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生要以學生為對象,而不以呆講課文為能事。他要不時的留意教學的效果,看對于學生的思想和寫作技術的訓練究竟發生了什么影響?有沒有改變?教學前和教學后語文程度上有無顯著的差別?不能進步的原因在哪里?可能補救的方法有哪些?能如此才可算是真正的國文教學。茲將國文科中所應注意尋求的教學結果分三大類述之如下:
(一)習慣和技能
……
(二)知識
……
(三)欣賞
……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先決定所希望達到的直接教學的結果,每一種教學結果,都有它適宜的教學方法。教師最要注意的是所用的教學方法須和所希望達到的教學結果相適合。否則,隔靴抓癢,必無效果。在中學國文教學上應用何種方法養成學生對于語文的習慣和技能,應用何種方法啟發活的語文知識和各種普遍的知識,以為學生寫作的資料,應用何種方法培養學生對于文藝欣賞力以及高尚的理想、正確的態度、純良的情操……這些問題都是教師要仔細考慮的。
——楊同芳《中學語文教學泛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