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導大學生實現“就業夢”,是復興中華民族“中國夢”的一個支撐。在“中國夢”視野下,做好大學生職業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分析我國大學生職業思想引導工作的內涵,理清我國當前大學生職業思想指導工作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對于在“中國夢”視野下有效開展大學生的職業思想引導工作非常有必要。要“以學生為本”,對大學生職業進行全面指導,建立全方位、立體化和全程化的指導服務體系,保障其持續發展,最終實現大學生的“就業夢”。
[關鍵詞]就業夢 "職業導向 大學教育 實踐教學
[作者簡介]楊茵(1982- ),女,重慶人,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及學生學習和就業指導工作。(重慶 "401120)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31-0082-02
一、對“中國夢”視野下大學生職業思想引導工作的理解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指出“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眾所周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非常艱巨的系統工程。“中國夢”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中國夢”就像是一條蜿蜒的長河,而“就業夢”就是它的一條分支,“中國夢”承載著最大的夢想,而“就業夢”支撐著“中國夢”,但最終“就業夢”會匯入“中國夢”,流向同樣的大海,成就同一個夢想!高校的職業思想引導工作就是幫助大學生實現“就業夢”的明燈。
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是高校就業指導思想工作者在國家大學生就業政策和法律的指引下,幫助大學生將所學專業和行業、社會發展相結合,走上職業發展道路的各種措施和指導。包括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就業政策的解讀和導向、以誠信為中心的職業思想教育、職業心理輔導、擇業技巧指導、提供優質就業信息服務以及大學生創業指導等內容。“中國夢”視野下的大學生職業思想引導工作解決的是大學生“就業夢”,要“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責任感為基礎,用創新精神、實踐精神來引領大學生就業,突出“人的要素”,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全程化的就業引導工作體系。
二、“中國夢”視野下大學生職業思想引導的重要意義
2012年,習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時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并勉勵當代大學生轉變擇業觀念,堅持從實際出發,勇于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大學生職業思想引導工作對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成就“就業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之際面臨各種職業選擇,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擇業方法,才能在今后人生各個階段的就業中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高校大學生職業思想引導工作應著重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幫助其實現個人的“就業夢”,同時為實現“中國夢”盡自己一份職責。筆者認為,對職業的認識過程實際是對自我和社會認識的過程,并在認識過程中為適應社會對自身的改造和提高。就職業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是符合學生所需的,工作的開展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職業思想引導應遵從學生的成長規律,貫穿于大學生生活始終,不同學期、不同專業、不同課程都應體現職業思想引導但各自重點又不同。大學教育的過程應是幫助學生認識職業和了解職業,結合自身情況逐步建立完善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學業和擇業緊密相連。實踐證明,通過職業思想引導,大學生在面臨就業問題時,職業態度、所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職業道德素養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這不單是學生自身的發展,也是大學生人才資源使用率的提升。
“中國夢”視野下的大學生職業思想引導,符合我國大學生職業思想引導教育體系的實際,應強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創新實踐精神,落實到對其進行思想教導、心理輔導、政策指導和創業引導中。
三、當前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目標不明確、不充分。職業指導就是通過各種職業指導措施來幫助大學生就業。然而,這一認識缺乏對職業指導工作目標的深層思考。在這種認識背景下,職業指導人員和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往往都把順利找到工作、提高就業率作為重要指標來衡量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情況。大學生職業指導目標不明確、不充分,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大學生職業指導重服務、輕教育的做法,忽略對大學生進行職業思想教育、誠信職業觀教育,導致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另外,目前我國不少地方出現的“用工荒”實質是結構性缺工,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的反映。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目標的短視,使得接受幫助的大學生出現職業生涯規劃的短視。對自己的能力、未來社會經濟發展都缺乏清醒和客觀的認識,其結果必然造成畢業生素質無法滿足工作崗位需求,出現就業人才流向不和諧的狀態,最終加劇我國就業結構性矛盾。
2.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對象范圍狹窄,培訓內容形式單一。目前,我國各個高校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對象主要針對畢業生。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應從大一新生入學開始,進行系統性、連貫性的指導,這已成為高校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者的共識。但在具體操作中,怎樣結合不同年級學生,設計不同的職業指導內容和形式,將學業和職業結合起來,是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的難點。當前的職業指導工作一般以講授就業政策、就業基本知識為主,內容形式單一。大學生職業指導不僅是全程化的指導過程,而且要注重“言傳身教”的形式,尤其是“身教”。大學生從入學起就感受到了就業壓力,建議將學業與職業結合,通過實地參觀考察、專業專題講座、個別咨詢、參與行業活動等,讓學生能夠在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中達到增強職業指導效果、緩解就業壓力的目的。
3.大學生職業指導教學力量薄弱,專職人員較少。我國各個高校大學生職業指導從學校層面上來說,重視程度不夠,不少院校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等比較薄弱。我國大學生職業指導教學課程設置薄弱,大多數院校以選修課形式開設職業指導課程,甚至有些學校只是安排畢業生的就業講座。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的課時少,教學安排不科學,集中在畢業年級。從事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的教師,兼職多,專職少。甚至部分教師職業指導的專業教學水平不夠、社會經驗不足,在課堂中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大學生職業教學資料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缺少可操作性的指導,同時教師的職場實踐經驗不夠,這一點在教學中和具體就業技能方面顯得較為突出,難以滿足大學生擇業、就業的實際需要。
四、“中國夢”視野下構建大學生職業指導體系
1.堅持“以學生為本”指導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也是每一個人的“夢”。大學生的“就業夢”必須從每個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以學生為本”,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精神來引導大學生就業工作。堅持“以學生為本”,引導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要從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不斷滿足大學生的職業發展需要,促進其轉變擇業觀念,將個人發展和國家民族復興結合起來,這是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堅持“以學生為本”,尤其要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幫扶工作,確保其在完成學業的同時能夠高質量就業。利用黨團組織和學生社團的感召力和滲透力,樹立創業就業的典型榜樣,發揮教育、團結和聯系大學生的優勢,幫助大學生實現“就業夢”。
2.“中國夢”視野下的大學生職業全面指導。“中國夢”視野下的大學生職業“全面”指導是加強構建大學生職業指導教育體系,對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全面輔導,對政策解讀、政策導向、創業擇業的全面指導,爭取做到全程化、信息化和專業化的全面指導。首先,每個教師都有教書育人的職責,專業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就業價值引導。把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貫穿于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將專業學習和職業指導相結合。專業教師在專業課教學、實踐過程中,有意識地歸納、總結并引導學生了解行業、了解產業結構變化、了解就業規律和相關知識。其次,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有網站、微信、微博等多種信息傳遞渠道,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平臺,向學生傳遞信息,了解學生就業情況,推薦工作,全面提高大學生職業指導服務水平。最后,在“中國夢”視野下,全方位加強大學生就業思想和心理輔導、加權政策指導和創業引導工作。思想上,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正確認識自我,將學業和職業統一起來,合理規劃職業生涯和求職目標。心理上,運用心理學知識幫助大學生做好充分準備,正視社會和現實,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對于政策引導來說,應幫助大學生了解相關就業法律法規和政策,明確就業程序。創業引導上,應注重大學生創業教育,積極引導,開展創業比賽,發揮榜樣的魅力。
3.構建全方位、立體化、全程化的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體系。“中國夢”視野下的大學生職業指導是系統工程,應貫穿大學生培養的全過程。構建全方位、立體化、全程化的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體系是“就業夢”的必然要求。“全方位”指職業指導對象的全方位,應包括在校的所有大學生,對已經畢業的學生也應建立完備的就業指導反饋機制。“立體化”指大學生職業指導形式應多層次、多樣化,在校內外教學各個環節和校園文化活動上多形式的實踐活動。大學生職業指導既要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又要開展個性化的指導。“全程化”指職業指導過程的全程化和職業指導內容的全程化。前者即大學生職業指導過程應從大一新生進校開始,貫穿整個大學生涯。后者即大學生職業指導應包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全面認識自己,合理定位,在職業指導下有目的地選擇專業和課程,規劃學業和職業生涯,提高職業素養。
4.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實現大學生的“就業夢”。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是為實現大學生個人的“就業夢”服務的,也是為實現國家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服務的。大學生的“就業夢”不只是幫助其找一份工作,而是要針對大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轉變擇業觀念,勇于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去,找準自己位置,實現充分就業。讓大學生充分實現自我價值,從而才能在平凡的崗位創造不平凡的業績,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應樹立可持續發展觀,注重大學生就業質量。對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既要有量上的追求,又要注重質上的評價,這才是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依據每一個大學生的特點,推薦大學生到合適的崗位,用優秀畢業生樹立學校品牌,幫助大學生實現“就業夢”。
[參考文獻]
[1]鄧滿,鄒函.新時期高職經管類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3(33).
[2]武春梅.運用內部控制理論構建我區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J].前沿,2009(12).
[3]余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信息化路徑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0(1).
[4]李雄,鄧滿.我國大學畢業生平等就業保障研究[J].理論導刊,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