的試卷沒有對口語交際進行考查,有的試卷是在綜合性學習的考查中設置了一個口語交際題目,這些均不作為研究討論的對象。
口語交際試題的分值普遍較低,一般在2分到4分之間,2015年11套樣本卷中口語交際試題的平均分值約為2.8分,只占整個試卷總分的很小一部分。而無論試卷總分是120分,還是150分,口語交際試題的分值占整個試卷總分的比例最大也不會超過3.4%,只占整個試卷總分的極小一部分。而且各個省市的試卷中口語交際試題的分值分布較為一致,差異性很小。賦分情況如下:

從題量設置方面分析,11套樣本卷中大部分試卷僅僅設置了1道題進行考查,部分試卷中口語交際題的考查則是與別的類型一起組成了1道題,如廣東廣州卷、浙江杭州卷和四川成都卷(為了便于統計,對與其他試題一起組成1道題的口語交際試題視作1道題計數),11套樣本卷中口語交際題占試題總量的4.2%左右。39套樣本卷中28套沒有考查口語交際題,11套考查了口語交際的試卷中口語交際題的數量均為1道題,可見口語交際在中考語文考試評價中微乎其微、處于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
二、測試材料分析
口語交際題的測試材料來源較為廣泛。根據11套試卷中口語交際試題的分析,題目所使用的素材全部源于生活,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同時也有對社會生活的熱點問題的關注,材料來源以社會生活為主,交際對象以同學和網友居多。試題所使用的測試材料的梳理分類如下:

從交際場景來看,測試材料明顯是以社會生活為主,而又植根于校園生活的土壤中。從交際對象來說,廣東廣州卷、廣西南寧卷、浙江杭州卷、重慶(A卷)等試卷的口語交際題的測試材料所使用的網絡或手機等內容,緊跟社會生活熱點問題,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對社會現象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這種命題思路也是關注語文課程實踐性較好的體現。
從交際目的來說,既有口語化的提出要求,又有網絡式的跟帖評論,還有角色模擬類的記者提問,體現出了穩中有變、守正出新的命題理念。11套試卷的口語交際題材料全部來源于課外,對“逐步培養學生全面綜合的語文能力”[3]可以產生一種明確的導向作用,是一種有意義的探索和嘗試。中考試卷中口語交際題對社會生活有所側重,無疑會對教學產生相應的導向作用,對突出語文課程的實踐性也有具體的指導意義。
【例1】
在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之際,某校學生會發起了給抗戰老兵網上留言的活動。學生在下列留言中不得體的一項是()
A.中華兒女將永遠銘記你們的功勛,向你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B.你們的事跡讓我深受感動,我要求你們老當益壯,為祖國再立新功!
C.你們的精神將激勵我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D.你們的浴血奮戰贏得了中華民族的解放,我們感謝你們!
【參考答案】B[2015年重慶(A卷),第5題]
重慶(A卷)的口語交際試題選擇了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這一材料,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也是應該引起青年學生關注的事件。題目命制能夠把口語交際的測查與涉及民族情感的價值觀引導結合起來難能可貴,對題目命制較有啟發性。
【例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兩小題。今年母親節,許多年輕人在微信朋友圈曬文字,秀照片,傾訴對母親的愛,表達對母親的祝福和感謝,而在現實生活中,年輕人往往不大習慣向母親當面表達感情。他們或忙于學習,或忙于工作,或因為其他種種原因,很少陪伴母親。在這個屬于母親的節日里,他們通過微信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一方認為,這是年輕人有孝心的表現,值得點贊;另一方認為,這是作秀,是給別人看的。網友調侃:“什么地方兒女最孝順?微信朋友圈。”
(2)請你就年輕人表達愛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語言簡潔。
【參考答案】
示例一:這是年輕人有孝心的表現。因為有些年輕人不習慣當面表達情感,且因為各種原因缺少陪伴時間,微信曬愛不失為一種可取的形式。
示例二:這是年輕人在作秀,是表演。且不說母親們能否看到微信,即使能看到,這種通過網絡表達的情感也比較虛幻,不如實實在在多陪伴。
(2015年浙江杭州卷,第7題)
現代社會中,隨著手機和網絡的普及使用,使用微信成了多數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杭州卷的口語交際試題設計緊跟時代潮流,把母親節的孝心表現與微信的廣泛使用有機整合到一起,而在答案的標準方面,以開放性的答案示例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也可以對教學產生一定的積極導向,對多元化評價方式的探索也能夠起到較為積極的促進作用。
【例3】
你將主持以“孝道”為主題的班會,準備在開場白中向大家講述孝道對于中學生成長的意義。于是,你這樣說:。(100~120字)
【參考答案】
各位同學:大家好!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歷史上曾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功用。時至今日,我們提倡孝道仍不過時,孝道對于我們中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培養中學生的責任感、是非感,促進家庭幸福,完善中學生的人際關系有重大意義,我們一定要重視。(2015年湖北武漢卷,第18題)
湖北武漢卷選擇了中學生最為熟悉的班會生活作為依托,這是學生校園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選擇“孝道”作為話題材料,同時體現出了對優秀品質和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繼承。初中學生的生活圈子主要以校園為主,校園生活也是學生認識社會、增長見聞的一個窗口。只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才能真實有效地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促進作用,否則也只能是揠苗助長或一廂情愿。
三、測試形式分析
從選取的11套試卷中的口語交際試題測試形式來看,使用單項選擇題的試卷有廣西南寧卷、黑龍江哈爾濱卷、湖南衡陽卷、天津卷、重慶(A卷)5套試卷,使用主觀表述題的試卷有北京卷、廣東廣州卷、湖北武漢卷、吉林卷、浙江杭州卷、四川成都卷6套試卷,客觀選擇題和主觀表述題基本上是平分秋色。
口語交際題中單項選擇題的設置基本上都是測查語言運用的得體問題,難度系數相對較低,有的試題中命題者有意識地測查了日常交際中經常可以用到的謙辭、敬辭等詞語,可以更好地測查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和語文素養,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題目的難度。
從“癸卯學制”語文單獨設科算起,語文教學已經走過了百年歷程,而重視識記、強調理解、突出規范等傳統意義上的語文教學已經很難滿足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從世界各國的母語教學情況來看,“高度重視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語言表達技能和積極語用能力,已成為共同的價值追求”[4]。受制于中考所采用的紙筆測試的測試形式,口語交際的測查只能變“聽說”為“讀寫”,在這種情況下主觀表述題相對于客觀選擇題而言,更為靈活,更加自由,能夠更為直接地反映考生在語言表達運用能力上的真實情況。
從提高教育質量的角度上說,“學業測評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能力,特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于是,育人為本便成為學業測評的根本要求”[5],口語交際是學習與生活結合的有效橋梁,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直接體現,更是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關注的重點。口語交際試題在測試材料選取多元化、時代化的帶動下,測試形式也會逐步呈現出更加靈活的態勢,也有理由期待能夠出現令人耳目一新的測查方式。
四、發展方向評述
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占據著主要的地位,口語交際不過是可有可無的添加劑,而且教學評價體系中也沒有關于口語交際的具體評價項目和評價內容,口語交際教學體系不健全,自然不可能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關注,也不可能成為日常教學中的必要內容,這直接導致了口語交際試題的測查不容易落到實處。
口語交際試題的發展變化首先取決于中考考試所選用的考試形式。如果通過中考判定考生學業水平并決定其升學情況的政策沒有變化,那么口語交際的命題只能盡可能地求同避異、穩中求變、循序漸進,探尋更加適合自身需求的測試道路。
口語交際試題的命制與基礎知識、閱讀、綜合性學習等題目的命制相比存在更多的困難:一是來自于口語交際的實踐性,一是來自于課程標準中相關評價的模糊性,還有就是可供參考的成題資料也較為稀缺。口語交際本身是聽說互動的過程,其評價方法更多的也需要測試者和被測者之間的交流互動,即使是吸收借鑒英語口語測試或者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的測試經驗,也需要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否則口語交際適用的評價方法只能通過創設情境、虛擬事件等方式進行,試題創新離不開測試形式的變化和發展。
百年語文教育之路曲折多變,語文課程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又對語文課程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口語交際如果始終寄希望于語文課程改革的推進,就會始終滯后于社會發展的需求,也就不可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實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的。因此,口語交際教學與評價的充分發展必須充分利用現有成果,積極探索可行之路,尋求適合自身特點的評價測查方式。
參考文獻
[1]張青民.課改十年: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調查報告[J].語文學習,2011(Z1).
[2]溫儒敏,巢宗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18.
[3]陸儉明.語文教學之癥結與出路[J].課程·教材·教法,2006(3).
[4]劉仁增.語用:語文教學的價值重塑與范式重構[J].課程·教材·教法,2014(6).
[5]陳瑞生.學業測評理論研究的新趨勢:凸顯育人為本[J].課程·教材·教法,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