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世界上單位GDP能耗最高的國家之一,中國迫切需要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產業向低消耗、高產值產業轉變。服務外包產業作為高端服務業的組成部分,具有高附加值、低資源消耗等特點,對中國吸引力巨大。
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承接國際軟件外包業務,到2003年前后出現快速發展的局面。但金融危機以來,全球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速度有所放緩;而國內市場由于經濟轉型步伐的加快,釋放出巨大的外包需求。2014年,國務院審時度勢,發布了加快服務外包產業、打造外貿競爭新優勢的新政策。
為了全面把握中國服務外包行業演進特征,深度洞察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用戶需求,傾心助力IT服務供應商規劃外包決策,計世傳媒研究院特匯聚了業內頂尖的服務外包行業專家、國內知名的研究咨詢專家共同策劃了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研究課題。
服務外包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應用模式不斷涌現,服務外包產業逐步從規模快速擴張向量質并舉轉變。
中國服務外包行業駛上“快車道”
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企業為了更好的發展將其非核心業務外包,使企業業務流程深度整合,服務外包產業(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應運而生。由此帶來的變化是,企業運營模式向“輕資產運營”轉變,更加強調技術替代勞動,網絡替代場地;發包和接包方的利益更加趨同一致,由商業關系向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蛻變。基于云的服務交付模式,即軟件即服務與按需付費,將成為新的交付和定價模式的主流。
服務外包對社會、企業、用戶均產生巨大的價值(如圖1所示)。對社會來說,服務外包在增加財政收入、促進就業、改善環境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服務供應商來說,服務外包能促使企業得到更多的利潤、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等;對發包方來說,通過服務外包,企業能降低風險、提升核心競爭力、有效控制成本等。
中國服務外包現有格局分析
2014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服務外包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應用模式不斷涌現,服務外包產業逐步從規模快速擴張向量質并舉轉變,呈現以下主要特點:
(1)服務外包合同金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2014年,我國企業共簽訂服務外包合同20.4萬份,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1072.1億美元和813.4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2.2%和27.4%。其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718.3億美元和559.2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5.1%和23.1%。
(2)累計吸納大學生就業超過400萬人。2014年,我國服務外包新增從業人員71.1萬人,其中大學(含大專)以上學歷48.8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68.7%。截至2014年底,我國共有服務外包企業2.81萬家,從業人員607.2萬人,其中大學(含大專)以上學歷404.7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66.7%。
(3)知識流程外包比重穩步提升。2014年,我國承接離岸信息技術外包(ITO)、知識流程外包(KPO)和業務流程外包(BPO)執行金額分別為293.5億美元、186.7億美元和79億美元,占比分別為52.5%、33.4%和14.1%,同比分別增長18.3%、30.9%和24.5%。以知識和研發為主要特征的離岸知識流程外包業務比重穩步提升。其中,ITO集中在軟件研發、信息系統運營維護等方面,BPO集中在金融后臺服務、人力資源外包、財務外包、呼叫中心外包、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外包等領域。
(4)離岸業務以美歐港日為主。2014年,我國承接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和日本的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分別為128.2億美元、83.4億美元、74.2億美元和60.7億美元,合計為346.5億美元,占執行總額的62%。此外,離岸業務還向東南亞、大洋洲、中東、拉美和非洲等地區拓展。
(5)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加深。經貿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和先導。2014年,我國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125億美元和98.4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5.2%和36.3%。其中,承接東南亞國家的服務外包執行金額53.8億美元,同比增長58.3%。
(6)我國服務外包尚有大量需求空間。從行業來看,我國服務外包需求量較大的行業分別為:電信、金融、制造、政府、公共事業、醫療、服務業、零售批發、教育等。其中,通信和金融服務占到IT服務需求行業的一半,制造行業、政府服務也占到較大的比重。美國各行各業都有較強的服務外包需求,據美國Cutting Edge公司最近發表的分析報告顯示,約90%的美國公司至少有一項IT服務業務被外包。我國的服務外包還有大量的需求空間有待挖掘。
未來3年中國服務外包預計以10%復合增長率發展
隨著中國企業外包需求的逐漸釋放,服務外包產業在速度快速增長。截至2014年,中國服務外包市場規模達1072億美元,同比增長12%(如圖2所示)。2010~2014年,中國服務外包呈現穩步增長態勢,產業聚焦點由“規模增長”轉向“效益提升”。
根據2010~2014年中國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和全球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態勢,計世傳媒研究院預測,未來3年,中國服務外包將以略低于10%的復合增長率穩步增長,至2015年國內服務外包產業市場規模將達1179億美元,2017年將達1388億美元(如圖3所示)。
哪些因素在驅動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計世傳媒研究院認為,中國宏觀經濟的高速發展和IT投資持續增長,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對服務外包的政策支持是驅動中國服務外包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素。而企業內部對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競爭力、降低風險的需求是促使服務外包發展的內在因素。在二者共同的驅動下,中國服務外包市場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隨著“大物移云”等新興技術的普及、應用和變革,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成為服務外包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同時,也是服務外包企業實現技術升級的關鍵要素(如圖4所示)。
未來中國服務外包格局演變預測
據相關專家預測,未來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格局將發生顯著的變化:
(1)我國服務外包將從服務外包價值鏈低端ITO向高端BPO、KPO漸進式發展。隨著國內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業務流程外包業務將迅速增長,特別是業務流程外包在金融、電信、政府等行業將得到廣泛應用,預計未來幾年在這些行業將出現較多利用外包模式進行運營的業務集中處理中心。同時,向高端發展也意味著外包服務提供商必須對于行業特性深入了解,通過掌握行業市場所需的專業技術,了解某種特定的商業訣竅,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2)大物移云等新興技術將推動ITO業務轉型。很多ITO企業對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技術等十分關注,并有企業在思考未來運用物聯網技術的可能性。BPO方面,企業業務運營服務、業務流程設計服務和企業供應鏈管理服務仍將均衡發展。KPO方面,工業設計、檢驗檢測服務、醫藥研發等領域發展快速,未來有較大市場潛力。
(3)電信、金融將繼續成為服務外包重點需求行業。未來包括能源、鋼鐵、航空、交通等行業大型企業和政府、公共服務等部門都將加快釋放外包業務。其中,制造業服務化將成為中國服務外包的一個重要增長點。由于外部經濟不景氣、產品出口需求減縮、市場供過于求,許多制造企業已步入微利時代,如何尋求產業突圍路徑、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和發展方向,正成為越來越多制造企業關注的焦點。其中,服務外包無疑成為一個重要的突破口,不少大型制造類企業正逐步向服務型企業轉型,向微笑曲線兩端發展。同時,隨著十二五期間,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開始用ERP系統進行生產控制,提高效率。
(4)目前服務外包用戶需求仍集中在華北、華東、華南等區域,未來幾年這三大區域市場仍有較大的市場潛力。
(5)服務提供商將發生并購并催生提供全面服務的大型公司。由于客戶需求的多樣性考驗服務提供商的業務范圍和服務能力,服務提供商需要從產品、地域、行業三方面滿足客戶需求。國內服務提供商必然通過并購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薄弱環節,從而成為專注于某領域,并提供全方面的服務的提供商。